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索适合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是专业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热爱专业的有效途径。从社会工作专业的特点看,诊所教育更有助于凸显该专业的特色和价值理  相似文献   

2.
任丹凤 《社会工作》2008,(11):58-58
探索适合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是专业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热爱专业的有效途径。从社会工作专业的特点看,诊所教育更有助于凸显该专业的特色和价值理念。顾名思义,诊所教育就是以医学院利用诊所临床实习培养医生的教育模式,引导医学专业以外的大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专业学习,在实践中领悟知识,  相似文献   

3.
赵芳 《社会工作》2012,(6):20-23
社会工作实践中几乎所有的实践工作原则都涉及伦理原则,或者是建立在伦理原则的基础之上,伦理方面的内容融入到了所有阶段的社会工作教育中。目前,在中国的社会工作教育中出现了严重的重知识、重技术,轻伦理现象。伦理知识的缺乏导致社会工作实践中伦理困境的频繁出现,而伦理困境解决的草率性和不一致性,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加强中国社会工作伦理议题的研究,重视本土的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探讨、将社会工作伦理教育纳入整个社会工作课程体系是社会工作教育及实践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专业的本质属性是"助人"。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目标就应以培养学生的助人能力为根本,而实践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笔者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课《社会行政》教学过程中的一次实践为基础,系统总结"服务学习"模式运用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过程中的设计思路以及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能力提升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反思了"服务学习"模式运用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通过相关的探索和探讨,藉以促进"服务学习"模式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更加全面地契合。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说明它在协调社会关系、防止社会冲突、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显示出重要作用。但是,通过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教师以及机构社工进行调查,本文认为,在社会工作教育发展中存在两大主要问题:教学中的"重实践、轻理论"和实践中的"重书本、轻操作",针对此情况,进一步提出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意识和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操作平台两方面着手解决,为后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教学提供较为客观和现实的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朱凯  古学斌 《社会工作》2023,(5):23-40+105
中国内地社会工作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偏低,而专业认同是职业认同的基础和前提。提升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是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借助教育行动研究,探究提升社会工作低年级学生专业认同的方法和路径。研究以社会认同理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项维度来理解专业认同,以实践共同体为行动设计的理论框架,通过规划、启动、发展和巩固实践共同体,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教师共同参与实践项目,获得专业成长。研究发现,在实践共同体中,低年级学生从个体的学习者转化为共同体的实践者,对专业的认知认同得以深化和拓展;通过与教师及高年级学生建立联结,对专业的情感认同逐渐增加,认为自己是专业的一分子;从被动旁观者到主动参与者,对专业的行为认同得以强化。其中,情感认同是转化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对于理解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寻求提升专业认同的改变途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政府强力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中的几对矛盾突显出来:政府推动与社会工作的自主发展、民间组织发育的两难困境、社会工作教育难以适应职业化的需要、承认现有人员与引进专业人员、社会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地域不平衡等。这需要社会工作教育做出回应,包括促进教学、研究与实务的结合、促进社会工作评估技术的发展、专业教育与培训教育相结合、促进诊断性社会工作的发展,探索多样化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  相似文献   

8.
吴帆 《社会工作》2023,(6):13-16+98
当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集中于发展核心能力时,才能有效培养高质量的专业学生。目前关于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能力的研究多数局限于对专业素养、学科知识、研究能力和实务经验的概括性评价,往往忽视了对核心能力的精准判断和针对性的改进策略。研究针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的核心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提升这些能力的具体途径。研究指出,应重点在强化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人文情怀、理论与实务的融合、研究与实务的互动转化,以及教学与学生指导能力的提升这四个方面,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的核心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自我认识与成长》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重要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整合自我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及塑造高尚的人格力量.运用体验式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视角,参照美国心理学创始人威廉·詹姆斯的自我认识理论,该课程应进行"我是谁"、"人我关系"及"我的未来"三大主题的探索.通过"热身活动——教师短讲——小组活动——游戏体验——讨论分享——总结深化"这六个教学环节,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现从"自我、单一角色的探索",到"多元角色参与",再到"自我与社会联接"的转化.从研究结果来看,学生的改变与课程三大任务的设计是相一致的,课程设计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仍需要增加课外实践环节,实现课上、课下的无缝对接;改变小组组合形式,促进小组动力的发挥;转变教师角色定位,与学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伦理虽然在社会工作硕士(MSW)课程体系中仅仅只是以一门课的形式体现出来,但是,有关伦理的问题实际上是贯穿整个专业教育过程的始终,无论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是实务方法的操练,都以或明示或暗含的方式宣告了社会工作伦理的无处不在。《社会工作伦理》课程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伦理虽然在社会工作硕士(MSW)课程体系中仅仅只是以一门课的形式体现出来,但是,有关伦理拘问题实际上是贯穿整个专业教育过程的始终,无论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是实务方法的操练,都以或明示或暗含的方式宣告了社会工作伦理的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2.
胡杰容 《社会工作》2016,(4):110-116
教会大学不仅是早期中国社会工作教育萌芽的基地,也是其蓬勃发展的载体。基督教伦理和教会组织资源、西方基督教会“以学辅教”的生存策略和教会大学的办学理念共同推动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教会大学的生发。但随着教会大学生存宏观环境和内部微观结构的变化,在回应中国社会问题的需要下,社会工作教育呈现出本土化、去宗教化的发展趋势,并被纳入应用社会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本土化是社会工作引入中国以来一直备受重视的问题。文章选择了社会工作伦理的角度,结合社会工作伦理面临的现实困境,探讨社会工作对社会需求回应的路径,提出通过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改造西方社会工作伦理、调整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并促进双方能力建设、优化评估机制以确保专业服务的质量和重视社会工作伦理教育等四个方面回应社会需求,对社会工作伦理的专业化和本土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活动,不仅要使学生建立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把理论和概念转化为可应用的实务技巧,使大学生树立专业的价值理念,确立专业认同感和专业自豪感,以及如何有效的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困惑,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能力。所以说,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应该树立起多重的角色意识,并不断进行多重的角色整合,以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和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活动,不仅要使学生建立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把理论和概念转化为可应用的实务技巧,使大学生树立专业的价值理念,确立专业认同感和专业自豪感,以及如何有效的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困惑,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能力。所以说,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应该树立起多重的角色意识,并不断进行多重的角色整合,以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和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沈黎 《社会工作》2012,(2):25-30
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人与文化互动过程所形成的多元可能,这种多元可能往往使实务工作者在提供专业服务过程中遭遇价值抉择的两难。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以上海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实践为研究对象,着力探讨当下本土社会工作伦理实践中的困境及抉择。研究发现,本土社会工作常见的伦理困境包括:保密与否、案主自决、利益冲突、专业界限、公平分配、价值冲突、同事关系。而社工在进行伦理抉择时,遵循三大基本原则:案主生命优先原则,法律规定、机构规范优于个人价值,人际关系取向。此外,研究以"人在情境中"的概念为框架基础,提出个体因素(即社工个体对伦理抉择的影响)、问题因素(即伦理困境本身对伦理抉择的影响)、情境因素(即外部环境对伦理抉择的影响)这个三维分析架构来系统分析社会工作伦理抉择中的影响因素及其过程。最后,研究建议要建构本土的社会工作伦理体系,即建构本土导向的社会工作伦理原则、建立操作取向的社会工作伦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背景下,社会工作高职教育继本科教育之后,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但其人才培养多以技能为导向,忽视社会工作的教育特点.在对广东省A高职社会工作三二分段的人才培养的调研得到印证: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断裂、专业教育缺失及忽视人格发展等问题.为此,构建全人教育的"身心灵"高职社会工作育人模型,能够促使高职学生在社会工作技能技巧,专业认同、社会责任感、人文情感,价值伦理和健全的人格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如何培养与评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核心问题,事关学科的独立性与科学性.鉴于专业伦理关注对公众的责任,教育范式聚焦能力为本,以及社会工作服务走向标准化,笔者在生态系统理论与行动研究方法的指引下,基于证据为本的实践理念和社会表演理论,试图建立以标准化案主为核心,以能力为本的"证据-表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会工作临床技能教育与评估的生态系统模式,从而推动社会工作教育的系统性改革.  相似文献   

19.
苏光 《社会工作》2012,(11):32-34,25
为更好提升社会工作人才职业性、专业性的素质要求,切实解决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契合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市场发展趋势的内在要求,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贯穿于理论讲授、实习实践,毕业设计各环节,探索教师、学生和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全项目全过程实战实践教学模式",从理论课程教学设计、实践课程教学设计、专业教师的督导制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项目实战等教学实践环节全面实施,明显提升学生专业视野、专业认知、专业技能等,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在项目实践中得到了提高,项得到了实习机构的高度认可,打开了就业市场,赢得了就业单位的好评。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是实践取向的教育,社会工作的专业品质需要实践性的教学,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经过7年的探索,从教学理念、课程实践、隐性课程实践、认知实践、综合实习、农村社会工作、教学方法改革等等进行了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