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ELES模型对福建省城镇居民食物消费需求边际倾向、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发现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肉禽、水产品、瓜果类等高营养食物消费逐渐增加,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而油脂、粮食、蔬菜等基础型食物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说明福建省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正逐步改善;最后提出调整食物生产结构,树立“大食物”新观念,增加动物性食物供给;大力扶持林下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建立区域间食物流通机制和农产品价格监管机制;保障食物生产用地需求,稳定食物供给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显著体现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大维度。基于理论逻辑,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和中华民族的“大同社会”思想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底蕴,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初心和旨归;基于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经历了探索、转折与变革的历史阶段,其中蕴藏着中国共产党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规律;基于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形成了坚持制度设计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双向架构,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3.
趋古思维模式在中国延续几千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一以贯之的趋古思维模式,确立了全新的创新思维模式。中国共产党人确立创新思维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点依据:第一,理论渊源,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第二,实践基础,立足于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创新思维的保证。确立创新思维模式的贡献在于:有助于推动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有助于推进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有助于正确地认识世界,进而推动世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过去几十年,我国食物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粮食安全观念也逐步从传统的注重口粮安全过渡到注重数量、营养和可持续发展等多目标的大食物安全观。在大食物观下,未来我国食物供求均衡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食物结构性短缺、食物自给率下降;食物供求空间错位,食物消费在不同人群之间差异明显;生态和水土资源制约不断加强,可持续生产能力亟需提高;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良、营养过剩以及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并存;现有政策体系不适应大食物观的需要等。为应对以上挑战,需要全方位利用国土资源、多渠道开发食物来源,改革政府补贴支持政策,引导多元食物产业发展。同时要加强食育教育和宣传,推动建立健康导向型的多元膳食模式;政府要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多元化食物供给统计与评估。  相似文献   

5.
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新中国的社会建设与发展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劳动教育的学习内容从侧重“体力劳动”或农业生产劳动,逐渐发展到侧重对劳动者的劳动观念与技能培养。这种转变反映了党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的吸收、借鉴、改造与创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有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深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以蒙古族为代表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工艺美术进行分析,剖析其与农耕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的区别.为使当下已经改变生活方式的游牧民族的传统工艺美术得以继承保留,尝试在器物的属性转化的方式下实现.游牧民族工艺美术一般都以生产生活用具为载体,是工艺美术发展的初级阶段,如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必然导致其工艺美术逐渐流失.将游牧民族器物的工艺美术属性放大,推动其发展为工艺美术的高级阶段,适应已经改变生活方式的游牧民族,并保存其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从劳资关系演进的角度研究知识产权制度变迁的原因、过程及走向。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资本与劳动关系不断变化的结果。随着知识与技术在社会生产中地位的逐渐加强,知识劳动者的地位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但资本所有者与知识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却从合作走向了对知识资源的争夺,资本向知识生产领域的扩张造成了知识产权的异化及滥用。知识劳动者地位的提高将会改变现有知识产权的制度模式,新的社会化的知识生产及应用、传播方式将会出现。  相似文献   

8.
大食物观作为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思路,对标粮食安全内涵主线中数量、来源、质量、能力四重向度,以我国自然资源禀赋为依托,以满足人民食物消费需求升级为旨归,以“多位一体”高质量发展内核为动力,为端牢中国饭碗提供了科学指引。梳理以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的逻辑思路,使我们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食物观的真理价值,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粮食安全认知的跃升转型,清醒认识“两个大局”下优化粮食安全理念的紧迫现实。大食物观内蕴的现代化要素、社会主义性质、人类文明性同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在底层逻辑上高度耦合,决定了树立大食物观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而推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清代,卫河流域水灾频发。严重的水灾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影响。一方面,水灾造成物价暴涨、食物短缺,以至出现人口买卖和饥人相食的惨象,冲击着人类伦理道德的底线;另一方面,面对易涝的生产环境,当地百姓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避害增收,发展农业生产,从而改变了种植结构及农作制度,并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地区农业特色和地方习俗。这种人与自然的互动过程,反映了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人到老年,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味觉和嗅觉也慢慢改变,对食物的兴趣大减,即使山珍海味,也提不起食欲。老年人食欲消退,除了身体机能的改变,还有药物、疾病、营养状态、环境或心理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食物消费结构和食物生产是国民经济整体的一部分,它受生产水平、自然资源、人口、生活习惯诸多方面的制约,更受经济政策和生产管理体系的决定性的影响。国务院制订的《九十年代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确立了我国和我省食物发展的指导思想,对食物消费、生产、流通和营养水平提出了改革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及各民主党派和各阶层人民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救国,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社会内部阶级关系大变动的必然产物,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一)九一八事变特别是华北事变以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日矛盾变动了国内的阶级关系,使资产阶级甚至军阀都遇到了存亡问题,在他们及其政党内部逐渐地发生了改变政治态度的过程。这就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①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提出并坚持了“攘外必先  相似文献   

13.
粮食并非经济学视角下的单一商品,而是具有多种属性,并由此带来它的三大国家安全功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食物主权。然而,在当前以发展为主义的时代,粮食属性逐渐被单一化,农业多种功能不断丧失,形成了一个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为特征,贯彻"为钱而生产"这一资本逻辑的农业与食物体系(A模式)。A模式缓解了"谁来养活中国"这样的数量安全问题,带来了"怎样养活中国"的食品安全与食物主权问题。作为替代角色,意图寻回粮食多种属性、农业多种功能,遵循"为生活而生产"这一生命逻辑的B模式正在形成。AB模式之间有战争,有融合,正在双轨运行之中。需要在这一重大变革中采取有利于实现食物主权,促进人类可持续进程的行动。  相似文献   

14.
“不断革命”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标识。丰富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政治资源。始终高扬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需要革命精神,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革命精神。对于不断发展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而言,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未有穷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完成历史使命担当的历史进程中,处理好理想与现实、资本与劳动、政府与市场、科技与社会、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关系,都需要不断增强革命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坚定意志。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体现。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小农消亡的命题,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对经典农户理论作出了重要创新。基于历史背景和实践脉络审视经典理论的起源和时代化发展,可以看出,以技术进步与政策转向为代表的实践变化突破了理论的分析背景,改变了原有发展趋势,小农消亡论断未能成为现实。基于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制度安排,中国共产党探索出激活农村土地和劳动力要素市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市场这样一套“三位一体”的小农改造模式,不断在市场化进程中推动生产要素组合优化和配置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华北控制区通过制定选拔标准、营造各类仪式以及规定奖励方式,形塑了一批女劳动英雄.当选的妇女劳动英雄不仅劳动功绩突出,而且在激励乡村妇女参加生产、支援战争物资等政治方面亦表现突出.妇女劳动英雄的形塑与宣扬对根据地生产、社会风气改善以及革命支持等方面均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但该群体在乡村社会中认同度不高及其自身工作能力欠缺等问题亦不容忽视.对该问题的探讨有利于厘清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的路径,推动中国妇女解放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国人民苦苦探求国家民族出路之时,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农民发展实际,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针对农民受灾严重的现状,积极争取“国际救济”,开展“以工代赈”“社会互济”“生产自救”,使得战争年代农村地区生产生活得以恢复,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救济经验,能够对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现实方法论意义,并从注重多方社会资源的整合、尽快恢复并发展生产、健全农村社会救济制度等方面提供经验借鉴,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8.
海外人士从中国与世界相联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更加公正合理,并给予高度赞赏。海外人士从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视域解读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认为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等三个方面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并给予充分肯定。了解海外人士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认知对于多维度把握百年党史具有重要镜鉴和启发意义。把中国视角和全球视野结合起来进行辩证评析,有利于更加全面地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更好地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9.
基于 FAO的食物生产和贸易数据、Google的 GDELT事件数据,通过测算中国食物对外依赖率、 地缘关系强度、食物对外依赖风险指数,从地缘关系视角考察中国食物进口的对外依赖风险。研究表明:中国的食物进口主要源自世界五大洲,其中大豆进口依赖美洲、牛肉进口依赖南美洲和大洋洲、婴儿食品进口依赖欧洲、棕榈油进口依赖亚洲、大麦进口依赖欧洲和大洋洲;在进口依赖率提高与地缘关系强度减弱的共同影响下,中国对巴西、新西兰、印度尼西亚、乌克兰等国的食物进口依赖风险逐渐扩大, 而对澳大利亚、乌拉圭、加拿大的食物进口依赖风险剧烈波动。因此,我国在增强食物自给能力的同时, 应不断拓宽食物进口渠道,降低贸易风险,并积极参与世界粮农治理,把握食物安全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壮大同中国进步青年息息相关。进一步分析中共一大代表的详细情况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青年、依靠青年和赢得青年,才能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必须培养青年、教育青年和引领青年,青年才能健康成长;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吸引和争取青年知识分子,才能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与中国进步青年息息相关、命运与共,必须加强二者的联系与互动,推动中国共产党和青年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