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传播技术发展,国际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发生改变,获取信息的渠道从传统媒体转移到社交媒体,主流媒体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阵地也相应从传统媒体平台转移到社交媒体平台上来。在新的传播平台上,对外传播特点、新闻生产方式、用户访问习惯、媒体与用户关系都发生显著变化,因而国家形象的塑造机制随之发生改变。从新闻生产看,用户参与是社交媒体新闻生产的核心,体现出迭代增殖的特点。从用户关系看,社交媒体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仍是以媒体为主导的用户参与模式。我们应在充分了解用户的角色和作用基础上,结合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各自优势,协同塑造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因信息提供方式、话语体系、传播者主体身份、传播方式、传播观念、传播内容的不同 ,构成了新闻受众仰望传统媒体、网络用户平视新媒体的不同视角。受众相对于传播者有被动的一面 ,但受众的自主性又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他的平等。网络用户与新媒体是平等的关系 ,新媒体为用户服务 ,用户以平和的视线看待新媒体 ,从中体现了用户的个性精神。同时 ,用户不再是轻松随意的角色 ,新媒体期待用户的道德自律 ,以表达真实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以技术为标签的新媒体时代渐近地培养着用户的媒介接触需求,体现存在感、追求个性化和互动即时性成为用户信息消费的新表征。在以买方市场为主导的媒介语境下,用户的消费期待能否得到满足是决定媒体发展潜力和公信力的最终砝码。对用户参与热情的重视、多层次体验的关照和个性化生活的服务都是新媒体方兴未艾的支撑点,也是传统媒体今后吸引用户回流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微信群如何承担社会化媒体功能?其发展态度如何?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对微信群用户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考量,考察其信息效用性、信息社交性、信息娱乐性、用户满意度、用户互动等微信使用状况,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和路径假设,突破大数据不能入群抓取信息的局限,选取34个分布于各行业的世界各地不同类型微信群聊天记录文本进行分析,抽取典型样本,并补充进行问卷调查,借用统计软件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揭示中国独特的微信群信息传播规律及其所承担的媒体功能。研究发现:微信群媒体功能依次为:社交功能、娱乐功能以及信息获取三大功能。社交性是用户参与微信群主要动因,娱乐性的影响效果其次,信息效用性的影响效果最小。信息的不同功能对用户参与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并正向影响用户满意度及用户参与行为。用户满意度实则与用户参与行为无明显因果关系,但互为影响。对用户满意度影响最为显著的是信息娱乐性,而对用户参与行为影响最为显著的为信息社交性,其次是信息效用性。研究还发现,微信群压缩了时空,打破"六度空间理论",形成可能性的"二度空间",即通过微信群,虽然只是弱关联,但只需要一个熟人介绍拉圈便可以沟通。  相似文献   

5.
上网媒体如何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被称为“眼球经济”的网络经济中 ,“注意力”成了最宝贵的财富 ,谁获得了受众的“注意力”获得了点击 ,谁就获得了生存、发展的资本。处于 Internet旋涡中的传统媒体电子版也不例外。可是面对处于绝对主动选择地位的用户 ,面对机制更加灵活、资金更加雄厚的商业网站 ,传统媒体电子版如何才能在这场“眼球争夺战”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注意力呢 ?  相似文献   

6.
振兴乡村、传播乡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媒体时代,乡土影像在“运动-影像”与“时间-影像”双维度上积蓄情感能量,并通过互动仪式链引发网络用户的共鸣。在自媒体情境下,乡土影像遵循着乡土记忆的唤起、乡土特色的互动、乡土情怀的共鸣、乡土现代化的期待这一逻辑线索完成了情感传播的过程。乡土影像互动仪式链中产生的情感共鸣能够引发用户对自我身份、社会身份以及虚拟身份的三重认同,进而拉近了城乡的情感距离,为乡村振兴提供一条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国家需求、符合人民需求的创新式道路。  相似文献   

7.
与新世纪以来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的快速衰退相比,互联网对电视媒体的冲击并不明显。但是,2013年,乐视、小米、爱奇艺、优酷等纷纷推出了互联网电视业务,使得长期在家庭空间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电视开始直接面对互联网的竞争。内容满足、社交满足和过程满足是用户使用社会化媒体的三大动机,也是互联网电视的重要发展战略。传统电视的社会化媒体转型不是简单的将社会化媒体功能附加在电视节目上,而应通过垂直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和建设内容集散分发平台,强化内容资源优势;基于集体使用和强关系的特征优化社交应用界面,形成家庭社交中心;优化用户体验,避免电视业务复杂繁琐的使用,为用户提供简洁流畅,超越遥控器和卧室、客厅等地点限制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8.
张洁凡 《国际公关》2022,(3):113-120
近年来,新型主流媒体建设逐渐推进,主流媒体亦开始向B站等青年文化社区进驻.本研究以B站为例,探究视频平台中用户对主流媒体所发布内容参与的影响因素,尝试通过对不同类型主流媒体发布内容的考察,讨论更易引发用户互动的视听内容特点.本文选取央视新闻、中国日报及中国长安网三家主流媒体在B站发布的共352条视频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内...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出现以后 ,被许多人称为“网络媒体”或“第四媒体” ,并认为它将威胁三大传统媒体的生存 ,或与三大传统媒体长期竞争 ,共存共荣。本文认为 ,所谓的“网络媒体”目前尚没有发展成为与三大传统媒体相抗衡的强有力的大众传播媒体 ,尚不具备与三大传统媒体相互竞争的资质 ,并从“网络媒体”目前的普及水平、社会影响力、功能与角色及其存在的缺陷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0.
媒体通过对政策渐进式的影响,不断促进社会形态的嬗变。面对变革,我国学界还未能从“传统媒体”的框架中摆脱“路径依赖”,传统媒体长期以来处于行政隶属地位,使得其他利益诉求难以在传统媒体上发声;而“社交媒体”的兴起又进一步分化了“传统媒体”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影响力。“运动式”的媒介公共政策动员手段导致意见的撕裂,地方“传统媒体”一片叫好,“社交媒体”不乏争议。这是因为我国还未形成系统的“社交媒体”的公共政策过程影响管理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未能给相关管理部门提供足够的社交媒体治理经验,缺乏社交媒体对公共政策过程从“问题产生”到“效果评估”各阶段影响方式和作用的详尽分析,未建立起与社交媒体对应的政策过程传播管理框架,社交媒体的管理仍停留在“消极管理”阶段,缺少“积极管理”机制。文章试从传播学、公共政策过程理论出发,利用框架分析与对比研究的方法,综述当前“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对公共政策过程影响存在的差异因素、国内“传统媒体”影响公共政策过程框架失灵的原因以及“社交媒体”框架对公共政策过程影响研究的缺失。  相似文献   

11.
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藉由新技术和新兴社交媒体平台,正在以新的样态走近青年用户。通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B站平台开设的官方账号“央视新闻”为研究对象,基于固定时段内随机抽取的319条视频样本,采用内容分析和回归分析系统考察主题类别、价值要素、播放时长、组织形式四个维度因素对“央视新闻”B站号短视频用户参与度的影响,以此探究更易引发青年用户互动参与的视听内容特点。研究发现:社会类视频最能提升用户参与度;趣味性、实用性、人情味等价值要素最易吸引用户参与;时长为三至十分钟的视频新闻能够有效激发用户参与;相较于自制视频,合拍类创作形式能够显著提高视频的传播度和参与度。其他诸如时政、国际、财经新闻等价值要素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央视新闻”B站号在后续运营中应主动引入公共议题增进青年群体公共事务参与,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合理利用情感表达策略和人格化传播,进而达到吸引、沟通、留存和培育青年群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自媒体的勃兴加剧了网络生态的碎片化,技术的进步则打开信息传播的场景化视域。传统场景的数字化重构和新场景的细分、裂变给互动广告营销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自媒体互动广告的场景化既有来自用户的主观需求因素,也有体验经济模式的客观驱动因素,由“场景五力”等技术所支撑的自媒体平台为各种类型化场景建设提供了基础。场景化广告拥有特定性、体验性、共享性、跨界性等互动特征。自媒体互动广告的场景化应用实践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过程,包括用户导向的场景构建、需求导向的信息匹配传播、体验导向的品牌推广等多个环节。通过特定的场景化运营能发挥互动传播优势,提升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强势崛起的“人人时代”与微博内容生产中,用户是否发生着“泯然众人矣”趋同,这种削磨独特性与差异性的趋同具有怎样的路径和特征,是尚存争议的基本理论命题和亟需详细检验的现实问题。基于潜在语义分析(Latent Semantic Analysis)的文本挖掘和用户内容相似度计算,以及在对用户群体根据媒介使用度进行分层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微博用户在局部、全局意义上的多维趋同现象和路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趋同化路径之间的内在关系,部分实证结果具有反经验直观性。用户在微博使用端作为“媒介的延伸”,存在着对微博媒介“越使用、越趋同”的现象,显现出社会化媒体“文化工业”对于主体性的“同一化”再生产。从三维使用度、四种趋同性的复合层面,对微博用户在媒介使用中产生内容趋同化的现象推进机理解析,实证审视多种趋同演化路径之间看似对立实则统一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深入认知社交媒体用户趋同结构的复杂机制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表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内涵。基于传播的物质属性、对话属性、共享属性,自媒体平台在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传播与构建过程中扮演着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意义诠释的对话场域、政治影响的放大器和扩音器的重要角色。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通过自媒体传播培养公众政治心理、形塑价值秩序、协调平衡秩序而生成。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媒介化重构了自媒体平台中的政治话语秩序,使其适应网络传播规律,逐渐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目标、政治愿景与政治期待。自媒体传播在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秩序中,通过发挥话语的身份功能、关系功能、观念功能,强化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认同、维护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稳定、塑造了国家政治安全。自媒体传播由此促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民主政治稳定和政治社会进步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升了政治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不断推动经济繁荣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逐渐进入社会化媒体时代,其中微博发展尤为引人瞩目,传统媒体和媒体工作者也纷纷开通微博,成为微博用户构成和传播景观中的亮点。微博平台传播信息、生成舆论等功能,很大程度上与传统媒体重合,因此,自媒体时代纸媒如何经营官博,对其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区别于工业经济的用户参与创新模式,企业与用户数据化互动创新成为数字经济的创新模式。其形成机制在于:企业与用户数据化互动创新构成大数据资源的社会基础,将工业经济时代供给与需求的联动关系改变为数据驱动的适应性关系,从而成为数字经济的一种创新模式,并形成第三种市场信息机制——“数据化之手”。该创新模式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人工智能的介入使企业与用户数据化互动创新更普遍地存在,数据和数字平台构成新型生产工具,适应性创新产品或活性服务构成新型劳动对象,二者结合形成数字经济的新型生产资料;二是人与人工智能双劳动主体在企业与用户数据化互动创新中构建起现实劳动与虚拟劳动相结合的混合智能劳动,使数字经济的生产关系呈现适应性创新特征,网格制与科层制的结合则成为数字经济的制度变迁基础。  相似文献   

17.
传媒业发展一方面依赖技术的变革推动,另一方面则需借助内生式的供给侧改革,同时也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需求侧与供给侧的不平衡是传统媒体迫切需要转型的一个因素,长期需求侧为导向的媒体发展带来了信息生产严重同质化和过剩,技术介入一方面“解放”媒体人,另一方面加剧了用户需求。媒体融合作为传媒业发展的转型阶段,国家需要履行调控职责,在重构媒体融合的布局、调整媒体生产要素配置、监督媒体融合落地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国家政策的保障下,从供给侧角度提供优化劳动力结构才能释放改革红利,通过资本深度介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以机制创新实现新的流程再造等实现主流媒体新格局重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发展历史 ,二者的特点、本质出发 ,研究探讨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关系、选择媒体的依据等 ,意在为一线教学人员在使用媒体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摘要]本文以调研项目“当前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特点”所得数据为基础展开实证分析。主要发现:一般状况下,传统主流媒体是民族地区居民主要信息来源,具有较高公信力。但是,在有重大突发事件时期,少数民族对网络、手机信息的信任度较高。由此,在不同状态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进行了主流媒体位置的“角色互换”。文章对传统主流媒体产生重要影响的几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升民族地区传统主流媒体的公信力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最大的变革在于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递的特质,建立起"倾听"与"对话"的机制。对于公共关系工作来说,倾听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声音,是创造互动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步。"倾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媒体监测,而随着web2.0时代网络语言的更新速度和数量远超以往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