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我国对外传播和国家形象建构提出了新要求。鉴于转文化传播已超越跨文化传播成为新的国际主流传播研究视角,文章分析2023年国家形象宣传片PRC的传播策略,从而探究国家形象宣传片的传播新趋势。研究发现,在语言使用维度上国家形象宣传片PRC使用了初级转文化传播策略全球本土化,而在价值观维度上该片使用了高级转文化传播策略本土全球化。据此推衍,全球本土化与本土全球化策略同时使用是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制作的新趋势。全球本土化与本土全球化均为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杂糅现象,本土全球化概念的提出就是对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传播的强调,是在兼顾两种文化的同时“增稠”本土文化比例的过程,最终可达到文明互鉴、文化融合的转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将指引着中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行稳致远,成为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行动指南。以全球交往视域审思人类文明进程、以传播动能加快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全球文明视野提升中国形象海外能见度,形塑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全球传播的多元动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文化自信自强内蕴、追求文化间“重叠共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全球传播的话语精髓。中国共产党形象正向度建构、话语场域的多维契合性提升、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话语内核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国际认同的生成要素。多层次的结构性力量、系统性力量、过程性力量相结合,成为有效赋能习近平文化思想全球传播的动力结构。发掘“复兴中华文化话语权”资源、注重“世界文化共通性”阐释力、回应“中国特色、世界共性议题”的关切,有望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国际认同建构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家传播的理论建构、全球化时代的“一带一路”发展以及国家传播研究等诸多议题,近百位专家学者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国家传播学高层论坛”中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就国家政治传播与国家文化传播、国家形象建构与国家对外传播、网络媒体空间中的国家传播、“一带一路”建设视野中的国家传播研究、国家传播研究的话语学视角、国家传播研究的修辞学范式等6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全面的交流和探讨;研讨认为,国家传播的伦理秩序、研究主体呈现多重新向度,应逐渐尝试去西方化,重视不同范式之间的更替和累积性的理论建构;尤其在全球治理框架下“一带一路”的媒体合作问题,需要国家政府、地方政府及媒介机构在不同区域经济发展、跨区域问题解决方面进行深度沟通,还应利用“话语转向”的建构主义安全化理论来面对国家/国际安全的重大挑战,为中国叙事全球化架桥铺路。  相似文献   

4.
乡村形象是国家形象的子系统。乡村是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重要场域,但以往国际传播多从城市视角出发而聚焦乡村空间的国际传播研究尚付阙如。全球乡村建设实践和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聚光灯由城市转向乡村。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提出了现实空间感知、表征空间构想和传播空间实践的乡村国际传播分析架构。首先,乡村空间承载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主体实践,从“自然景观生成”“人文景观传承”“主体生活实践”三个维度感知乡村空间现实。其次,从文化、伦理、景观、产业四个方面表征乡村空间,建构国际受众对于中国乡村“底蕴深厚、乡风文明、景观民居、民富村兴”的认知图式。最后,从寻求乡村建设共识、建构乡村话语体系、贴近国外受众需求、唤起受众情感体验、主体视角下的微观叙事、赋能乡村短视频传播等方面提出中国乡村形象的国际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化软实力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高质量文旅融合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文章首先解析文化软实力的结构维度,提出文化软实力包括文化凝聚力、文化创新力、文化辐射力、文化传播力和文化保障力,并进一步总结文旅资源融合增强文化凝聚力、文旅业态融合提升文化创新力、文旅市场融合扩大文化辐射力、文旅交流融合加强文化传播力、文旅服务融合夯实文化保障力等主要机制;其次,剖析文旅融合赋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问题,指出文旅融合产品的文化内涵不足、科技赋能文旅融合效用不显著、文旅融合品牌特色优势不突出、文旅融合背景下入境旅游不景气、文旅融合体制机制边界不清晰,这些关键问题制约文化软实力发展。在提炼文旅融合赋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文旅融合赋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发展建议,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传播技术及其传播理念的发展,可以在国际传播和媒介融合背景下对“媒介事件”进行理论申发——升华为“全球媒介事件”。全球媒介事件是指通过新媒体、电视、报刊等各种技术媒介,在国际主要媒体有持续重要报道的全球性事件。伴随现代媒介的变迁,全球媒介事件表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议题充分世界化,各种技术媒介相互联合,与国家形象密切相关等等。全球媒介事件可以分为重大突发事件和提前策划两个类型,其对国家形象一般分别会产生消极或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国际公关》2022,(5):80-81
申报单位: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获奖情况:企业品牌传播金奖项目简述: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航)借助国际IP和东航自有IP展开企业品牌形象建设工作,跨界品牌传播策划“东航@进博会”(MU@CIIE),重点打造全球首架“进博号”彩绘飞机这一亮眼IP,推出企业云开放日,巩固品牌传播成果,向海外网友展示进博精神、央企品牌、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城市旅游形象自我定位一直不断演变;公众对宁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认知存在的偏差,既和宁波城市现有地位不匹配,也和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不相符。宁波在塑造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形象的过程中,存在资源载体建设、形象构架、传播等方面的问题。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宁波要以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文促旅、特色彰旅,创新载体、整合营销,通过开发地方传统文化旅游线路、区域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合力塑造城市旅游新形象。  相似文献   

9.
地方濒危戏剧属于弱势文化,在国内发展中受到主流剧种的挤压,生存条件不容乐观。弱势文化可以通过国际传播扩大影响,再由外而内逆序发展赶超强势文化。翻译可以成为弱势文化复兴的重要渠道。地方戏剧可以通过国际传播重新获得国内受众的关注和振兴发展的动力。由于面临“作者已死”“读者已死”的尴尬局面,地方濒危戏剧的对外传播需要多方紧密合作、共同努力。在此过程中,翻译传播活动的参与主体作出的种种努力都可以通过翻译动机来分析和评价。文章以淮河流域濒危戏剧——推剧为例,通过分析翻译动机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上的种种表现,旨在探讨地方濒危戏剧在国际翻译传播中的可行策略和方案,以期能够有效提高传播效率,提升传播效果,推动地方濒危剧种的复兴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以来,提升国家传播能力、建构国家文化形象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新闻媒体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的“窗口”和“中国故事”的“诉说者”,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China Daily文化报道的话语模式的研究为外语学习提供了启示。基于China Daily文化报道的话语模式所提出的“文化—概念—语言”三维习得互动指出了语言习得、概念习得和文化习得的缠绕关系,旨在提升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塑造良好的中国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1.
短视频作为旅游文化的一种参与式文本,突破了宣传推广的单一功能,在网络传播生态中生产出广泛的文化经济效益。短视频平台中的多元主体通过具身参与、创作参与、数据参与、消费参与等形式,形成了围绕旅游主题的对话与互动。短视频对旅游文化的参与类型包含:遵循平台规则的用户拼合、塑造特定人设的主播引流、挖掘原生质感的品牌表达以及凸显审美价值的专业创作。短视频的参与式传播发挥着对文旅产业的重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全民共创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实现多主体文化赋权;以社群传播拓展了地方文化空间,重塑了“人—地—媒介”之间的关系;以平台逻辑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了文旅线上线下联动的业态重构。  相似文献   

12.
在若干具有重要性和典型性的国际社交媒体中采集、过滤、选取具有高传播热度的帖子进行内容挖掘和定量分析,考察国际社交媒体热点传播内容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呈现特征和差异。中国文化的国际社交媒体传播在文化形象构成、文化内容视野、国际文化关系等方面具有“传统化形象”“日常化元素”“交互性语境”等丰富的呈现特质,不同的社交媒体热点内容也有其不同的侧重。我国需从日常挖掘、地方塑造、立体建构等多层面,加强和改进新语境下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3.
黄姗姗 《国际公关》2023,(14):155-157
文旅融合是当今城市旅游发展的新方向。构建城市文旅新形象,应坚持以文促旅、坚持以旅彰文、坚持和合共生。借助移动短视频建构城市文旅新形象有助于丰富城市旅游形象内涵、拓展城市旅游形象表达、建构城市旅游文化认知、打造城市旅游营销精品。各地应积极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城市文旅新形象。本文分析了移动短视频对城市文旅形象建构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短视频助力旅游营销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国际公关》2022,(5):75-76
项目简述:以“华侨城文化旅游节”品牌IP为抓手,开展文旅新体验。全阶段贯彻执行“抢、逼、围”的核心策略,结合特色文旅产品,呼应“直播中国欢乐”的主题,上演4部精彩“大片”。2020华侨城文化旅游节历时135天,覆盖全国60余城,举办了400多场文旅活动,为经济复苏以及加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注入文旅力量。  相似文献   

15.
关于毛泽东诗词跨文化传播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跨文化传播学基本原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毛泽东诗词的跨文化传播历程进行回顾与考察,我们认为,毛泽东诗词的跨文化传播,在不同历史阶段为我国在国际社会赢得一定“文化权利”和“文化地位”,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实现中外“文化交流”与“文化合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跨文化传播毛泽东诗词,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外向宣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区域文旅有效融合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供给侧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改革措施,也是驱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滁州市文旅资源较丰富,文旅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不高,文旅深度融合推进不够,整体形象不清晰。必须在基本理念、管理体系、资源场地、产品体系、空间载体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旅游资源潜质,创新文旅融合的产品呈现形式,打造高质量且独具特色的文旅精品项目,形成全域全新的文旅产业新业态,让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国际传播和全球认同问题,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政党话语的国际传播和全球认同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与实践,这既是党的百年奋斗史中重要的历史经验,也是进一步增强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和政党话语对外传播与全球认同的理想叙事抓手。政党政治营销的理念和原则为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理念与实践的对外传播提供了一套新的思维体系,具体而言,包括价值交换与文明对话、精准传播、战略传播和政治品牌创建四种思维方式。这一思维体系亦为讲好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与实践的故事,为做好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的对外传播工作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8.
2011年9月3日至5日,以“国际品牌世界城市”为主题的“第二届北京王府井国际品牌节”隆重举行。王府井品牌节旨在吸引国内外高端品牌和中华老字号汇聚,提高品牌的聚集度,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品牌节全面展示王府井、东城区乃至北京市著名商业服务品牌的形象,形成“名品-名店-名街-名区”良性互动,打造“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的盛会。  相似文献   

19.
《国际公关》2012,(1):72-73
2010年7月,北京市新东城区成立。为了推进皇城文化的宣传,推动东城区旅游品牌的打造,提升东城区的整体形象,为东城区实现“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的目标,为北京旅游业实现建设一流旅游城市的目标,在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及亚太旅游协会的大力支持下,东城区人民政府举办了2011皇城文化国际旅游节。  相似文献   

20.
对于提升国家整体形象和国际地位来说,品牌形象与国家软实力是一对互相作用的因素。本土品牌成功赢得国际市场,就可以把映射国家软实力的品牌文化传播到世界人民心中;反过来,作为国家整体实力的一部分,国家软实力的崛起,将为本土品牌营造积极的成长空间从而发挥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