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之一。作为一门典型的新工科专业,大数据专业涵盖学科范围广,专业综合能力要求高,然而教学实践中却存在重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传授、轻素质教育和价值引领培养问题,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对当前大数据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进而提出了解决路径:通过分层设计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等举措,促进大数据专业课程实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教学目标,提高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外语教学逐渐被更注重价值实现的外语人文教育取代。通过对高校外语教师教学发展、学术发展、社会职责三个维度的调查,发现存在以下挑战和困境:大文化观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冲击,学术内卷对教师学术创新能力的挑战,课程思政理念对教师社会职责的新期待。在大文化观时代,我国高校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亟须由微观语言教学走向宏观的文化精英教育、由单学科发力走向融学科的学术融合、由通识教育走向智德与道德卓越组合的三重转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探索高职院校广告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探索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过程中,强调以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为导向,强化实践育人,探索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强调以课程思政为引领,强化素质教育培养,探索思政育人模式;强调以技能大赛为路径,激发学习热情,探索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旨在探索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及综合职业素养,从而强化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实践与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人才需求相脱节这一教育教学关键性问题,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创意人才培养的经验,湖南高校在艺术类专业创意人才教育中应转变以技能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人文教育;在打破传统学科专业划分的基础上,以跨学科的"课题制"方式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强调设计实践中高校如何与企业建立合作,打造"工作室"制度的共同研究机构;整合、利用网络共享的教育资源,打造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合作教学与课程网络平台,从而促进教育的互动发展,为培养创意人才提供良好的教育支持.  相似文献   

5.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学科设置、培养方法等将面临新的挑战.高校法学教师担负着培养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的重任,而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相结合,必然带来法学学科教学方式的新变革,因此需要审视智能时代下高校法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找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的不足,进而剖析高校法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的缘由,...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基础.推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流.英美文学课程是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平台.英美文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可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文学素质,使之成为有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王晓宏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0):105-107
为促进医学院校专业教育与人文社科教育的融合,加强专业课教师和人文社科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以跨学科听课、交叉学科、教育沙龙和网络等为合作平台,培养教师自觉的教学合作意识、提高教师合作技能、营造良好的教学合作氛围、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和提供充裕的合作时间等是实现合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了解江苏省医学院校学生医学人文素质与医学人文课程教学的相关性,为各院校改进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依据和建议。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江苏省七所医学院校学生医学人文素质及课程教学现状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医学人文素质满分是168分,实际总分为(148.80±12.97)分,不同性别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课程教学方面,核心课程开设不全、学科融合不够,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结构不够优化,学生对医学人文师资队伍满意度不高。建议医学人文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改革;优化课程和考核方式结构,强化实践教学;提升教学满意度,拓宽师资培养;丰富医学人文教育对象。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工程实践教学的要求,本文从线上线下教学、任务实践、认证考试、课程评价进行研究,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同时引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工科专业实践与思政理论之间的关联,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创新能力和科学使命感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0.
医学人文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是培养医学生以“医德”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思政教育的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都是关于人的思想和信念的教育,两者是同向同行的。在实现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过程中专业教师的素养是关键。文章在梳理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必要性的基础上,抓住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立足学校和教师两个主体,构建一种利用科学的课程思政体系强化外部引导力,与外部引导力有效转化激发教师内驱力的内外有机结合的综合体系,推进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中专业教师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时代要求外语教学与信息技术实现深度整合。基于TPACK视角,针对外语教师思政教学现状、思政教学能力差异以及影响外语思政教学的相关因素开展调查研究后发现:高校外语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总体良好,但基于整合技术的思政教学能力仍有待提升;国内不同地区教师教育信息化差距较大,教师的学科与教法知识能对其信息化外语思政教学能力有正向影响;外语教学可以教学内容、团队沟通以及TPACK发展活动为切入点,提升外语教师思政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2.
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与理性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抢占科技制高点需要培养跨学科人才 ,学科门类、层次的多样性决定跨学科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多样性。目前 ,我国基本上有五种跨学科培养模式 ,即主副修复合型、二元复合型、多元复合型、通识型跨学科性、学际型等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模式为大学生成长为跨学科人才提供了理性选择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对汉语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而复合型汉语人才的培养和输出是解决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培养对象、传播内容和培养方式三个层面的改革是实现其目标的有效方式。培养对象方面,坚持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专业学生汉语专业知识教育和非汉语言专业学生商务汉语能力教育多向结合;培养内容方面,实现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和现代文明教育多方结合;培养方式方面,依托课堂教学实体模式,引入多样化教学形式,开展多样化语言文化活动,实现国家发展倡议和高校人才培养的互动双赢。  相似文献   

1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容易出现培养体系规范性不够、思想政治教育薄弱、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两张皮”、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教师工程教育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以专业认证为引擎,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素拓教育、教学团队多元联动的电子信息类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质量,助力专业认证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15.
“新文科”建设在高校的全面推动,促进了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改革,依据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目标。创新发展是“新文科”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学科重组、学科交叉为手段,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应注重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合理而科学的实践设计来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明确“新文科”背景下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新文科”背景下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IS09000标准改进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教学改革指导的培养目标定位、跨学科外语师资队伍建设、三个层次培养方案的梳理与修订等不同特色院校的跨学科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其应立足于专业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培养。对大连海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东北财经大学等不同特色层次院校的跨学科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发现,跨学科外语人才培养应该渗透到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跨学科外语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学科融合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智能化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课程组织方式。此种组织方式可以打破传统学科分裂,提升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多角度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满足未来社会竞争对人才的需求。我国小学课程设置分化,全科型教师缺乏,课程评价过于单一。这些问题不利于开展学科融合,更不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针对此一现状,只有从课程、制度、评价、学习等方面持续推进教学改革,才能适应新时代对我国小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实现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ESP专门用途英语引入外语专业教育是培养复合型跨学科外语专业人才的一种有益尝试。其内涵是以ESP作为教学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改进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的学习能力。以ESP教学定位与课程设计建构、教材建设、ESP师资建设、教学手段方法等,拓展新的教学领域,提高ESP专业教学质量,改进跨学科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加强受教育者语言和专业相融合的跨学科性。  相似文献   

19.
新科技革命时代,理工科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博知识和良好品性的复合型创新型科技人才.人文通识教育旨在内化全球化时代的人文精神,面向理工科学生开设的人文通识课程需要显性教学课程设计和隐性教学互动环节的融通,才能有效实现人文精神的内化.《跨文化交际》参考文化响应式教学模式,将显性和隐性教学融合在多元文化的教学场景中.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领悟"我者"文化,反思对"他者"文化的"刻板印象",拓展全球视野,树立国际担当,以教师博雅兼修的言传身教鼓励学生拓展生命的宽度.通过课程教学实践发现,高质量的人文通识课程对于理工科学生构建人文精神、启迪思想信念、提升社会责任感和理顺人际关系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高校田径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既培养大学生田径运动技能、技术和方法,又涵养大学生体育精神、终身体育理念等。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田径课程与思想教育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是增强课程教学效果的应然选择。高校田径课程应围绕学生知识、技能、思想、情感、价值观等目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使体育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