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冰心追求“尽责于作者”、处处为读者考虑的翻译观,保持归化与异化策略的平衡,体现了翻译诸主体之间共生互生、和谐统一的存在关系;读有所好、译有所选的选材思想,有助于维护语言与文化的整体平衡,表现出强烈的生态整体性意识;翻译与文学创作互为促进,相得益彰,体现了整体性生态和谐稳定、平衡美丽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2.
翻译研究表明任何翻译决策都是伦理选择的结果。译者作为翻译从业者必须在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翻译的社会性和工具性决定了教学必须关注教学对象的伦理意识。本文从翻译教学的目的、现实需要和翻译教学过程中文本解释多元性的伦理内涵阐明翻译教学中关注伦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领域语言的发展变化受语言生态伦理的影响和制约。从现实空间领域来看,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生态关系的动态调整直接受制于族群语言立法,即国家语言规划。而不同方言间的强弱竞争、方言内部成员的优胜劣汰也都与使用者的价值理念和语言态度有着密切关系。从虚拟空间领域来看,网络语言与其他传统领域语言之间的双向互动需以语言生态伦理为依据和导向,而网络语言的自我孳乳也受使用者民族认知心理和内在语言知识的影响,在深层伦理规范的驱动下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从而实现语言生态的有序传承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到传统翻译理论以及实践的影响,传统翻译教学中存在以脱离具体语境的、缺乏真实性的范例操练为主要教学方法的问题。以往的翻译理论对翻译教学实践的影响很大。从伦理的角度来看,传统翻译教学在翻译主体、翻译素材和翻译教学方法方面均存在不足,为此应以学生和教师作为翻译教学的主体,平等对待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同等注重文学翻译和实务翻译。翻译教学应借鉴或采用“脑风暴法”,也叫“工作坊法”,以解决翻译教学中“谁在参与翻译教学”“翻译教学以什么为素材”以及“如何进行翻译教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语言生态伦理是族群、国家语言(方言)发生、发展、传播和个体、族群、国家语言(方言)习得、运用的自然状态与人为痕迹关系的内心驱迫感,具有构成要素的交叉性、层级性、开放性,体系功能的实践性、前提性、自律性等特征。语言生态伦理的原则主要有语言与自然的平行性、民族语言与民族语言(方言)的交叉性、语言与语言人的价值性。讨论语言生态伦理的性质及原则,是构建语言生态伦理体系、践行语言生态伦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建设和谐语言生活语境下,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科技进步在带来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如何做到顺应、尊重和保护自然,从而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升华人们的生态情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生态保护,教育为本.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军,对他们进行生态伦理教育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校应该从构建课程理论、完善课堂教学、建设师资队伍、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开展生态实践活动和生态法律教育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语言生态伦理的自律价值要在个体、亚族群、族群、国家(政府机构)等语言人的言语行为中得到实现,需要满足走向崇高、知识积累等前提条件;会面临伦理与道德的社会接受度不同、传承路径有偏颇等现实困难;亟需培植伦理土壤,采取多维度措施。讨论语言生态伦理自律价值实现的前提与对策是构建语言生态伦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全球语言(方言、土语)、汉语领域话语生态共同体,指导我国当下社会不同领域语言生活实践,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和语言教育有密切的关系。在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时,我们应该关注语言生态与语言教育观念、语言生态与语言素质教育、语言生态与母语教育、语言生态与外语教育、语言生态与双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语言多样性是语言保护的目标,但仍面临着来自民间和学界的诸多争议。基于语言生态伦理的多元性学科背景,可知语言多样性争议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对语言生态伦理的社会性特质认识不足。语言多样性的社会伦理实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多样性的价值判断受制于"文化悖论"社会生态;二是语言多样性的现实价值受制于"信息自律"生态伦理。基于此,要保护语言多样性,应尊重历史,利于当代,面向未来,以消解"文化悖论"为目标,以增进社会理解、文化宽容、兼性互惠为语言生态伦理原则,立足"信息人"生存需求的动态多样性来制定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步入信息化和现代化的今天,语言趋同、语言濒危现象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突出问题。文化语 言学认为,语言不仅具有交际功能,而且具有文化功能。众多的语言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是财富,也是可供开发利用 的资源,语言间的互补共生构成了语言赖以生存的语言生态环境。在不断的探索中,人们认识到,民族语言文化生 存发展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在改善外部环境的同时,形成强有力的内部适应机制。即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实施以母 语教育为基础的双语教育体制,这是改善和保护语言生态环境的最为有效措施。从而实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 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蓬勃发展,应用广泛,极大地改变了翻译实践方式和产业发展格局,同时也引发了译者主体地位遭到破坏、自身翻译能力遭到矮化、价值遭到贬值、知识产权受到侵犯等系列伦理问题。文章从翻译技术伦理视域出发,在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缘由的同时,提出增强学生翻译主体能动性、优化学生自身翻译能力、加强翻译技术伦理教育、增强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等对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技术伦理观,为进一步完善MTI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建立在传统翻译伦理包括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及规范伦理上的翻译的承诺伦理以交往伦理学为理论基础,融合了传统翻译伦理各流派的价值理念,明确指出了自身的适用范围以及译者在翻译中承担的责任,从宏观层面探讨翻译,平等对待与翻译活动相关的所有主体,是对传统翻译伦理的逾越。  相似文献   

13.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宣扬伦理道德,以新的价值观———生态伦理的价值观,重新认识并构建人与河流的新型关系,唤醒人们自觉呵护河流、关爱河流的意识;实施河流伦理的主要原则、水利工程生态伦理的原则和规范,提高我们水利水电工作的道德水平和道德素质,这对于促进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翻译技巧教学与原语和译入语宏观层次的语言文化对比知识联系紧密。这二者的有机结合给初学者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未来的翻译统编教材中应该对与翻译有密切关系的宏观语言文化对比知识做专题介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交流的扩大和加深,翻译活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翻译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一直以来颇有争议。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对译者角色的理解和社会预期也相应提升。近年翻译界讨论的"归化"、"异化",其实也包含翻译伦理问题。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及其实践涉及译者译作的多元文化态度、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对原文重写的尺度、译者的责任等翻译伦理方面的问题。作为译者,在翻译时有必要对相关伦理问题有所思考,并体现在其翻译实践活动中,真正做到尊重多元文化、沟通多元文化。但翻译伦理的内涵与外延究竟是什么,应保持在一个什么度上,作为翻译研究,更应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伦理行为.翻译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文化转向后,翻译伦理的研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成为翻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回顾国内外学者在翻译伦理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同时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翻译伦理研究应该建立在描述性研究基础之上并关注具体社会场景中的翻译主体及其翻译行为.  相似文献   

17.
语言生态是语言要素与其产生、传播等自然因子及习得、运用等自然、社会因子相互作用的环境综合,体现为言语生态或话语生态。语言生态伦理是族群语言的发生、发展和个体语言的习得、运用的自然状态与人为痕迹关系的内心驱迫感,是族群语言生态外在客观意志普遍性的立法与内心主观特殊性的道德关系的统一。话语生态位、语言生态语体伦理是语言生态"应当存在"实践的基本内容。当下语境提出语言生态伦理概念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必要。  相似文献   

18.
翻译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发出学科成立的宣言以来,经历了“多个转向”,学者们从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批评、文化研究等众多视角竞相解释、描述翻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开放局面。《民族、语言与翻译的伦理》论文集是“对全球化语境下的翻译研究的一大贡献”,对翻译的政治和伦理的关注是其主线。  相似文献   

19.
伦理与语言     
伦理与语言关系密切,这不仅表现在一切伦理的话语需要用语言符号来表示,而且还反映在伦理的意义和效用也表现在语言的形式中。对中西方伦理的研究必然涉及语言的解读和理解,从语言角度对伦理的意义和使用特点进行分析,对了解中西方伦理的价值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