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个体经济行为有两种研究范式一种是从个体行为的利己性出发的利己主义模式,一种是从个体行为的利他性出发的利他主义模式.市场经济中个体行为的利己性与利他性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中国经济及制度改革的中心应围绕着这一方面展开,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引导个体行为的利己性与利他性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2.
在迪尔凯姆的现代性问题解决方案中,个人人格与社会团结的关系是其解决问题的理论起点.但是迪尔凯姆时这个问题的回答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仅仅是"个人依赖社会"那样简单,它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和"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在19世纪的法国主流思想中,"个人主义"一词所表达的意思与迪尔凯姆用"失范(anomie)"和"利己主义(egoism)"这对概念所要表达的意思几乎是完全一致的.正是基于这种具体语境,迪尔凯姆对上述问题持有的其实是一种基于利己与利他相统一基础上的坚持利他先于利己的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的利他主义本质上是利益搏弈的一种均衡。主要是 :利他主义是实现人类理性均衡的基本条件 ;利他主义有利于实现利益博弈的客体均衡 ;同时 ,利他主义也有利于实现利益博弈的主体均衡。利他主义的最高境界是 :作为工具的利他主义与作为目的的利他主义实现了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4.
任巧华 《创新》2015,9(3):34-38,127
利他主义研究是伦理学、生物学哲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有关利他主义的界定需要介于特定的标准,但由于利他主义在学术应用中跨越了生物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领域,所以它又被赋予不同的涵义,也使得利他主义理论在道德心理学的架构下发展了不同的理论模型。从学术角度上看,生物利他并非符合自然选择规律,而且利他主义和助人行为不能相等同。在未来的研究上,利他主义可从社会心理学、经济生物学、进化伦理学等角度思考如何跨越个体和二分体之间的界线以及审视社会距离和亲缘关系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9,(8):69-72
中国的婚姻家庭法在维系婚姻家庭关系的基础上也同样重视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和效果。利他主义是伦理的动机,也是实现家庭功能的基础,它能够有效增强家庭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家庭幸福感。夫妻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父子无私奉献、舔犊情深;亲属有远近的有序排位都彰显着基于婚姻家庭法中的利他主义。文章通过对阐述婚姻家庭法中的溯源和意义,表明了在婚姻家庭法中的利他主义的价值与重要性所在。  相似文献   

6.
经济人、理性人假设的辨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旭昆 《浙江学刊》2001,1(2):67-75
本文首先强调研究人的行为动机的重要性,进而区分了人的行为动机的两个层次,提出了根本动机的超制度性和具体动机的依制度性,指出了行为动机的多维性、可序性、互补性和互斥性.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进行了论证,提出了精致的有限理性的广义经济人假设,指出了它的两种表现型利己主导型和利他主导型.同时,对理性概念进行了分析,区分并定义了两种理性目标理性和手段理性,指出了手段理性的两种表现慎行和验行,还指出了理性行为和非理性行为各自的适用范围,提出了对这两种行为方式的选择同样是理性的,从而为理性人假设进行了辩护.最后,文章指出了从精致的有限理性的广义经济人假设可以推出的若干命题,尤其是交易能力差异性命题和好人可能干坏事命题,指出了这些命题在解释经济和社会现象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限制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这些行为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特别是由于知识产权滥用行为具有隐蔽性和不易察觉性,致使知识产权滥用已成为企业排挤竞争对手和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手段与高级形式,研究和探讨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危害性及其在专利领域表现比较突出的特点,有助于权利滥用的界定,指导知识产权人正确行使权利,并结合本土实际,制定我国反知识产权滥用指南.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职工思想道德观念的变化特点 ,一是职工的思维导向发生了变化 ,二是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三是交际范围发生了变化。企业职工思想道德行为的价值取向及引导方法应是进行人生价值观的引导 ,“利己”与“利他”行为取舍的引导 ,社会环境治理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本能"是个舶来的心理学概念,是人和动物不需要理性和训练、天然并确定的行为倾向.它与中国古人所讲的"性"比较相近,但不等于"性".本能的实质是利己的.当权利被理解为每个人出自本我而希望或已经处于某种有利状态时,权利就是本能的.  相似文献   

10.
李颖  罗涤  袁利 《学术交流》2012,(4):189-192
合作型亲社会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主要类型之一,也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包括内部动力(善良动机和心理满足)、外部动力(同伴群体和社会环境)以及效果助力(过程顺利和结果良好)三大因素,同时遵循善良动机推动→同伴群体支持→社会环境鼓励→行为过程顺利→行为结果良好→个体心理满足的良性循环过程。在三大因素中,外部动力的作用尤为突出。应从心理动机、思想环境、同伴群体、教育模式四个方面着力培养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1.
利他行为弱化与社会道德心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立平 《社会》2003,(3):41-44
利他行为或利他主义(altruism)从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到助人行为(helping behavior),表现为不同的层次。亲 社会行为是指表现为以有利于他人为目的的人类行为,其最高境界是助人无利己之动机,甚至还要承担风险,做出自我牺牲(E.Aronson, T.D.wilson&R.M.Akert,1999:419)。当然,自人类进入较高级的群居状态以来,  相似文献   

12.
意志是以自由为存在前提的,其策动的行为处于善恶之间;道德意志是道德活动中的意志,是意志中指向善的那一部分,其行为以善为指向;善良意志是道德意志中的纯粹利他部分,它是道德意志的一种特殊状态,其行为以"善本身"为目的.从道德动机的角度来看,从意志到道德意志再到善良意志,表现为人的道德属性不断增强的发展过程,既不能将意志等同于道德意志,也不能将道德意志等同于善良意志.因此,厘清三者的各自内涵,既是道德理论探讨的需要,也是道德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方劲 《社会工作》2008,(18):23-25
以“家庭利他主义”为分析框架,探讨苗族女性与男性在家庭消费倾向和行为上的不同表现形式和特点。这些不同特点的实质是两性关系的不平等。两性关系中弱势一方的女性由于消费的介入更显弱势,两性关系朝着更加不利于女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铣 《社科纵横》2012,(1):61-65
依据传统理论,动机错误一般是不予救济的,但是这个观点在近现代民法发展中遭遇到了挑战,越来越多的动机类型被纳入应予救济的范畴。然则,从动机错误救济路径上看,各国存在不小的差别。奉行法律行为理论的德国、日本在反思该理论的基础上产生了若干改良观点并形成了新的路径;而没有法律行为理论束缚的法国和美国则结合本国固有的制度和理论体系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救济规则。要在中国构建体系化的动机错误救济制度,梳理德、日相关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考察美、法的救济路径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和责任边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必须做到三个紧密结合:一是企业社会责任必须与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紧密结合;二是企业社会责任必须与中国经济体制环境紧密结合;三是企业社会责任必须与企业性质及其发展阶段紧密结合.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必须立足于"责任铁律",体现三个有机统一:一是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责任)的有机统一;二是效益与公益的有机统一;三是利己与利他的有机统一.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企业社会责任"指明方向",但利益相关者理论不足以在理论上支撑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公民"理论可以在理论上支撑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石,原因一是"企业公民"是一种人性假设,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二是"企业公民"假设本身具有"经济性"、"社会性"和"道德性"等特性,兼备了"经济人"、"社会人"和"道德人"的部分特性;三是"企业公民"假设本身有体现了层次性,即"企业公民"首先是"经济人",然后是"社会人",最后才是"道德人","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首先是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然后才依次是社会公益、道德责任、慈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有边界的,作为特定时期社会(含国际社会)对企业应该肩负义务或承担责任的特定期望,以及企业在自愿基础上给予这一特定社会期望的回应,企业社会责任不能无限扩大,正确处理企业、社会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始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6.
股权集中程度与投资行为扭曲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投资行为扭曲是指企业选择净现值为负的项目或是放弃净现值为正的项目,这种行为将危害企业的收益及发展能力.在各种股权集中情况下,企业主要行为主体的投资动机及其协同制约关系对投资行为扭曲会产生综合影响.股权集中度的变化,将导致企业实际控制主体及主体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企业代理关系的内容发生变化,从而投资行为的综合表现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由过去分散的"单身外出"流动方式逐渐转变为"举家迁徙"的流动方式.然而,城市教育资源对农民工子女的各种排斥,使农民工子女的基本受教育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剥夺.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先天处于城市的边缘地位,绝大部分城市农民工家庭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基本上处于贫乏状态,导致其子女在教育机会、教育环境和教育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等方面不同程度地遭遇了边缘化的危机.要走出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边缘化"困境,就必须做到:(1)从制度设计上实现由"边缘化"到"城市化"的根本性转换,从根本上改革户籍制度;(2)降低农民工子女教育成本;(3)提升农民工家庭的资本含量,缩小其与城市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18.
<正> 由著名经济学家王珏和王林生主编的《市场经济全书——理论与实务》(以下简称《全书》)一书阐述市场经济理论和实务方面的基本问题,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际操作介绍。《全书》的内容体现了新颖、全面、实用等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全书》按照从一般到特殊,从微观到宏观,从国内到国外的分析方法设计创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全书》共分六大部分,二十二篇,一百零一章。第一部分总论,在理论上对市场经济进行概述,阐述市场经济的含义、作用,构成要素、运行机制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第二部分市场经济中的行为主体。阐述市场经济的两个微观行为主体居民和企业的权利、作用、行为  相似文献   

19.
宗室群体性事件是明代类型众多的群体性事件当中的一种,和其他群体性事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宗室成员是事件的行为主体,王府校尉、仆从只是受命鼓噪而已,没有其他阶层民众的卷入.明代宗室群体性事件大致可划分出权利争取型、发泄愤恨型、骄横暴戾型三种不同的类型,具有非和平性与非政治性、权利正当性与行为非理性、宗室群体性事件的行为主体多为宗室中下层等显著特点.明政府对宗室群体性事件处理的重要方式即是革禄、夺禄、停禄,皆为治标之策,非为治本之良药.这不仅于消弭宗室社会矛盾、挽回宗室人心毫无助益,而且只能进一步加剧矛盾和对立.而重惩事件拨置者及王府仆从、军校虽能对其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他们对身份特殊的宗室并不能起到多少制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因征地引发的社会冲突已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重要难题.关于土地冲突的缘起,既有的研究可以分为土地财政、 拆迁行为模式、 土地执法管理与生存道义等角度.在与已有解释展开对话的基础上,提出"制度失范"概念,认为土地制度在"规则""权力"和"治理"三个层面的"失范"构成了土地冲突的结构性根源.在规则层面,土地制度日渐消解其作为一种公共规则的公共性构建;在权力层面,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权力失当成为土地冲突的直接诱因;在治理层面,基层乡村治理机制无法及时回应农民对土地权利实现与政治参与的强烈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