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李金寿 《领导广角》2000,(11):40-40
近阅报得知,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很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提高。一次,一位编辑向他约稿,费老十分抱欺地表示:“我现在要‘闭门盘货’——关起门来‘盘点库存’,对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归类和提炼,暂不‘零售”。笔者认为,费老的这种“闭门盘货”之为,也是提高领导素质的一个好方式。不妨借鉴效学。  相似文献   

2.
一群被称为“中国犹太人”的特殊商人——温州人,以他们聪明的头脑、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名扬海内外。这种精神被称为“温州精神”。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把“温州精神”归纳为:“不甘心落后,敢为天下先,冲破旧框框,闯出新路子,并且不断创新。”从“温州精神”形成的原因及其内涵不断丰富的演绎过程,进一步提炼“温州精神”的真谛,折射其内在价值的光华,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3.
——“三访江村”到黎明集团 80年代费孝通教授对江苏农村进行调查,写出了《三访江村》的调查报告,他提出中国农村可以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多种  相似文献   

4.
王沪宁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代政治学研究生,他是我国的著名学府复旦大学的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很多学生、学者对王沪宁的治学精神和才华充满敬佩,甚至认为从80年代开始他就在“政治学、国际关系领域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5.
以“谁影响嘉禾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这一“著名”口号为标志的湖南省嘉禾县珠泉商贸城强制拆迁事件,带给人们许多沉思和感悟,领导干部可以从中吸取诸多教训。  相似文献   

6.
吕绍刚 《决策探索》2008,(11):65-66
4月29日凌晨,台湾知名作家柏杨在台北病逝,享年89岁。他和李敖都是台湾著名杂文家,同时又与张学良、李敖一起并称台湾“三大难友”。他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曾在大陆一版再版,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起过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7.
王世襄,著名学者、收藏家、文物鉴赏家,有“中国第一玩家”之称。与一般玩家不同的是,王世襄不但能玩,也能写,且玩物并研物。井市大俗的“雕虫小技”,到了他这儿玩成了大雅,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王世襄擅长中国家具设计、技术和历史的研究,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收藏,他的收藏使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手工艺者和学者得到鼓舞。  相似文献   

8.
张卓元,清瘦高挑,温文尔雅,一如他的“稳健”风格。如果他走在大街上,或许没有人注意到眼前这位朴素的老者,竟是一位多次参与勾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亲历中国一个个重大决策出台背景的著名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9.
常崇宜先生是我国当代秘书学界众所周知、德高望重的学者,对我国当代秘书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对此,秘书学界人士给予他诸多美誉,如“著名秘书学家”、“秘书学科学术带头人”、“秘书学科教学开创者”、“秘书学界著名社会活动家”、“四川秘书学界领军人物”等。  相似文献   

10.
发挥     
《管理科学文摘》2014,(17):140-140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做报告。当听众咨询他最成功的做法时,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相似文献   

11.
在南大这个“精神家园”里,熟悉蒋树声的人都知道,50年来他从来不是一个畏惧挑战的人.在他的履历上.处处显示着他跨越挑战的勇气。法国著名科学杂志《研究》曾因其改革开拓和平民本色,称赞他为“享誉世界的南京大学的校长”。“代表了新一代大学领导的风范。”  相似文献   

12.
《领导文萃》2007,(5):123-123
德国著名医生罗伯特·科赫医术高明,医德也好,为人善良正直,医德备受赞扬。 有一次.普鲁士的皇帝病了,把他请去给皇帝治病。皇帝一见科赫便焦急地对他说:“我希望你能以对待你病房里的病人更好的态度替我治病。”  相似文献   

13.
黄金旺 《秘书之友》2008,(10):15-17
张溥少年时代虽然喜欢读书,但记性不好,读过就忘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好办法,即每读一篇文章,就抄写一遍,朗读一遍,烧掉,再重抄一遍,又朗读、焚烧,如此反复,坚持七遍,直到记牢、背熟为止。因为这个缘故,他给自己的书斋起名为“七录斋”,他的文集就叫《七录斋集》。他这种独特的读书方法使他在文学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最终成为明末著名的文学家。他的那篇《五人墓碑记》成为《古文观止》的名篇之一,被选编者评为“当与史公伯夷,屈原二传并垂不朽”。  相似文献   

14.
著名经济学者钟伟日前撰文指出,“经济学者没义务替老百姓说话”。他认为,研究人员应该尽其所能讲实话,至于说实话的结果,官员、企业家或者百姓是否爱听,则不在他的考虑之列。  相似文献   

15.
最好的麦穗     
汪兆龙 《领导文萃》2007,(5):118-118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一次向门徒们讲授“选择”的哲理。 他把门徒们带到一片金黄色的麦田里,对他们说:“请选出这麦田里最好的一支麦穗.然后把答案告诉我。”  相似文献   

16.
田梦 《领导文萃》2007,(9):155-155
问题159:清初,著名戏剧家李渔生了重病,要请医生。他母亲说:“东村有先生,开方医过的人病都好了,请他来看?”李渔摇手。他的妻子又说:“西村有个先生.只要他开处方、撮药,个个医好。”李渔又摇手。母亲急了:“难道你让镇上那个一年里治死几个人的先生来?”李渔点头。这使妻母二人大为不解,但拗不过李渔,还是把那个治死人的先生请了来。李渔的病便让他给治好了。  相似文献   

17.
秦德君 《决策》2014,(10):13-13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在谈到中国问题时曾提出过“十大忠告”,其中一条是“中国必须让政治权力服从于法治。”他认为:“如果权力由法律来约束,如果任何权力的滥用都可以追溯责任,那么腐败就不会威胁到秩序和稳定。”的确,如果从中国发展的内在结构看,真正影响未来发展和稳定的,是吏治问题而不是其他。  相似文献   

18.
寂寞文章     
陶方宣 《领导文萃》2007,(4):164-167
福克纳被中国先锋作家奉为鼻祖,他像康德那样一个人居住在故乡那个“邮票般小小的地方”,离群索居,从未出过远门。到了晚年,连这样封闭的地方他还嫌闹,便悄悄买下一座农庄隐居。肯尼迪当了总统后,想请著名艺术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吃饭。在我们看来这是多大的面子啊,福克纳却冷冷地拒绝了。他说:“就为吃一顿饭让我跑到白宫去啊?太远了,我走不动。”  相似文献   

19.
胡乔木,在中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他1941年2月~1966年6月担任毛泽东秘书,前后达25年之久。被誉为“中共中央一支笔”,参与起草了一系列重要的文件,如《关于若干问题的决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等等。“文革”后,著名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出自他的笔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亦由他主笔……然而,他的身世,除了过去新华社电讯所披露的千把字的简历外,人们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20.
阳光板公司周经理,个性较强,有独到的经营管理才智,在与德国拜耳公司的合资谈判中,他的不卑不亢,他的谈吐艺术,他的经营业绩,令对方非常敬仰。在进行资产评估时,德方请来著名的会计事务所高手作调查,他却以一份长达17页题为《经营之道》的报告,赢得了认可。结果,“经营之道”以无形资产进入上属的光翌实业总公司的总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