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解决好“本”的问题,在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观点上下功夫;解决好“行”的问题,在培养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上下功夫;解决好“能”的问题,在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上下功夫;解决好“净”的问题,在清正廉洁、干净做人上下功夫;解决好“俭”的问题,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上下功夫;解决好“情”的问题,在对群众、对事业的真感情上下功夫;解决好“真”的问题,在讲真话、办实事、敢认真、直面问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赵昆 《东岳论丛》2012,(11):77-80
在大科学时代,如何对科技行为进行评价,日益成为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对此,我们既要从“是”的角度考察真理,又不能忽视“应当”的价值追求.既要解决好“是”的问题,也应解决好“应当”的问题.任何以“应当”代替“是”,或是以“是”代替“应当”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甚至会带来极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3.
“40 5 0”人员就业难问题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好“40 5 0”人员再就业问题 ,不仅是经济领域的重大问题 ,而且是政治领域的重大问题。应动员社会一切力量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中 ,较为妥善的解决好“40 5 0”人员再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是我国农村小康建设的核心问题。我们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客观的分析,关键是转变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思想,解决好宏观经济政策和发展理念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讲“,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又是农民的权益问题。农民权益问题能否解决或解决好,关系到整个“三农”问题能否解决或解决好。从实践中看,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实际权益缺失又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本文从农民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农民权益受损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以及农民权益保护的对策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加强和深化新业态党建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基础的内在需要。推进新业态党建工作必须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基本特点出发,将党建工作一般要求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需求结合起来,总结归纳既有实践经验,从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建强组织、全面赋能以及强化引领等方面精准发力,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融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发展之中,重点解决推进新业态党建工作中的“为什么加强”“谁来负责”“怎么建设”“怎样增强力量”“如何发挥作用”等系列问题。具体而言,要适应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强化互联网思维与改善领导方式,解决好“为什么加强”的问题;适应数量大、规模小的行业特性,健全工作保障体系,解决好“谁来负责”的问题;适应扁平化、动态式的组织架构,创新组织设置方式,解决好“怎么建设”的问题;适应小团体、新个体的现实基础,抓好党建人才选育,解决好“怎样增强力量”的问题;适应迭代快、多样化的经济模式,探索融合发展机制,解决好“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谈公安机关“警务公开”的意义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务公开”是我国公安机关适应入世需要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民主政治的要求,促进公安队伍建设的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制度。为了更好地推行新形势下的“警务公开”制度,必须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树立和强化“为民服务”的意识,完整地理解和把握“警务公开”的意义和目的;二是针对“警务公开”活动,建立和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合理合法地协调和解决好“从优待警”问题。  相似文献   

8.
丁耀 《河南社会科学》2001,9(1):114-115
文章综述了省会理论界学习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座谈会的主要内容:与会学者科学地估价了五中全会的理论贡献,认为加快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与会学者还分析了“十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新特点,以及必须重点抓好的几个方面的工作。与会学者还对河南“十五”规划工作和经济发展提出看法,认为一要解决好农业问题,二要解决好环境问题,三要调整好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9.
"役期制"--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7月召开的全国干部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 ,中组部部长曾庆红在充分肯定近年来在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改革方面的成效后指出 ,就总体而言 ,干部能上能下工作尚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 ,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说明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的机制 ,在这方面的继续探索 ,显得更迫切。干部能上能下问题之所以难以取得根本突破 ,最主要的就是没能有效解决好干部“能下”难的问题。具体而言 ,就是“让谁下”、“什么时候下”、“怎么下”、“下去干什么”的问题没有解决好。我们认为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  相似文献   

10.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和难题 ,归纳起来不外乎“人”和“财”的问题 ,所以 ,扫除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阻力和障碍 ,必须解决好人的思想、人的知识结构和人的素质问题 ;解决好资金筹措及引资等问题。处理好了这两大问题 ,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便有了“软”、“硬”件的保障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田畔 《云梦学刊》2003,24(3):20-21
《中华读书报》近期刊发的《<学术论文的伪注问题>刊登始末》,回避了“伪注争论”中的某些重要事实,貌似公允,实具强烈倾向,甚至错误地将学术批评说成是对被批评者的“伤害”。对这种做法,我们必须予以严肃批评。  相似文献   

12.
关于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推进"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研究,有必要对已往研究所涉及的重要前提性问题进行反思."怎么才算哲学问题","怎么才算有效的问题","为什么提'回到马克思'而不提'回到恩格斯'、'回到列宁'","实践唯物主义、本体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到底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关于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已有研究讨论所涉及的重要前提性问题.本文对上述问题及其某些相关问题做了总结性反思,提出了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谭恩美在《百种隐秘感官》中营造的诡秘气氛具有特殊含义:姐姐琨实际上是妹妹奥利维亚的“种族影像”,即第二自我;通过琨为奥利维亚寻找记忆从而帮助她回归完整的自我这一贯穿全书的主线,作者暗示了重拾种族记忆和向祖居国的心理回归才是解决美籍华裔身份焦虑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思想界的“平等”观念,逐渐从古代儒释道的“圣凡平等”、“佛法平等”和农民“均贫富”的原始平等欲求,转变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规范和伦理原则,从中可以分梳出“齐其不齐”和“不齐而齐”两种理路,演化出不同的社会理想和制度设计,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品格。“平等”虽然在形式上已经成为现代价值,但平等如何可能依然是个问题。平等观念的现代嬗变并未终结。  相似文献   

15.
刘顺 《阴山学刊》2007,20(2):61-65
“生”与“死”是孔子学说中没有明言的问题,通过遮诠的表述,孔子表达了对“生”、“死”问题上采用对象化把握方式的反对。孔子对“知生”与“知死”割裂表诠,意在通过不可言说的言说,达到对“知生”与“知死”本是同一过程的领悟。在此领悟中,此在退回到本真能在。知生即为知死,知死即为知我。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先生认为 ,名家内部存在着以惠施为代表的“合同异”派、以公孙龙为代表的“离坚白”派。学术界普遍接受这一观点。本文则对此提出质疑 :1.与“合同异”对立的观点是“别同异” ,与“离坚白”对立的观点是“盈坚白” ,所谓“合同异”与“离坚白”的对立提法不妥 ;2 .惠施虽持“别同异”观点而与“合同异”的庄子展开过辩论 ,但是也受到庄子的影响 ,提出“天与地卑 ,山与渊平”等“合同异”命题。公孙龙持“离坚白”观点而与后期墨家的“盈坚白”对立 ,在“同异”问题上则既讲“别同异”也讲“合同异”。因此 ,名家内部不存在各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合”、“离”两派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三言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在把握庄子大道流行论前提下,紧扣"籍外论之",论述庄子寓言是以体道者和非道化者两类主角的道文,而重言仅是以体道者一类主角的道文,"籍内论之"的卮言是庄子本人体道醉言,但"应"是"论评和"反"非"论评的卮言性质,决定了它不为十九寓言(含十七重言)余下的比例所止限.正基于三言性质的重新解释,庄子三言的道俗两评亦畅然可解.  相似文献   

18.
董志强 《文史哲》2002,4(5):81-85
“美的本质”问题是传统美学中的核心问题 ,这一问题经以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分析哲学的批判 ,被当作一个形而上学的“伪命题”而抛弃了。但现代美学应重新审视“美的本质”这一传统命题 ,以汲取其中包含的深刻洞见。通过对“美”的语义分析 ,我们可以区分出“美”的 10种基本含义并将其转换为现代美学概念 ,从而揭示出“美的本质”是一个多层次的内涵丰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于海臣 《阴山学刊》2012,(1):124-127
教学目标的存在有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之分。"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静态目标应具体体现为"涵养科学精神、问题意识的形成、基本研究技能的掌握和有效获取文献信息",这些目标在实现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动态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张建军 《学术研究》2012,(4):14-21,159
由蕴涵怪论引发的实质蕴涵合理性辩护问题,既是当代逻辑哲学的重要课题,也是逻辑基础教学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化解怪论定理之"反例",是实质蕴涵合理性辩护的重要途径。以往的化解路径可以较好地应对"第一类怪论定理"问题,但难以化解关于"第二类怪论定理"的"严峻反例"。运用"形式蕴涵"理论重新审视实质蕴涵问题,可以为怪论定理之"反例"提供一条新的化解路径,使"严峻反例"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从而使经典逻辑真理的普适性得以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