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解梁漱溟的思想,须基于对其哲学的核心观念"理性"的认识。通过对梁漱溟的不同时期的"理性"概念之含义的梳理,可以见出从"直觉"到"理性"再到"人心"的不断发展的思想线索。梁漱溟从"乡村建设"到后期对儒家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都建立在他所理解的"理性"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
笛卡尔是法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哲学家。其哲学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笛卡尔一生对哲学和科学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撰写了许多著作。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充分体现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进步倾向性。反映了当时法国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要求。他的哲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反封建反神学的,蕴含了积极因素和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3.
著名学者梁漱溟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享誉现代思想论坛。这部书在当时使日趋式微的中西文化之争再度掀起巨大的波澜。在其“发行之后不到一年,已经得了近百篇的论文,十几册的小册子,和他大打其笔墨官司。这样一闹,他这部书,居然  相似文献   

4.
今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是毛泽东同志诞生九十周年。毛泽东同志逝世已经七年了。他在自己有生的八十三年中,为中国革命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他的一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的一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家的一生。在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和指挥革命战争长达二十五年(包括抗美援朝战争),加上建国后领导我党军事工作的二十六年,长达半个世纪。他是迄今为止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史上军事实践时间最长,战争经验最丰富,军事理论最完整的无产阶级军事家。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著作是他全部著作中最重要、最富有创造性、最光彩夺目的一部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 自鸦片战争以来,文化传统的动摇一直是令众多士大夫困惑痛苦的问题,百多年来它一直牢固地潜存于新人旧人的思想中.到了本世纪初,新文化思潮如排山倒海般掀起,壮士吴虞振臂呐喊,以打倒孔家店为己愿,精于收藏典籍的吴稚辉主张把线装书全都扔进茅厕,而陈独秀则张扬自由民主之声,挥舞全盘西化的大旗,把运动推向了高潮.在这风云际会、山雨磅礴之时,国粹派们也奋勇鼓噪,为即将淹没的传统文化痛心疾首而声嘶力竭.四海之内,群龙鼎沸;百家齐鸣,莫衷一是.旧的问题再一次被放在历史的天平上加以权衡.然而,当往日的喧嚣早已蒙上了数十年的尘埃,我们重新审度历史车轮的轨迹时,却发现梁漱溟先生,在既推崇西方的民主科学与独立人格,又不放弃天人合一的传统与礼俗人情的矛盾夹缝中,为中国文化的出路提出了第三种选择,即传统的中国人生态度与西洋文化的有机结合,使中国既走出传统社会周期性动荡与循环  相似文献   

6.
试论梁漱溟的政治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任何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当其思考社会政治问题、从事社会政治实践时,都不能不具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价值尺度以及观测、解决政治问题的坐标体系,这些实际上就是其所持的政治哲学。梁漱溟虽然不是一个专门的政治哲学家,也没有留下专门的政治哲学论著,然而,在研读了其主要著述、考察了其一生的社会政治活动之后,我们仍然能体会到他的政治哲学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7.
人的理性观念的变化,潜隐着人的价值追求、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从而反映出人类历史、文化和哲学的内在趋向。本文拟从文化哲学本体论角度出发,提出理性“三个世界”的基本观点,并用以分析东西方文化和哲学的历史转向。 一 科学评判的对象侧重于真和假的问题,而道德哲学和艺术哲学则分别侧重于揭示善恶与美丑。真善美作为一种思想学说中的真理成份,和以人类进步与发展为最终真理标准的价值评判原则,无疑是理性在文化哲学意义上的客观内容。理性在西方哲学史中的亚里士多德、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把调和持中的人生态度作为中国文化的根本,对传统的"家"和政治持批评态度,主张在保留中国式人生态度的基础上,全面引进西方式制度。此后,梁漱溟转而从"家"的特点出发阐发"理性",并将之作为人之为人的根本特征和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涵。"理性"起源于"家"伦理而通于"天下",与外"无对",和西方以有边界的"团体"为源头的政治观念形成鲜明对照。"理性"在"家—团体—天下"诸种组织框架的比较中得到确认和刻画,具有了普遍的制度含义,焕发出对西方政治的批评能力,并成为梁漱溟建立中国式制度的基础。解决"中国问题"是梁漱溟提出"理性"的重要推动力。梁漱溟突出中国思想的制度含义的思路在当代获得了呼应和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布依族是祖国大西南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人口二百一十二万。据史学家考证:她“是贵州的土著民族”、“秦汉以前称为‘越’一→东汉六朝称‘僚’→唐、宋、元称‘番蛮’→明、清至解放前称‘仲家’。”因布依族自称“布越”、“布夷”、“布依”等,解放后,一九五三年经本民族内部协商,后经国务院批准,才统一定名为“布依族”。布依族主要居住在贵州南部、西南部和中部地区,其次贵州东南部和西部以及四川、云南也有少部分布依族人散居。布依族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有不少书籍是认识汉文的布依族人用汉字拼写而成。由于大部分是音译、难解其中之意,因而很多文化遗产仍靠口头文学的形式保存下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位极具现实感、责任感的思想家,马尔库塞一生的哲学运思都围绕着人的本质和现实中的人的自由解放问题。通过对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以及席勒的美学思想的创造性解读,马尔库塞找到了他一直追寻的"真正的人",即"感性的人"、"本能的人"和"审美的人"。然而,由于他始终把人的本质作为一个事实,一个知识性对象加以考察,没有"回到事物本身",因此没有找到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正确道路,最终在审美中走向了"乌托邦"。  相似文献   

11.
刘永青 《理论界》2009,(1):121-122
在对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中的情感要素的张扬和对近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积极回应中,梁漱溟提出了"尚情"的理想人格."尚情"即崇尚真情、情理,讲究真情实感,坚持"主观的情感"而不是"客观的道理".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在物质生活上的知足常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尚情无我";在精神生活中的行"仁"求"安".梁漱溟的"尚情"说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当时国人在人生要义等问题上的困扰,帮助他们树立了自主独立、积极进取的人生信念,同时它对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高拱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高拱的身世、事功和哲学著作 高拱,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生于明正德七年(1512)。嘉靖二十年进士;四十五年以礼部尚书拜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参机务。因为与首相徐阶在政治上、学术上意见相左,于隆庆元年,被迫离职还乡。三年,徐阶致仕,重返内阁为首相兼吏部尚书。六年,为权宦冯保所谗毁,罢官家居,闭户著书。由于“志不尽舒、才不尽酬”,于万历六年(1578)抑郁而死,卒年六十六岁。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创造性的运用、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他的实事求是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观两个重要方面。一、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周恩来同志在1962年指出:“实事求是一句成语,毛泽东同志做了新的解释,它代表了毛泽东同志的一个根本思想。这四个字,话虽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1]“毛泽东同志讲的实事求是,也就是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2]惦来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进一步总结指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  相似文献   

14.
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姓公孙,名龙,传说字为子秉,战国末期赵国人。生平中,他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寄居在赵国宰相平原君赵胜门下,过的是门客生活。《公孙龙子》一书,是他的著作。原有十四篇之多(见《汉书·艺文志》),现仅存六篇。而且,其中的《迹府》篇,还是后人辑录有关记载,给他作的传略。只有《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名实论》等五篇,是他自己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提出“实事求是”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实际上就把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切理论包括经济哲学的主体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经济哲学的内涵是 :“生产力标准”是邓小平经济哲学的逻辑起点 ;效率与公平是邓小平经济哲学实施标准的辩证法 ;积极创新和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是邓小平经济哲学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
试论梁漱溟早期文化观的折中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通过对西方、中国、印度三方文化的比较研究,提出三路向文化观和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并进而指出世界未来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梁漱溟这一早期文化观的实质就是折中主义,主要表现在文化起源和演变、文化类型、中国文化出路、终极关怀与现实选择关系等问题上.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提出"直觉"和"理性"两概念,对传统儒学的良知本心思想作了现代诠释,把儒家所言心、知(或智),理解为一种"情意之知",或以"情意"活动为主体的体证和自觉作用.梁漱溟后期讲"理性",特别强调儒学的心、知论与西方哲学基于知、情对峙立场的理性和本能概念之区别.梁氏的新诠,既赋予了儒家良知本心概念以新的、现代的理论形式,同时亦对它的独特的理论内涵作了清晰的界定.它对我们从现代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儒家哲学,把握其精神实质,仍有着很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53年梁漱溟"九天九地"说无意间引发一桩公案,激化了毛泽东与他之间沉积已久的矛盾。此案集中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分子独立思维与中国共产党及新政府政治战略理念难以相容的历史事实。文章以这桩公案的发展脉络为基本线索,试图通过梳理公案背后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局势之间微妙的反差,进而探讨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分子实际地位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打算讨论感性阶段中存在着理性因素的问题,并对有关几种观点谈一些不同看法;此外,逻辑的范畴、规律和方法在认识的感性阶段中也已经出现,这是感性阶段中存在着理性因素的一个重要表现,对此,本文也准备作一些探讨。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深入研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阐明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和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道教内丹学追求个体生命的"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在道教内丹学看来,所谓的"形神俱妙"之"化体"是一种形、气、神高度合一的特殊的生命存在形态,合于形则显,合于气则隐,合于神则妙。由此,道教内丹学实现了个体生命长生在理论上的圆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