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唐初著名经学家、语文学家颜师古在《汉书》注的训诂实践中,从广义角度择取异体字,采用"某即某字""某亦某字""某字与某(音义)同"等相对集中的训诂术语,深入训释辨析了包括造字方式不同、构件相同位置不同、更换形符、更换声符、省减偏旁、书写笔画差异等原因形成的异体字,这些异体字的训释既有助于我们识别生僻字、顺利阅读《汉书》,也为研究汉字形体演变保留了丰富资料,充分体现了颜师古在文字训诂方面的造诣及其对古籍异体字整理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汉字是汉语词义的外部表现形式,词义是汉字形体具体体现的内容。词义的发展会推动汉字字形的发展。字形发展的一个很重要途径是形体的分化,这种分化同时又是汉字系统内部的协调和发展。汉字字形分化有异体字分工和造分化字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王力主编的教材《古代汉语》对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注释中值得商榷之处为例,说明对古文中经常出现的汉字形体歧异的现象,在进行注解或编纂辞书时应注意结合具体汉字的产生历史、形体结构、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加以较全面的考察,才能尽可能稳妥地把各类性质不同的古书汉字形体歧异现象区别开来,并给以准确的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类异体字是由两个不同的字合并而成的,这就是合成异体字.合成异体字可以分为同音合成异体字和异音合成异体字两种类型.字形相近、词义近似、词性相同,是形成合成异体字的主要原因.<现代汉语词典>在正字和异体字的取舍中采用的方法有三一是所取之字的声旁要与正字的读音近同;二是所取之字的偏旁要与正字所表达的义项相合;三是所取之字原来所用的义项能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相合.对于读音不同的合成异体字,其字音的选择和淘汰,不以正字为标准,而由所用词义与语音的历史联系所决定.  相似文献   

5.
徐铉的语言文字观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他认识到汉字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其形体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文字与社会相互作用;重视篆、籀字体,推崇汉字“以形表意”的特点;使用反切注音法;汉字的形、音、义古今有变;区别对待俗体字,谨慎对待民间使用的异体字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史记》“异代合传”提供的文献语境考察知行关系这一中国思想史的核心命题的发生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思维特征。在古典文献语境中,知行之间借助言语实践这一媒介建立联系,从而形成了兼容知、言、行三种要素的逻辑结构,因此,知行关系超出认识论而同时成为政治哲学和修辞学命题,其政治哲学内涵即司马迁所谓的发愤言志。知行关系命题在古典时代的逻辑结构和命题内涵对于反省置身于技术体系奴役之中的当代人来说具有特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典文献是在语境中被理解与阐释的。语境可分为文本语境和超文本语境两大类别,对于古代经典文献而言,超文本语境主要是文化语境。文化语境对文本语境具有“投射作用”,不同层次文化语境的变易,都可能导致阐释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经典文献进行“理据重构”。另一方面,汉语语词的多义性和文句关联的可塑性特征,也为文本语境的重新分析提供了可能,从而从言语训诂的角度为经典阐释的“理据重构”提供了学理支撑。“理据重构”是经典阐释的重要内在机制,也是经典阐释能够不断因应时代发展,彰显经典文献时代价值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汉字发展史上 ,两汉时期的文字处于古文字向今文字过渡的完成阶段。二十世纪以来 ,关于两汉的文字及用字现象 ,人们曾经做过不少研究。文章针对这一时期两汉用字的研究状况 ,按照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的顺序 ,分别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两个方面对其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 ,并指出有待深入研究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对建国以来的汉字异体字整理工作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是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课题需要研究、总结的方面主要有:1.建国初期异体字整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方法、成就及经验教训;2.《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定量分析及科学性测查;3.《第二批异体字整理表》(初稿)等未公开发布字表的意义、价值及经验教训;4.《通用规范汉字表》异体字整理工作的继承与创新;5.进一步整理异体字的原则与方法.总的看,建国以来的汉字异体字整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杜丽荣  邵文利 《学术界》2015,(2):116-124,326
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一个整合、完善多个原有汉字规范的综合性国家汉字规范标准,异体字整理是其研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字表》对《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所收全部异体字进行了较为审慎的重新整理,具有重要意义。但《字表》沿袭《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某些做法,将个别完全不具备异体字条件的字组确定为异体关系,对社会用字具有误导作用。其异体字整理范围只限于《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已整理字,置很多客观存在的表外异体字于不顾,有回避问题之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应引起特别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利用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研究汉语上古音都应该注意其中的文字问题,如同源字、形声字、同形字、同义换读、讹混、俗字、错别字、异体字等。文字学理论已经较为成熟,将一些文字学理论和概念运用于古音研究,往往会有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2.
《篇海》是古代字书收字最多的字典,也是第一部按笔画数序排字的大型字典。该书保存了大量珍贵资料,有重要的价值。但该书在异体字处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对异体字和正字的关系缺乏必要的说明与沟通。论文对后代大型字典引《篇海》在异体字收录、辨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陈思坤 《云梦学刊》2002,23(3):106-108
传统训诂学虽然没有使用语境研究的术语 ,但训诂家在解释义、分析句子结构、说明修辞手段、阐发章句意旨的同时 ,对文献的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作了充分的揭示。研究整理传统训诂学中语境研究的成果 ,对于发展汉语科学 ,建立中国式的语境学将是必要的 ,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异体字存在的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文字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根源,汉字异体字的产生,一方面是由汉字本身的特点引起的,另一方面也有社会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而异体字产生后又反过来影响汉字以及文化。异体字的产生及其作用决定了它们的存在有一定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15.
梁涛 《南方论刊》2007,(6):107-107,103
形体练习符合女生心理、生理需要,高校开设形体课对女大学生生长发育,塑造优美形体,培养优雅气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形成终身体育能力具有良好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所谓异体字,是指同一个词的不同的书写形式。汉字中存在着大量的异体字。它的存在,给我们阅读古书造成了很大障碍,但同时也给汉字的文化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证的重要镜象。因为异体字的成因,从本质上说是文化的变异,是创制者不同的文化心理构成,因此,分析异体字不同的构形理据,便可窥见其中所载负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文学语境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从最初的偶然使用到多元化、普泛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当前主要集中在六个研究层面:运用语言学的或泛化的"语境"概念进行的文学研究、文学语境的理论探索、文学文体的语境研究、文学修辞的语境研究和文学翻译的语境研究.我国文学语境研究伴随着"语境"概念在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泛化发展业已形成一股趋势,但对"文学语境"的独特性关注不够,尚未形成系统的文学语境理论.  相似文献   

18.
怀疑论难题与认识的语境论的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识的形成与确证是认识论的重要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语境论与怀疑论进行了长期的争论。认识的语境论认为,知识的形成与确证是依赖语境的,也即,知道还是不知道某个命题的意义在语境中是能够确定的,怀疑论则认为知道还是不知道与语境无关,知识不能确证,并举出各种例子如斑马案例予以反驳。为此,怀疑论者提出了怀疑论难题挑战语境论的主张,语境论内部则形成了诸如条件语境论、相关选择语境论等来回应怀疑论。无论双方争论的结果如何,怀疑论难题的提出为认识的语境论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契机,极大地推进了认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学语境在空间维度分为文学作品语境、文学情景语境与文学文化语境。三层语境的空间构架并不是从文学诞生之初就如是这般地层域分明地存在着,而是经历了三层文学语境混融于文化或者生活语境的初期阶段,到作品语境和情境语境独立出来的文学语境雏形阶段,再到文学语境内部空间结构成熟化的阶段。文学语境的成熟体现在文学作品语境对传统规则的突围、作者地位的上升与沦陷、读者群体的真正形成、媒介的现代化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翟宜疆 《兰州学刊》2007,(3):193-194
异体字在水文中占据很高的比例.通过对水文中的异体字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及对水文异体字的义类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文是一种早期文字,但是其表意系统是相当发达的;2)水文的自造字产生于其借源字之前;3)水文在汉字流入之前是一种民间用于记事的早期文字,在汉字流入之后才成为一种以宗教为主要目的的文字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