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再出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和施行,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启新的历史,有望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再出发的起点稳步渐进,呈现出由浅到深、由外到内、由此及彼的三大特点.再出发的视角与内涵主要是文化的挖掘,包括人本性挖掘、日常性揭示和公共性展示.再出发的推进与突破关键在创新突破,主要是突破文化资本化思维,重塑文化保护观念;突破文化管理科层化,创新文化保护机制;突破学科界限,提升学术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研究价值观,我们得出:利益分析是思想研究逻辑的和现实的起点,利益问题是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也是现实中影响人们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理性化和世俗化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价值观念变化的两大倾向,价值观既要理性化又不能被"理性化",既要世俗化又不能被"世俗化"。  相似文献   

3.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茂名文化强市建设必须提高文化自觉,坚持努力传承创新,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梦的反思与描述是笛卡尔动摇人们素朴感觉论信仰的基石,从而达到其自我意识的内在确定性的重要途径.而从一开始,笛卡尔就遵循了300年之后由胡塞尔系统提出的"直面实事本身"的原则,就意识本身来探讨意识,而没有把梦作为一个独断实体的附属物来加以说明.而且笛卡尔从自我的直观体验进行描述,而不是对他人的意识进行对象性描述一如同心理学试验一样一来说明梦与意识,这在起点上就具有划时代的标高.在素朴意识中,人们是用已经被独断设定的实在性与非实在性来区别梦境与现实的,而笛卡尔对意识所做的现象学描述表明,实在性和非实在性恰恰是意识构成的结果而根本不能作为意识起点上的评判标准,意识的评判者只能是意识自身而不能是意识之外的任何独断设定者.因此我们只能用意识(包括梦境)的直观性来说明实在性与非实在性,而不能反过来用实在性和非实在性来说明梦.  相似文献   

5.
城市精神不是自我决定的文化实体,城市精神研究也不能采用个人审美化的视角。身份认同冲突和全球资本流动引发的文化冲突,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最主要的文化矛盾,也是城市精神研究的逻辑起点。城市精神研究的方法论应当立足于中国城镇化的阶段特征和历史任务,以实践理性作为凝炼和培育城市精神的理性原则,以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理念,使城市精神成为一种突出行动性与过程性的价值导向和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6.
1955年7月至1960年9月,中共中央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肃清内部反革命分子的运动(简称肃反运动)。这场运动涉及面广、被清洗人员多,持续时间长,对中国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术界对这场运动的研究现状、起点、过程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都不能合理解释肃反运动。因此,厘清肃反运动的研究现状、起点、过程,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府回应机制的创新:从回应性到回应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回应是政府吸纳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起点。缺乏回应性的政府就会失去官民互动的契机,就会损害政府的形象,难以得到民众的支持。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对其建设的要求不能止步于此,政府应以回应性为回应型政府建设的起点,以提高政府回应能力为其建设的关键,探寻政府回应研究的新路径,以价值内涵、法律措施、制度建设与技术推进四个方面探寻政府回应机制建设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浅谈我国政府文化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洁  李明旭 《广西社会科学》2005,(5):191-192,F003
通过对政府文化内涵的探讨,说明政府不仅存在文化,而且其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提出通过观念创新、人本文化和服务文化的建设等来创新政府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学研究对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实现重大创新。其研究起点应是经济资源,研究对象是经济体制,研究主线是效率与公平,研究目的是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周振华 《江淮论坛》2011,(6):157-160
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实践的内涵,是无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众的民主主义文化运动。1915年《青年》杂志创办不是最初体现该历史阶段发展全部特征的重大历史事件,不能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点,而是辛亥革命文化运动的承续。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每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思维发展历程,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以自身与面临的自然环境的关系为起点的.因此,这些不同民族的远古初民依据自己幼稚的想象力所创造的有关自然界的种种拟人化的质朴神话,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原始自然崇拜,便成了各自民族文化的活水源头.本文旨在探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标志之一的阴阳学说的缘起,自然不能绕过这个共同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的浪潮正在席卷世界,它的意义不仅仅是经济的、政治的,在文化的层面上也在迅猛地持续进行.中国文化历史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学术问题,中华人文学术正成为一门具有世界意义的学问.在这新世纪的起点上,我们不能使中国人文学术在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学术交融中消磨自身的个性,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放眼世界,更清楚地把握自己的工作起点和工作基础,对中国人文学术做出新的创造性贡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企业文化相关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企业文化发展逐步趋向由“文化建设”转向了“文化管理”。油田物业管理应站在新的起点上,引入企业文化新思维,对“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进行对比分析,查找以往企业文化工作中的偏差,并结合自身企业文化实践创新思路,以期对当前企业文化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荣 《船山学刊》2003,(4):171-173
文化创新应包括知识创新和文化价值观念更新两大方面。因此,本文拟以这两大线索展开阐述。一、知识创新当今时代,知识创新已经成为文化创新的前沿领域,在知识经济已在国际社会初露端倪的背景下,知识创新更具民族生存意义,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同样的道理,没有文化知识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而愚蠢的民族是无法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更谈不上民族复兴了。因此,中华文化创新必须从知识创新着手。知识创新的前提是知识学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学习知识、讲求学问的观念倍受重视、推崇。…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 2 0世纪前半期上海文化—科技—经济—社会之间是一种动荡性互动的关系 ;2 0世纪后半期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上海文化—科技—经济—社会进入了协调发展的新里程 ,其显著的标志 :一是国际大都市的战略定位与上海文化发展的较高的逻辑起点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上海文化体制的改革 ;三是经济创新能力的增强与文化创新机制的形成 ;四是科学的文化功能的拓展与文化的科技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中华民族要实现振兴.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范畴,它可以从“提出新观点”、“转换研究视角”、“创新研究方法”、“发现并使用新材料新手段”、“提出的新观点、新理论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创新社会科学学科”等六个方面把握。  相似文献   

17.
风险投资作为高新技术与资本相结合的创新投资体制,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发展情况迥异。在经济运行机制类同的情况下,具有创新、诚信、创业精神和冒险精神的文化环境则是重要决定因素。在文化的三层结构分类中,制度文化是能够与经济制度发生相互作用的具象因素,通过创新经济机制下的利益、道德等因素的博弈,培育新的制度文化环境,借以克服传统文化中对风险投资发展的桎梏。从制度创新和文化发展的交叉视点上,剖析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风险投资发展的不同制度路径,说明通过对教育制度、法律制度及相关机制的改革能够产生新的制度文化,从而促进风险投资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研究面愈来愈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的一种基础研究,原因很简单,从人文生态结构来说,所有的人类社会伸延(以自然为起点或以其自身为起点)都可以还原为文化现象。 近年来,我们对于民族文化和域外文化的研究,都有实质性进展,这是值得欣慰的一方面。但是,也还有忧患的一方面,那就是学理研究中对文化构成的不同集合单元,偏重差异论而漠视融通论,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象事实,所以从寻找差的角度入手来研究文化的特性和某一种文化的功能也就无可厚非。 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本身就包括两方面的结构特性,一为差异,一为谐同。就差异而论,人类整体因分布的原因而切割为不同的地域的生存群体,由原始的氏族发展为民族而为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创新角度提出、审视、考察、研究、阐述文化问题 ,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学者的创见。文化创新思想是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包含着文化创新的地位作用、文化创新的基本特点、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与发展繁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等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研究江泽民文化创新思想 ,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编辑的文化抉择与文化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的文化选择过程中,编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社会的文化选择,必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选择框架的制约。对外国文化的借鉴和选择,不能脱离民族文化传统这一根基。编辑的文化抉择摆脱不了特定文化环境的制约。编辑学是中国编辑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创新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在中国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当代中国编辑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