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的肢体对外界刺激是敏感的,外界的某种刺激与皮肤相接触,便会产生某种感觉,并由皮肤传入神经,通过脊髓后角、丘脑等传到大脑皮层,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正确判定这个刺激是痛、冷,还是热等等。如果在这条传递冲动的路上出了故障,就不能将感觉的冲动顺利  相似文献   

2.
1.1 心理动词是动词的一个次类,其语义特征表现为[+人]、[+大脑器官]、[+思维活动]。 1.2 根据以上的语义特征,我们可以规定心理动词的范围。心理有感觉心理和情绪情感心理。感觉心理是感官、感觉神经、感觉中枢对外界刺激而起的活动的心理,如视觉、听觉等,那么描写感觉心理的动词如“看、听、看到、闻到”等就不是心理活动动词,因为它们不是直接描写人的大脑器官的、而是描写眼、耳、鼻等器官的动词。人的内脏器官也有感觉,描写内脏器官的动词,如“饿、渴”等也不是心理动词。情绪情感心理,是人的反映性的心理活动,其表现形式为“高兴、悲伤、害怕、恐惧、喜悦、  相似文献   

3.
人上了年纪常反应迟钝,容易忘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老糊涂”“。老糊涂”其实是大脑缺乏锻炼造成的反应不灵敏。俗话说“嘴勤促脑灵”,平时老年人要多开口,勤用嘴,大脑健康了,也就不会出现“老糊涂”的现象。多讲话多讲话不仅直接刺激颅内的语言中枢,而且,口腔和大脑距离近,运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08,(9):28-29
人们已经知道,梦里遭遇鬼是梦者生理和心理原因造成的,但有些人在梦外竟然也能听见“鬼声”,看见“鬼影”,而且经历同一事件、有同样感受的人不只一个,好像世上真的有鬼一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5.
荣辱观是对荣辱的看法,荣辱感是对荣辱的实际感受;对荣辱的看法是在对荣辱的感受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荣辱的看法也能引起相应的感受;荣辱观、荣辱感的形成离不开自我意识和类意识,也离不开评价意识;“自以为知道或相信同类对自己有评价,并且很在乎这种评价”才会感到光荣或耻辱;只要生活在共同体中,就会在乎共同体对自己的评价;正因为如此,荣辱观、荣辱感才会对人的言行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 做梦,几乎人皆有之,这是人类生活现象中普遍存在的事实。现代科学已抹去了“梦”的神秘而迷信的色彩,而作出日益科学的解释。梦,是大脑的一种生理活动,人睡眠时如大脑皮层某些部位有一定的兴奋活动,外界和体内的弱刺激到达中枢与这些部位发生某些联系时,就可能产生梦。梦,不仅人人会做;梦,有时竟会成为灵感闪观的契机,人脑的一种特殊工作方法。剑桥大学调查表明:有百分之七十的科学家从一些梦中得到启示。门捷列夫的周期表是依靠直觉并在梦中编制成的,笛卡尔在梦中清楚地见到了怎样才能把数学和哲学统一成一门新学科,马赛厄斯在梦中发明了多种超导体,爱迪生则常常做着关于发明的梦。文  相似文献   

7.
娱乐广场     
今年的冬天会很冷印第安人来问他们的酋长,今年冬天冷不冷。酋长也吃不准,但也不好直说不知道,就说:“肯定很冷,大家要多准备过冬用的劈柴。”于是大家就都去准备劈柴。酋长是个认真负责的人,一个星期之后跑到电话亭打电话给国家气象服务中心,问:“今年冬天冷不冷?”气象中心的人说:“冷得很。”酋长这才放心,回来后又通知了他的子民一遍:“要多准备柴禾过冬。”一星期以后,酋长有点不放心,又给气象中心打电话,被告知“非常非常冷”,酋长再次通知子民加大准备柴禾的力度。两个星期后,酋长又打电话,被告知“非常非常非常冷”,酋长急忙通知子…  相似文献   

8.
《21世纪》1997,(5)
酶是生物体活细胞的成分,由活细胞产生,是一种特有特异催化功能的特殊蛋白质.正常人慢嚼一口白饭,片刻就会愈嚼愈甜,这是因为咀嚼食物刺激口腔、温度、化学感受器.促进唾液的大量分泌,从小的唾液淀粉酶迅速催化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后者刺激觉器便产生甜味,这就揭开了的是“人体生命保护神”的神秘面纱.人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于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而代谢中的化学瓜绝大多数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许多过遗传性代谢缺陷病,几乎都是由于先天缺乏某些酶所引起的*卞O山队士出的内化症,是由I人人缺三们积酸纤化酶,不能使加壮的叮化为v…  相似文献   

9.
孟朦 《成才与就业》2011,(12):55-55
颜色是外界对人的一种刺激和象征,也是人的一种反应与行为。颜色通过视觉影响人的知觉、感情、记忆、思想等。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想知道你喜欢的颜色象征什么吗?请做以下测试。  相似文献   

10.
忆病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注定的宿命,谁也逃不离。有人说,人自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就一步步走向衰老,走向死亡。这话虽冷,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可谁也不知道自己几时生什么病,何时以什么方式死去,生命因这种不确定性而更加神秘、丰富、美好。思念是一种病,回忆不知是否也是病?儿时的我虽算不得“多病多忧”,却大病不患,小病不断。“好了疮疤忘了痛”或者也是人的劣根性之一,经过时  相似文献   

11.
紧张怯场是音乐表演中的一种“常见病”,也是人类一种正常的本能反应。人在一定的外界因素刺激下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紧张情绪,有些成熟的世界级演奏家也不可避免。凡有过音乐表演艺术实践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初上场时心跳加快、呼吸短促,甚至手心出汗、两腿发颤等,即便是一首准备比较充分的音乐作品,临场演出时还常常忘词掉旬、走音跑调,或演奏失控等等。这些情形在大型场合演出过程中尤为常见。  相似文献   

12.
问:最近,我经常感觉牙齿疼痛。可是,到了医院,大夫却查不出是哪一颗牙有毛病,叩打牙齿也不痛。请问,这是为什么呢?答:一般情况下,牙齿疼痛是激发性的,即遇到冷、热、酸、甜时,就感觉到牙痛,刺激消除后,牙痛亦随之消失,此种情况多为龋齿。如果疼痛为自发性的,在没有遇到外界刺激  相似文献   

13.
激励艺术与领导才能谢星海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体对刺激可产生反应,外界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受器,传递到大脑相应区域,形成某种神经联系痕迹,这种联系痕迹是暂时的、不稳固的、易变的。因此,需要加以强化.就强化的方向来说,可分为正强化与...  相似文献   

14.
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脑皮质。人的一切动作,都是在大脑皮质支配下的反射性活动。我们叫这种反射活动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性的,生下来就会的动作。它可以不通过大脑皮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大脑皮质)。如食物进入口腔,即产生刺激传到延脑(皮层下中枢),它就能直接指挥唾液腺分泌唾液。又如婴儿生下来就会吸吮母亲的乳头。我们叫这些为食物性的反射。如有人用针刺你的身体,你就会立刻回缩,我们叫他为防御性的反射。又如我们在休息或工作时,就知自己处于何姿式,这叫本体反射.否则,即难以生存,更不能适应环境和改革自然.  相似文献   

15.
电压不稳,装个稳压器,可以保护电器的安全。人受外界刺激,容易引起情绪波动,甚至出现过激行为,如果装个感情“稳压器”,就可保持心态平衡,对健康大有益处。感情“稳压”是通过自我控制、调节、转移来达到情绪稳定的。“稳压”的关键是制怒“,稳”定情绪“,压”住怒火。世间沧桑  相似文献   

16.
人们都知道,笑可以使人健康、益寿,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这是因为它是进行生理与心理调节的手段之一。其实有时哭泣、挥泪也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这点常被人们所忽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是有感情的,遇喜事欢笑,遇悲伤啼哭,乃人之常情。那种“笑比哭好”、“哭是懦弱的表现”、“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认识是不科学的说法。科学实验证明,当人们受到外界强烈的刺激时,便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使全身各系统与器官处于不正常状态,出现诸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血流量增大,内分泌活动增强,同时还会产生焦虑…  相似文献   

17.
暖气的作用     
《21世纪》2009,(3)
今天终于见到了里昂的第一场雪,坐在房间里,感觉就像在冰天雪地里。可能是久坐的原因,感觉屋里比外面还冷。想必北京应该早就下雪了,应该比这里更冷吧!此时,你们是否也在感受着北京的温度和"风度"呢?呵呵,穿  相似文献   

18.
宁波六味     
因参加一个研讨会,鄙人近日有幸到宁波去了一趟。几年不见,宁波的变化之快,有点让人难以置信。所见所听多多,所思所感也多。稍作整理,有了几篇短文,聊称为“宁波六味”。我到宁波与会之时,正逢宁波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全省仅其一个,全国也只有十个。这个“六味”,虽然只是几滴水珠而已,但也是对其的一个感受。如能引人思索一二,那就谢天谢地了。  相似文献   

19.
据日本新近发表的一项医学调查报告证明,胖瘦与用餐速度的快慢有关。原来,在人的大脑中枢,有控制食量的饱食中枢和饥饿中枢,有了这些调控信号,我们的脑袋就能知道到底吃饱了没有。如果进食过快,过于狼吞虎咽,吃东西的速度快过饱食信号传递的速度,明明所摄取的食物分量已经足够了,可是大脑却还没接到饱食信号,所以在“不知饱”的情况下,会不知不觉地继续吃喝,长年累月过度摄食,热量摄入过多,自然就会肥胖起来了。为了健康,人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要保持一定的速度,不要吃得太快,更不要狼吞虎咽,要充分地进行咀嚼,在细嚼慢咽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这是孔子说的一句话。对于这句话的翻译,不少人把“为师”译为“做老师”或者“当老师”。如:“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凭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88年6月第3版)。又如:“温习过去的知识,就可以知道新的道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初中文言文学习旨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88年12月)。再如:“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知道新的道理,这种人可以让他做老师了”(《中学古诗文对照注释》上册,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1987年12月第2版)。上述译法,均把“为师”译作“做老师”或者“当老师”,都是不够准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