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苇 《齐鲁学刊》2004,(1):33-36
胡风文艺理论的言说方式以其语法、句法以及选用词汇的特别而显示出独立的风格。它不仅区别于有自由主义倾向的文艺理论家的理论文风,而且亦与左翼阵营的群体叙事风格大不相同。胡风文艺理论独特的言说方式一方面在于他的文艺思想自身内部的矛盾性,一方面因为他的文艺理论政治倾向上的某种个性姿态。  相似文献   

2.
胡风文艺理论具有双重性 :既是政治工具 ,又是审美创造 ;既追求“诗人”使命的完成 ,又时刻不忘“战士”的责任感 ;既以集体为本位 ,又时刻不忘人的主体能动性。胡风文艺理论对文学的时代性与审美性的整合构成了其文艺思想的二元论态势。胡风文艺理论的二元论状态一方面是对自身双重社会角色的调和 ,一方面是对当时强大的社会本体和现实政治形势所作出的不失原则的文化妥协 ,这表现出一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和艺术良知  相似文献   

3.
胡风与鲁迅     
本文的宗旨,完全不在于讨论胡风与鲁迅的个人关系。一般说来,作家之间的个人关系,同他们的文艺思想一致或不一致,固然有某种联系,但并非一回事。因此,对于研究工作来说,它也许能说明什么,也许什么也不能说明,胡风和鲁迅这个题目的应有主义,同样不在这一点。本文也不打算讨论在例如。“两个口号”论争这样的具体事件中,胡风和鲁迅的共同见解。因为,个别事件或某个问题上的一致或不一致,也未必就能说明作家之间文艺思想根本点上的联系及其性质。而胡风和鲁迅文艺思想根本点上的联系及  相似文献   

4.
吴永平 《江汉论坛》2005,6(11):120-122
上世纪50年代初,胡风与舒芜在文艺思想上发生分歧,继而互作政治指控.在这一过程中,两人都曾不恰当地"将私人通信用于公共事务",所加诸对方的"罪名"也颇为相似,而胡风的操作先于舒芜整整一年.他们所以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三四十年代文化人的思维和行为惯性.因此,在讨论胡风与舒芜的恩怨时,不能纠缠在"私人通信"这个问题上,而应换个角度.  相似文献   

5.
“胡风”第一枝──读《胡风文艺思想新论》吉彦波尚延龄教授的《胡风文艺思想新论》一书(敦煌文艺出版社1995年出版,收入“甘肃作家丛书”)出版了。翻阅这本胡风文艺思想研究的开拓之作,感到有很多话要说。自1985年始,笔者和尚先生一直同校工作,尚先生主编...  相似文献   

6.
胡风文艺理论中的黑格尔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苇  周斌 《齐鲁学刊》2001,1(1):123-128
胡风与黑格尔之间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历史关系。一方面,在文艺领域,胡风确实继承了黑格尔的某些哲学思想,这种继承使胡风的文艺思想在整个左翼文艺阵营中具有另类的风格。这在“事实”与“价值”的分立及其理论文本的“认识的魅力”、“黑格尔式的论证”等方面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在意识深处,胡风对黑格尔式的哲学方式是予以“反抗”的。  相似文献   

7.
胡风是一个被忽视了的理论家。 自从1988年党中央为胡风彻底平反以后,他就重新成了一个引入注目的人物。但是笔者注意到,人们的聚焦点多集中在胡风事件上,真正深入细致地探讨胡风文艺思想得失的,并不多见。本文则力求从理论和学术的角度探索胡风文艺思想的丰富内容和内在结构。 1.关于“力”的现实主义:胡风现实主义理论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艺理论家,其文艺思想非常独特而富有创见。他初步构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开创了我国文艺思想史的新时代。当然,尚处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孕育时期的瞿秋白文艺思想也存在一些理论缺陷与失误,他泛化了阶级论,过于强调政治性、工具性,左的色彩浓郁。当今时代,深入研究瞿秋白文艺思想的得与失,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要走出文艺政治化、工具论的误区,兼顾文艺的社会性和个性化,大力倡导文艺大众化,坚决抵制文艺低俗化倾向,努力构建当代形态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除了大家熟知的显性话语资源,1980年代文学主体性理论建构还有三种潜在话语资源:胡风的文艺思想、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和中国传统思想观念。1981年重印的钱谷融的《论“文学是人学”》一文与胡风文艺思想有暗合的地方,而刘再复的《论文学的主体性》一文无论整体思路还是具体观点都有与胡风文艺思想接近之处。西方存在主义思潮、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对刘再复理解人的本质与艺术的社会功能有很大启发。中国“史传传统”的伦理学原则与儒家学者重视人的情感的哲学观念等传统因素,则通过李泽厚的哲学研究影响了刘再复等人。由于前两种资源的合法性在当时还存在很大争议,而倡导文学主体性的学者在文化立场上对传统多持批判态度,因此这三种话语资源在文学主体性理论建构中主要以潜在的方式存在,这显示了1980年代文学主体性理论生成的思想背景的复杂性及其理论内涵的丰富与驳杂。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在贯彻和执行党的"双百"方针的过程中,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许多理论进行了具体的解释,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某些文艺理论原理在新的层面上作了富有创新意义的建树,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曾凡解  陈金琳 《江汉论坛》2005,3(6):120-123
本文通过分析“主观战斗精神”、民族形式、大众化、创作题材与胡风文艺启蒙观念之间的关系,指出胡风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础既非“主观战斗精神”,也非“精神奴役的创伤”,而是贯穿于其整个文艺活动的文艺启蒙观念,正是这种文艺启蒙观念造成了胡风文艺理论的全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胡风与冯雪峰*●支克坚笔者在本书中专门论述了胡风的文艺思想同鲁迅文艺思想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在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上的意义。笔者在本书前面还曾说过,胡风和冯雪峰,在四十年代革命文学内部论争中,曾经构成一个理论派别,而冯雪峰恰恰又是在一个阶段上代表了中国...  相似文献   

13.
李康仁 《兰州学刊》2005,(2):248-250
本文具体论述了"五四"思想中的两歧性:理性与情感性、个人主义与民族主义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在胡风的文艺思想中都有所体现,并从社会、文化、心理、思想传承的角度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胡风文艺思想与左翼文学理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胡风 反对现实主义只是反对某种概念化的表达方式,并不反对现实主义本身。胡风与左翼作家的 不同是方法论的而不是世界观的。比较而言,胡风对西方批判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理论 持有保留态度。  相似文献   

15.
高玉 《云梦学刊》2002,23(2):53-56
毛泽东文艺思想与西方文艺理论之间具有内在结构上的深层一致性,毛泽东文艺思想是在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否定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二者既相互矛盾又互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胡风文艺思想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研究者思维模式及关注重心的变化 ,把胡风文艺思想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研究关注的主要是它是否符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正统话语 ;1988年以后 ,则致力于发掘胡风文艺思想的“独特性” ;90年代末期以来 ,研究者们对文化语境和知识分子人格之间的互动关系 ,进行了多角度的透视和反思。同时 ,本文还强调指出 ,在当前的时代 ,胡风研究仍具有很强的观实指向性  相似文献   

17.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及其实践──邓小平文艺思想论要蔺宝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坚持和继承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时期文艺工作的实践,提出一系列的文艺观点,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理论。这一理论和实践,主要体现在他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至今已走过了30年的辉煌历程。反思、研究、总结这30年的文艺创作、文艺理论建树和文艺工作实践,是当前加强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研究,推动我国先进文艺建设和文艺事业发展具有鲜明时代意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诉求的重大课题。由"五四"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开启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走过的90年,也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成和不断丰富发展的90年。以改革开放的30年为研究中心点,切入主题,把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运用实践的历史时代特点,把这90年划分为具有各自不同历史内涵又有内在联系的3个30年的历史阶段,可以通过对90年的历史回顾与反思,在历史演进的承续与发展中认识与把握改革开放30年文艺创作、文艺工作和文艺理论研究实践的理论建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  相似文献   

19.
理论创新所体现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应该贯彻到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态的建构中。对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关于文艺的大众化和人民主体性、超越自律/他律的理论潜质以及文艺的民族形式等几个重要方面,结合文艺基本原理和当下的文化艺术实践进行考察,以期发掘毛泽东文艺思想之于当下的时代感和实践意义。这一探索不仅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本身的丰富,更是建构更富时代精神和现实指向的文艺理论形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胡风集作家、文艺理论家、党组织领导、编辑等多种身份于一身,面对启蒙与革命的艰难选择,胡风常常陷入半官方半民间的尴尬境地,走了一条与左翼主流文学迥异的道路.本文从"五四"新文艺评价、民族形式讨论、现实主义理论建构三个密切相关的方面,对胡风的启蒙主义文艺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