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哲学家德波提出的"景观社会"理论,是一个十分独特而又表述十分艰涩的理论体系.德波把"景观社会"与马克思的"商品社会"相比较,重在面对当今世界新情况提出他的"社会批判"理论.德波阐明了什么是"景观"及"景观社会",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出现"景观社会"形成了"意象统治一切",提出由"景观社会"中的"真[-伪"二重性所以"伪世界"充斥,要有一种"革命性"的"总体策略"才能超越"景观社会"中"意象与幻觉的统治"等关键性命题,具有相当的现实性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2.
"心"作为身体隐喻中至关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概念已引起国内外语言学界不同程度的关注与聚焦。通过审视"心"词汇共时语义范畴的发展历程及其内部认知机制,分析汉语中"心"隐喻义群网络的投射模式,深入研习催生义群网络的中国古典哲学缘起。  相似文献   

3.
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理论,强调了身心合一,既包含了以往的"美学认识论"又包含了"美学体验论",同时批判了后现代美学中的激进的"身体美学"观,还融合了东方身体哲学中的"中和"观,展示了一种自然健康的"身体美学"观,可以成为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作为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维度,"身体美学"引入到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中具有四个方面的价值:一是扩大了青少年审美教育的范围,从审美认识论扩大到审美经验论,拓展了美育的范围;二是"身体美学"是融合了道德观的"身体美学"理论,提出了自然健康的身体哲学;三是"身体美学"可以应对当代青少年的身体关切,批判商业主义对青少年身体的商业消费;四是"身体美学"对很多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通俗艺术形式有美学上的包容和接纳。将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引入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可以帮助我们积极回应和应对青少年在审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和媒介网络是空间殖民的两种形式,它带来了身体延伸和主体性分离。景观社会是空间殖民衍化的结果,它悬置了身体的记忆和具身性,并使身体不断成为符码和展示的纯器官组织。国家装置则利用了这一趋势,不断将主体推向"赤裸生命"的境地。  相似文献   

5.
受西方父权批判理论以及消费社会学理论的影响,国内理论界对广告中的女性身体形象持一种猛烈批判的态度。这种批判在提醒我们警惕对女性身体过度商业化和父权规训的同时,却忽略了"何为女性本真"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实际上,女性本真只能是女性之所是,而非男性所不是。在此基础上,新的女性主义身体话语对传统批判不屑一顾,而是对女性之本真给予积极张扬,对女性时尚给予积极追求,对与此相关的超短裙、假睫毛、高跟鞋等关联之物给予积极肯定。我们应该让女性去发展她们自己的女性意识,承认女性具有自主的审美认知,还给女性的美丽追求一份轻松,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持一种宽容的心态。  相似文献   

6.
德波的重要著作《景观社会》将景观视为对人类活动的逃避。本文则持不同观点,首先梳理了柏拉图以来的多重自然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从符号表意的角度提出了一个由"自在、承在、感觉、意义"构成的"四度自然"命题,并为"景观"作为四度自然(亦即"文化符号域")提供了合法性论辩,并提供了一种对批判理论家精英知识分子立场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源构于碎片化的"现代生活"景观中的马克思现代性问题是一个确定与非确定的历史诗性存在,马克思对人类所经历的新的事态景观给予深刻的征候诊断,发现"资本运作"是人与物、人与人全面异化的潜在隐忧.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在处理人与物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给我们很多源发性启示.  相似文献   

8.
心理词库是人脑中关于词汇信息的内存,即存储于大脑中的词的知识的心理表征,属"内在"语法的研究范畴。储存在心理词库中的词汇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存放在大脑中,即安放在各种各样的语义场中。学习型词典在帮助学习者构建二语心理词库时,应按照词汇在母语心理词库中的排列方式,即语义场的方式存储,帮助学习者从语义角度来构建类似于母语心理词库的二语心理词库。《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2版)在词汇语义网络构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使用方法有"搭配"、"词族"、"同义词"、"插图"、"词汇扩充"、"释义"。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家庭养老仍是民族地区养老的主要模式,而养老支持力则决定了家庭养老的成效。本研究结合西南民族地区YN乡家庭养老实践经验,依据身体社会学理论,探讨家庭养老支持力在养老过程中的具身实践和身体塑造过程。研究发现具身实践凭籍身体训练、身体习语的共享词汇和身体表演三个过程渐进的呈现养老;另外,塑造身体的力量也并非单一,而是由家庭中的"家屋"身份认同、话语和时空结构共同构成。此研究将有助于理解民族地区养老实践中身体的特征、运作方式和效用,进而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有意识的加强对养老支持力的身体塑造。  相似文献   

10.
汉语的自我调节功能对网络词汇的改变起了根本作用。通过"补位"和"过滤"两阶段的自我调节,网络词汇正从表面无序走向有序。在汉语自我调节功能作用下,网络词汇将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投稿教室     
Q1为什么杂志不欢迎网络语言?杂志语言是与网络语言有区别的。网络中的"冏"、"我靠"等等词汇不要随便出现在投稿里面。网络上喜欢用的碎句子、包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介绍了网络词汇中的一批特殊的“动物词汇群” ,并阐述了网络“动物词汇群”的构造特点、成因。探讨网络“动物词汇群”对网络词汇所涉及的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以及电脑语文的规范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特别是从拉康理论的角度来看,身体在网络聊天世界中作为一个景观呈现出来,消解了自然性与社会性的二元对立。身体在网络之中进行着镜面狂欢,并享受着自身带来的剩余快感。  相似文献   

14.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以意识形态话语权维度辨析,网络道德批判有利于对网络道德问题的审视、纠正和监督,在新闻传播、民意表达和社会动员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道德失范现象频发,网络道德批判也随之存在诸多问题,网络道德批判缺乏舆论导向性,网络道德批判的场域过于虚拟,网络道德批判呈现泛道德化趋向。应当充分发挥道德批判在网络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建立辩证的网络道德批判范式,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引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维护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在学界发生了"身体转向"的今天,卢梭与杜威两位教育思想家在对儿童身体的认识上颇具前瞻性。二者都重视儿童身体的自由成长与适当锻炼,强调成人对儿童身体的呵护及感官对儿童成长的价值。但是,杜威强调儿童天性,也很重视从社会层面关注儿童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卢梭批判医学对身体有消极影响,杜威的科学思想则并不与医学相抵牾;卢梭从带有文学色彩的自然主义教育观看待儿童身体,杜威则批判吸收了卢梭的观点,并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视角观照儿童身体。基于二者之比较,教育应以儿童身体作为各项活动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浅谈日本人对日语惯用句中身体词汇的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语中有大量由身体词汇组成的惯用句 ,这些身体词汇除了其本身的意义外 ,日本人还在惯用句中赋予了它们许多特殊的含义。文章初步探讨了日本人对这些身体部位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由这些身体词汇构成的日语身体词汇惯用句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日语中有许多表示身体部位的词,统称为身体词汇。这些词除了其本身的意义外,日本人还赋予了它们许多特殊的含义。而这些往往是我们外国人所难以把握的。本文希望通过对其中一部分常用词汇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日本人是如何认识、理解这些身体部位并运用于语言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8.
《疾病的隐喻》是桑塔格对于疾病隐喻的质疑与批判。桑塔格通过考察诸如结核病、癌症、艾滋病等疾病如何在社会的演绎中,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被隐喻成一种道德评判、心理评判的过程,揭露了意义"阐释"的荒谬性和压迫性。这部文集是桑塔格从文化批判的角度对"反对阐释"理论的进一步阐发,是一部文化批判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西方,有三个学派——美学中的环境美学,文学中的生态批评,景观学科中的生态美学——都把怎样进行生态型的环境审美作为研究主题,并且在批判西方传统美学的基本原则方面与中国美学的原则相契合。而环境-景观-生态美学又有小全理论和大全理论之分,研究其对西方传统美学的批判和与中国美学的异同,有益于推进美学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20.
《南都学坛》2019,(4):89-94
现代性问题作为当前社会发展所遭遇的困境,已为众多思想家批判反思。其中,马克思与吉登斯的理论观点极具代表性。虽然马克思未直接使用"现代性"这一词汇,但他对资本运作逻辑的揭露和颠覆中,蕴含着对现代性的透彻分析及批判。受马克思的影响,吉登斯始终在"资本主义"历史语境下致力于批判和重建现代性,这是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一种微妙的"继承"。两者关于批判解决现代性危机的探索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核心不谋而合,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代性批判维度,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