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川拥有六大世界遗产地景区,但由于自身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各遗产地之间存在着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这种状况将严重削弱当地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四川省六大世界遗产地景区竞争力进行的研究和分析表明各遗产地景区之间应开展旅游合作,可以开辟"九寨沟与黄龙","九寨沟、黄龙与乐山大佛、峨眉山"、"九寨沟、黄龙与都江堰、青城山"等互补型旅游路线,实现各景区的共同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竞合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QFD工具应用到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管理中,并以我国著名旅游景区九寨沟为观测点,通过网络调研及KJ法对游客声音进行识别归类,通过旅游景区质量屋的构建,得到旅游景区服务标准的输出项以及重要度排序,进而得到旅游景区服务标准中的关键控制点并对这些关键控制点提出了实施策略。本文的研究可为我国旅游景区有效地应用QFD工具,确定关键控制点并进行重点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及品牌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旅游灾害事故频发,建立完善的景区旅游风险防范体系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景区旅游风险防范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立和完善旅游法制体系而且也需建立和完善景区安全管理系统,更需要建立和完善旅游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和应急救援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各种旅游突发事件,减少旅游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最大程度保障游客安全.  相似文献   

4.
形象导向型旅游地开发代表着当今区域旅游开发的发展趋势.以若尔盖湿地为例,一方面它需要依托九寨沟和黄龙两精品景区,并共享两精品景区丰富的旅游客源;另一方面,它更需要按照一系列定位原则,通过形象导向型旅游地开发策略的实施,整合优势资源,进行差异性和互补性开发,逐步凸显自身的特色及优势,把自身做强做大,并最终与九寨沟、黄龙等知名景区间实现联动互促.  相似文献   

5.
旅游环境容量模型的改进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旅游环境容量传统量测模型进行评价,认为传统模型未考虑旅游者在景区内时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传统模型量测所得结果可能导致容量指标的过高估值,容易引起景区超载问题,不利于资源合理利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旅游环境容量自身静态和动态结合的特点,充分考虑到旅游者在时间、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改进模型.模型既注重整个景区又不忽视局部景点,计算所得旅游环境容量不管是在宏观,还是微观方面都更趋于合理.模型的应用结合景区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能有效保证热点景点在旅游高峰时刻不超载.从而使整个景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一定阶段内达到最大化.最后,以浙江金华双龙景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清洁生产的理论与方法引入旅游景区 ,分析了旅游景区清洁生产的意义 ,并借九寨沟景区成功经验 ,从实践角度对旅游景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在重新解读世界遗产价值的基础上,指出九寨沟的遗产价值有待补充,文化保护亟待加强;然后展示景区文化的构成,反思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历程及现存问题;最后为实现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协作互补的目标,文章提出了景区未来的工作构想.  相似文献   

8.
周礼 《社区》2011,(20):40
洋芋糍巴是九寨沟最有特色的小吃之一,在藏羌族已有很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美食。来九寨沟旅游,光是饱览风景名胜还不够,品尝一番地方美食更为过瘾。在景区的一些小摊点,我们随处可以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构建旅游景区开发模型即"吃住行游购娱"系统模型,梳理了贵州民族特色旅游景区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导致现存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提出旅游景区开发路径的基础上,从"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给出了贵州民族特色旅游景区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信息爆炸所带来的注意力稀缺使当前文化旅游景区的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注意力资源的善用与否可导致文化旅游景区的发展状况出现"冰火两重天"。比较武当山景区与崆峒山景区的发展历程发现,在区位、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大体相似的初始条件下,善用注意力资源的武当山景区十年间实现了级数倍增,而不善此道的崆峒山景区即使在中国旅游人次井喷的十年仍然"不温不火"。进入21世纪的前20年,社会注意力稀缺构成了文化旅游景区革新传统管理模式的深刻背景,立足于"景区自身资源—常规化宣传运营"的传统模式逐步被"特定注意力营造—政产学研智资源重组融合"的新模式所取代。对当前的后发景区来说,政府行政体制的创新、文化品牌形象的营造、智库力量的引入和市场投资主体的参与等,构成了文化旅游景区从传统管理模式到注意力管理模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景区交通已经成为景区能源耗用和碳排放的主要部门,也是旅游目的地碳管理的关键内容。研究旅游景区不同主体行为的交通碳排放,有助于识别景区内不同主体行为活动的环境影响,明确景区碳减排的主要因子和低碳路径,也可弥补现有旅游交通研究的不足。本文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九寨沟2012年景区交通不同主体行为的碳排放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从碳排放总量看,游客乘坐观光车辆的交通活动是最主要碳排放来源,其碳排放占97%;从碳排放强度看,游客游览因采用公共交通故人均碳排放最低,相比之下居民私家车最高;从低碳路径看,景区碳减排应着重关注观光车辆的升级换代、高效调度、提高工作车能源利用和工作效率,辅以游客规模控制、环境教育等策略。  相似文献   

12.
建立旅游景区灾害预警系统,有利于最大限度的降低景区灾害发生的风险和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本文以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RS、GIS和GPS技术构建了旅游景区灾害预警管理组织机构、灾害预警方法体系、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和灾害预控处置系统,对旅游景区灾害进行监测、预测、预报和预控,尽可能阻止或消除景区灾害的发生,实现旅游景区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3.
旅游景区的管理在现实中分属多个部门,导致管理多头与管理越位、缺位并存,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突破景区管理体制"瓶颈"是发展旅游业的迫切问题。河南省在景区管理体制改革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重点对四种典型的景区管理模式展开了深入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深化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为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其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以九寨沟为研究案例地,在借鉴国内外社会融合测度指标并经案例区预调研检验基础上构建调查量表,通过半结构访谈问卷收集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等对九寨沟旅游劳工移民的社会融合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查.研究发现:九寨沟旅游劳工移民的社会融合可归纳为四个维度: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文化融入和心理融入,其中社会融入和文化融入程度较高,心理融入和经济融入程度比较低;旅游劳工移民社会融合的阻碍因素包括移民与本地居民的价值观和文化差异、生活环境恶化、竞争加剧、经营环境无序、医疗教育条件较差以及休闲方式单一等;积极因素包括景区经济稳步发展、经营前景良好、社会环境改善、长期的生活互助和情感交流等.  相似文献   

15.
旅游景区的权利人对景区建设投入了大量的成本,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从而形成了旅游景区较高的声誉。而对旅游景区的建设,景区权利人却往往重投入,轻保护,导致景区商标被一些毫不相干的人抢注。对于这种抢注行为,现行法律规范对此无法提供全方位的保护。这就需要旅游景区的相关主体在现有法律框架内调整自己的行为,运用旅游景区的商标策略,在市场经济中树立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16.
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然、地质及地理环境复杂的山地旅游高危景区,提出了运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山地景区实施全过程管理的科学理念;采用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隐患检查表分析法,穷举了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隐患,提供了直观全面的安全风险分析信息;应用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指数定量评价方法,建立了"科学规划设计、完善设施设备、提醒与警示、风险监测、风险管理、应急救援"的"六位一体"山地旅游安全风险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韩国旅游期间看到,当地人特别注重"低碳出游"。在雪岳山看枫景时,与满山红彤彤的"枫景"相媲美的是韩国人的那种环保意识:山口处,原本可以跑汽车的平坦公路上,看不到一辆汽车的影子,看到的只是络绎不绝的游客在款款步行。景区深处,无论山谷多么险峻,也绝无一辆空中缆车。这倒不是因为景区管理严格或旅游设施不全,而是韩国人有意为之:减少景区的污染。为此,韩国的旅游部门还特别提出了"低碳出行"、"环保景区"的口号,得到韩国民众响应。所谓"环保景区",就是在该景区旅游的游客,一律禁止驾车入内;游玩过程中,要自携垃圾方便袋,而且不许在景  相似文献   

18.
[摘要]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是应对旅游突发事件而采取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置办法和制度安排,是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流程,是保障游客安全的有力武器。在旅游突发事件频发期和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兼具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从界定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概念、分析其特征入手,阐述了我国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和理论研究现状、构成和驱动因素,并对2·22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地震和3·11日本大地震两个旅游应急处置的典型成功案例进行剖析,得出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成功运行需要搭建应急信息处理平台,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国际合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我国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体验视阈下的旅游景区声景营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内对于声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且从未与"旅游景观"设计的实践研究相结合。旅游的"体验"硬核及旅游景观的经济属性决定了把"声景"营构引入景区规划设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实现旅游者的体验需求与声景设计的契合与和谐,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是旅游景区声景营构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以自然景观闻名中外的九寨沟作为国内民族旅游的代表,近几十年来在旅游产业的推动下,经历着传统空间解构、资源重新分配、旅游空间建构等一系列复杂过程。文章透过旅游人类学的视角,考察其间各种利益群体的相互博弈,认识到九寨沟的空间重构是对旅游者和东道主文化的双重满足。更为重要的是,与旅游相伴而行的东道主,其主体性被不断地激发出来,表现出九寨沟人愈发强烈的文化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