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倪海燕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4):61-63,100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路翎因抗战流亡到了四川北碚,创作了大量富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小说。立足于乡场,他深刻反思了人们"精神奴役的创伤",并从中找出"原始强力"作为疗救创伤的良药,由此提供了一种理想的人生样式,完成了对四川乡场文化的创化。  相似文献   

2.
东北作家群满族作家不但最早发出了反法西斯侵略的文学怒吼,而且忠实赓续中华文学的优良传承,以丰沛充盈的爱国激情写真抗日英雄;遵循中华民族道德标准,以多姿多彩的手法塑造粗犷豪放的英雄;高擎中华民族精神图腾,以多维多元的方式刻绘性格复杂的英雄,从而塑造了一批在民族危亡时期坚守中华民族道德传统、高扬中国精神的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3.
路翎以开掘人物灵魂为己任,是一个人类灵魂的探索者。首先,路翎站在“原始的强力”这一高度,就能使他的笔触直逼人物的灵魂的深处,从而获得了心理描写的真实性与深刻性,体现了路翎恢复和发展了鲁迅所开创的“灵魂的写实主义”传统。其次,与崇尚“原始的强力”相关,路翎将底层社会的“流浪汉”作为小说创作的关注对象,进而多层次、多侧面地揭示他们内在心灵的痛苦“肉搏”,使“流浪汉”以其本身的某种象征性而具有了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赛珍珠的大量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女权主义思想,与其家族小说相比,赛珍珠抗战题材的小说更加鲜明地展现了其女权思想。在她的抗战小说中,女性在战争中获得成长的社会历史空间,女性与民族共生,并能够指引男子的抗战事业。因此,以此为切入点研究赛珍珠的女权思想,更有助于启发人们深入探讨女性主义的内涵和女性解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英雄的全新考量与塑造,是新世纪军旅小说创作最显著的特色.这些新的英雄人物,个性张扬,心思细腻,命运多舛,从内在肌理中散发出光风霁月般的人情味与精气神.创作者们通过对英雄独具个性的形象塑造、细腻深邃的心路探询和荒诞悲怆的命运言说,改变了长久以来的传统英雄塑造模式和军旅小说的书写范式,为以后更深广的英雄探寻预设了种种可能.  相似文献   

6.
铁凝在小说创作过程中融入了独特的民俗经验与文化感悟,作品中夹杂大量的民俗事象书写,而这些民俗背后的文化内蕴引人深思。铁凝小说的民俗书写,表现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百态,并通过民俗表象透视其文化意义,继而追寻人生与社会的终极奥义,达到真实与艺术的高度契合。从民俗学的角度研究铁凝小说,分析民俗事象、民俗心理及社会文化在作品中的呈现方式,挖掘文本内容之外的精神立场,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解读铁凝的创作理念与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抗战题材小说创作的发展经历了本世经30年代、40年代、50年代末和新时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作品迭出.成绩斐然.并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80年代对于战争小说而言,是一个难得的黄金时代。在南线战争爆发之后,一大批反映战争题材的军旅小说异军突起,彰显出军旅小说的独特品格和重要意义。综观这一时期的战争小说创作,无论是其文学理念还是题材内容,无论叙事风格还是审美品格,都因其对于"英雄是人"、"军人是人"理念的重新确立而展示出全新的风姿。由完美英雄走向伤痕英雄、由阶级英雄走向民族英雄、由正统英雄走向民间英雄,成为80年代战争小说英雄塑造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9.
1930年代崛起的东北作家群创作的基本题材和主题都与阶级压迫和民族反抗相关,在不知不觉中靠近左翼文学,只不过在表现民众的反抗精神时,相对疏离了政治性,而接近了原始本能的复仇精神。东北大野的洪荒雄浑、赋予了东北作家群一种宏大的气魄,他们把一种原始复仇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融入到民族解放的事业中去,在无形中产生一种强烈的令人震撼的爆发力。  相似文献   

10.
面对日渐复杂的都市社会,当代作家们在想象的世界里开始了对都市发展的反思与救赎,邱华栋便是其中突出的一个.他小说中的反都市书写有对物质文明下欲望化生存方式的写照与反思,也有对现代科技的理性批判,还有对经济繁荣下都市文化现状的焦虑以及对人们所处的道德困境的担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军旅小说的英雄塑造,勇猛地冲决了束缚作家思维的陈旧观念,以对长期被忽视、被践踏的"人"的关注和探索为其主脉,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审美特征,构成了当代军旅文学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环节.刘毛妹、梁三喜、靳开来、郑志桐、袁翰、古沉星……众多的英雄人物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丰满的人性质地、东方的"硬汉形象"、复合的"圆整人物"、崇高的悲剧命运,成为这些英雄形象不同于以往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莫言的小说中处处弥散出死亡的味道,死亡现象大量频繁出现,作者对重要的死亡场面着力渲染,在有的作品中亡者的精魂还贯穿文本的始终。莫言除了关注人类的死亡以外,还深切地关注动物死亡。莫言小说死亡书写形成的原因与历史语境、文化语境和作者苦难的童年经历以及对外国文学的借鉴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关于路翎的短篇小说创作,评论家们大多从其政治化和社会化角度予以分析,本文则从其作品的一系列女性意象角度出发,按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挖掘其短篇小说的深层内涵,探寻作家的内心所求。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记录了民族精神嬗变的历程,同时,又用抒情的笔调传达出知识分子的真挚与柔情,具有浓浓的诗性韵味。贾平凹小说在对理想世界的建构、人类栖居地的寻找、人性的终极关怀等方面,彰显出诗性精神。在艺术手法上,贾平凹小说注重用语言、叙事手法和小说意象等艺术手段,达成诗性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试论路翎的心理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翎创作的最主要特点 ,就是他的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相一致的现实主义特色 ,抓住了路翎创作的心理现实主义 ,也就把握了路翎创作的神髓 ,真正理解了路翎  相似文献   

16.
17.
艾芜的抗战小说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气韵。如《山野》在艺术手法上,作家或通过叙述者对叙述手法与叙述时间的控制,即通过插入停顿、重复叙述、倒述等手段,改变文本的叙述时长,形成缓慢匀缓的速度与节奏,契合巴蜀之人安逸闲适与自由散漫的性情;或以简单的几个人物勾画出一场耿直燥辣、爱恨分明,充满激情的山地战,映现巴蜀儿女耿直燥辣、爱拼敢闯的人物性格。在人物塑造上,艾芜以蜀地民兵、荣归军人、逃兵以及难民等,构成了其抗战小说的人物全图,其中,又以荣归军人塑造最具特色。在小说意象的营建上,艾芜选取了具有典型巴蜀文学气韵的“洄水沱”意象,将表面上缓和平静,实则暗流汹涌,汇污积垢、杀机四伏的巴蜀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艾芜的抗战小说呈现出特有的巴蜀文化气韵,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陕西当代乡土小说书写的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当代十七年"时期的乡村革命书写;二是20世纪80年代的乡土改革书写;三是20世纪90年代的乡土历史书写;四是新世纪出现的"废乡"书写.陕西当代乡土小说的书写方式与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以及理论观念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9.
本以蒋维明先生的《郑成功传奇》一书为主,审视了蒋维明先生历史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认为其作品不仅使历史与审美相融合,而且小说中的人物还激荡着浓郁的英雄情结;论还论述了蒋维明作品中英雄成长与女性的关系,并阐述了这种关系在中、西方历史传奇小说中相似的渊源。  相似文献   

20.
路翎的工业题材创作取得了显著成绩。40年代初,他以煤矿生活为背景,描绘了“黑色子孙”苦难深重、躁动不安的灵魂;解放初期,他描绘了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人的精神风采。路翎的创作贯通着执著的现实主义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