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舒斯特曼是当代实用主义美学的代表,也是最早提出构建身体美学学科的理论家。他从实用主义身体美学的理论视域出发,对福柯的分析性身体美学理论、实用主义身体美学理论与实践作出了阐释。本文通过对舒斯特曼阐释福柯的再阐释,以及对二者身体美学思想的比较分析,发掘他们身体美学的异同之处。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反思舒斯特曼实用主义身体美学理论与实践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选择舒斯特曼与福柯的身体美学作为理论阐释的对象,目的在于通过批判性反思重要的身体美学家、身体美学理论与实践范式,为当代身体美学研究寻找合理有效的话语资源。  相似文献   

2.
哈罗德·布鲁姆以一种"对抗性的批评"来坚定守护西方文学与审美传统,通过文学经典的阐释和对审美价值的强调来坚守美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以矫枉过正的理论态势来匡正现实文化生态,建构美国的时代文化精神。这是深入理解布鲁姆美学思想的重要路径,并且,无论其丰富的思想和启示意义还是其作为人文学者的历史使命感,都值得研究镜鉴。  相似文献   

3.
从效果历史所显示的当代意义来看,作为文化文本的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具有三重视域融合效果。首先,《德国古典美学》传达出作为西方古典美学发展高峰的德国古典美学在毛泽东时代历史存活中的理解和表达,形成了《德国古典美学》的第一个效果历史视域。同时它也传达出蒋孔阳修改、出版此书时改革开放初期视域对当时历史的理解,构成了效果历史的第二个视域。第三个视域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德国古典美学》作为思想理论资源参与当代美学理论建构以彰显其与当代历史文化对话的可能。多维历史视域叠加共同构成了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文本的历史事实及其理解的历史,其效果历史呈现出复杂的当代意义及其贡献,也部分地呈现出西方文化的理论旅行在中国学者的接受和阐释中参与架构中国当代精神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的气论美学是以中国的气论哲学及气感文化诠释中国的审美实践和美学思想而形成的中国的元美学。在当今中西文化交流的现代性语境之下,重建中国的气论美学,可以深入地阐释中国美学独特的文化精神和内在思想体系,更加理性地应对中西美学交流中的巨大机遇与严峻挑战,为当代中国文论和美学建设拓展综合创新的理论基础和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5.
苏珊·桑塔格的"新感受力"美学重形式而轻内容,且消弭了"高级文化"和"低级文化"的界限。国内对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的研究,以"反对阐释"论为重心和基本向度,但这只是桑塔格前期批评美学的理论核心,后期她则转向文化政治领域,其"新感受力"美学成为多质多维的理论综合体,桑塔格更加认同对艺术作品中政治与道德因素的阐释,更为重视精英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批判功能与现实介入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探讨西部电影创作的理论观念问题,为西部电影的现实品格塑造和未来精神走向提供参照,对钟惦棐的"西部片"电影美学思想进行了阐释,并结合分析了20余年来中国西部片的发展简况,认为围绕中国"西部片"的命名和理论阐述是钟惦棐电影关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实主义品格、人性视角和民族文化传统的自觉意识促进了中国当代的电影创作.在当下语境中重新辨析钟惦棐的"西部片"思想,有助于纠正目前"新西部电影"创作与研究中的某些观念偏差.  相似文献   

7.
丰子恺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其对于"艺术的心"的阐释,这是一种兼具"绝缘"与"同情"的艺术精神,通过对儒道释传统文化的思想的吸纳与融合,丰子恺将两者统一在"童心"当中.这一理论也决定了丰子恺对于艺术与人生关系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作为当代西方美学三大主流之一的自然美学(包括后继的环境美学、生态美学)对如画的极力批判,揭示了后者对前者所构成的理论挑战。当代西方自然美学对如画的认知是纯然的误判,如画既是一种自然审美经验、西方美学中介于优美和崇高之间的第三范畴,也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其美学内涵是从"自然美必然显得像艺术"的角度揭示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同一性。如画作为当代西方自然美学的一个理论挑战,揭示了自然美学的理论误区和思想盲点,对国内外自然美学在自然审美和艺术审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问题上的思考,以及自然美学的体系性建构乃至当代美学的重建都有重要的理论启发。  相似文献   

9.
实践美学是终结了还是发展了——兼与马驰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践美学论者在"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的思想指导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具体语境里,有原则地吸纳融合西方美学理论中的合理成分,以适合当代理论生态环境的叙述方式,重新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卓有成效地对实践的概念范畴和一些重要命题进行拓殖创新,这不会导致实践美学的终结,而是对实践美学的思想内涵和理论形态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的美学思想,非静态空间平衡的设计思想已渗透到数字化与城市环境的空间设计中,具体表现在当代各种新的商业、娱乐、文化及居室空间模式中处处体现出一种新的空间构筑形式。本文拟用非静态空间理论框架来解释源于新美学思想的两种空间:后表现性空间及新体诗式诗效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历史终结论"是当代西方社会历史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文化思潮之一。福山在其《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一书中,通过对20世纪后半期全球形势变化的历史事实分析,重提并进一步阐释了"历史终结论"思想。"历史终结论"不仅是一种历史理论,同时也是一种现代性理论。我们应当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对其进行分析与批判,并对当代西方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重大历史进程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当代诗歌正逐渐远离崇高的、形而上的美学追求,探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文化转型过程中日益膨胀的享乐主义和消费文化的深刻影响;二是"民间立场"挑战"知识分子写作"的精英文化而导致的诗学内部裂变。日常生活审美化为诗歌创作开辟了广阔而新鲜的实践空间,使高雅文化形态更加贴近大众文化。同时,对日常生活的过度阐释和审美泛化也产生了大量语言俗白、情感缺位的"口水诗",从而遮蔽了诗歌的终极精神和语言魅力。当代诗学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寻求诗歌的"诗美"和"诗意",在日常语言结构和生命体验中保持诗人乌托邦的自由幻想和精神向度,自觉于诗歌的本体审美向度。  相似文献   

13.
法国当代重要的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非美学手册》是他的最主要美学理论著作。他提出了艺术内在化于真理即哲学的美学思想。并通过重新建立诗歌、戏剧、电影等艺术门类与哲学的联系来阐释他的这一非美学观点。  相似文献   

14.
空间美学的生成源自主体对空间的感性经验和诗性思维的融合,其话语内涵则凸显于主体从"身体"到"距离"的空间审美经验之中,成为从空间元素、空间理论、空间现象以及空间存在等方面来进行美学理论延展的知识话语。空间美学具有两个维度的知识谱系:第一,是以"向内转"的视角审视主体精神维度的空间审美经验、美感体验,以及空间的想象性与审美性特征;第二,是以"向外转"的视角将空间美学纳入空间地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学科场域之中,以学科互涉的方式探究空间美学的文化意义。这也正是走出了一条从"美学自律"、"美学伦理"到"美学批判"、"美学意识形态"的理论谱系。空间美学作为空间"人化"的美学话语,直接依附于主体的空间意识,并且延展到相关的文学、艺术审美活动领域中,"形而下"实践色彩更加浓厚。这对传统本质论和认识论美学的研究方法产生冲击,从而建构起全新的"体验——同情——反思"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新实践美学虽然在实践范畴的基础上建构美学理论,但新实践美学对"实践"的态度不但没有崇拜性而且具有反恩批判精神,认为实践既具有建构功能,也具有转化和解构功能,强调了审美的自由性,阐明了审美活动的现代内涵以行使其批判社会异化的功能。新实践美学在对于马克恩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的深广开(?)之中,把当代西方人文科学思想从实践的角度吸收到美学中,扩大了阐释阈限,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6.
从康德到法兰克福学派的艺术自律思想可以描述为"从美学的革命到革命的美学"。阿多诺和马尔库塞侧重艺术功能论意义上的艺术自律性探讨,具体表现为对现代艺术的推崇和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两个方面,主张通过艺术的自律性来实现社会批判和人的自由解放的革命目标。这样一来,以自身为目的的艺术自律性又成了实现他律性目标的手段,艺术自律性问题在社会批判视野中的悖论由此显现。对这一问题的厘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批判理论的思想精华,也为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建构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因为其提出的“美是理式”这个具有唯心主义色彩的命题而受到批判。其实,如果结合柏拉图思想产生的话语背景及其具体的观点来审视,就很自然地看出其美学思想所蕴涵的积极因素及其价值。“美是理式”标志着西方美学研究方法的创新,而他对美感的分析则体现着实践思想的萌芽。他的美学思想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式的意义,对建设中国当代美学理论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种理论总有自己的逻辑行程和理论规定性,因此,任何一种理论都有自己的特定有效性,当一种理论因其限度失去了继续阐释现实的可能性之后,我们应该将它历史化,继承其适合时代精神的东西并进行新的理论探索,这是我们对待一切理论当然包括实践美学的应有态度.实践美学是历史的产物,其思想资源的局限性、理论精神的古典性、思想方法的非人文性等缺陷导致了其阐释能力的有限性.而新实践美学重复传统实践美学的问题域,这种美学脱离当代的审美实践,缺乏人文关怀,缺乏对于现代处境中人的活动的反思和人的存在状态的关注,其存在价值是值得怀疑的.  相似文献   

19.
主题公园对传统、本土文化的创新性演绎,连通了创意时空与当代生活,是一座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的"精魄"所在,是形成城市文化共同体的基石,也是构建城市文化形象的标识。主题公园具象的物理构造属于"实际空间",主题文化的创意诉求、内核诠释与文化渊源属于"构想空间",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转移而进行的数字化传播则对原有的两层空间加以拓展、重构出新的衍生空间即"感知空间"。主题公园三维空间的开发和维护将对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与文化认同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以描述性研究和个案研究为基础,依据空间批评、文化批评相关理论具体阐释当下我国主题公园空间生产过程中的文化"失谐"、"失忆"与"裂纹"及其数字化生存之道,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黑格尔音乐思想哲学内涵及美学特质两方面的分析阐释,试图通过美学作为其哲学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前提,挖掘在他的音乐思想中两者的辩证同一关系。探讨"理念"(精神性)与音乐艺术之间的内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