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间信仰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少数民族民间信仰的调适尤为重要。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进程,各民族成员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一整套民间信仰体系,少数民族民间信仰及其仪式具有整合社区、教化民众、心理抚慰、文化传承等功能。科学认识这些功能并加以调适,有利于发挥民间信仰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民间信仰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认为民间信仰从"民"的角度审视,其内容是包括宗教信仰在内的一整套信仰体系;概述了其信仰主体的大众性、信仰客体的多元性、信仰行为的散漫性、信仰目的的功利性与实用性、信仰活动的生活性、信仰生命的顽强性、信仰范围的区域性等七个方面的特征。同时从事象性、理论性、方法性等几个方面对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个粗略梳理,提出了从"区域"层次展开对民间信仰的研究,或许能够弥补当前民间信仰研究宏观与微观的脱节问题,同时将民间信仰纳入农村公共文化范围进行探讨,有助于拓展民间信仰发展空间,丰富农村公共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3.
民间信仰具有乡土性,因此民间信仰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民间信仰圈,其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特点。以武山县水帘洞"麻线娘娘"信仰为研究对象,对武山县水帘洞庙会与民间信仰、乡土文化建构的关系进行梳理,看以发现庙会与乡土文化建设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引擎"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是当前的一大理论难点,有必要从人类学整体论出发,讨论民间信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化问题。民间信仰是广西红瑶传统节日、传统知识、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学等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抽离信仰使这些生活内容变得躯壳化。对其加以保护的关键在于尊重信仰为一个复合的文化整体和社会事实,实现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5.
京族神谱,记录京族民间信仰的核心部分。神谱,是民族神话学和民间信仰学的基础工程之一,也是进行民族研究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中国神谱,应该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即从中国各族神话和中国各族民间信仰习俗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中国神话是由中华民族大家庭里56个民族及其先民的神话,各自发展并相互交流、影响、融合、发展而来的。其中既有狭义神话中的神,即人们在原始社会,通过原始思维不自觉地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加以形象化、人格化的神,又有广义神话中的神,即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里发展起未的仙话传说中的神仙、民间宗教和人为宗教中的神、本民族民间神、受外民族神话影响而又本民族化了的神、民间信仰中将一些有功于本民族本地区民众的  相似文献   

6.
向柏松教授长期致力于神话与民间信仰的研究,在水生型创世神话系统研究、土家族神话传说与民族历史文化关系研究、民间信仰与现代社会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果.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神话与民间信仰研究>一书是他的又一部新作,着重探讨神话与民族、民间信仰的关系,将神话与民间信仰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从民间信仰的角度考释远古神话,为我们深入研究二者的关系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丰富的例证.  相似文献   

7.
神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民间造神、祀神心理机制着手,对民间诸神信仰的流变状况加以整理,阐释了各种神原型的意义,认为诸神名称、形象、意义的衍变,生动地反映了民间社会观念和意识的变迁。神信仰之研究,可以为认识中国民间社会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8.
民间信仰圈研究是近年对多民族社区内部民族关系研究的一个新视角,社区内各民族之间信仰圈的制衡实际上是各民族对社区内统一资源的争夺在文化上的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民间信仰圈在明晰民族边界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汉族信仰者的心理,促进了社区内和谐民族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神癨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民间造神、祀神心理机制着手,对民间诸神信仰的流变状况加以整理,阐释了各种神癨原型的意义,认为诸神名称、形象、意义的衍变,生动地反映了民间社会观念和意识的变迁.神癨信仰之研究,可以为认识中国民间社会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0.
通过贵州农村调查,发现民间信仰中森林文化记载了民族始祖的生民和创业历史,显示了各民族对森林、树木、土地、山、风、水等自然的敬畏景仰与留恋依赖,区别了不同民族的祭祀信仰;另外,发现各民族存在对土地神的泛崇拜以及面对疾病解除途径的理性与迷惘。可见,民间信仰中的森林文化是各民族了解其来龙去脉的窗口和获取现实话语权的手段,而民间信仰潜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寄托着民族的人文精神、未来理想和完美归属。民族地区林业的发展,可以依赖以特色森林文化带动特色林业经济的新途径;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资源管理手段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民间信仰是以巫教为基础,融合了道教、儒教和佛教等多教多神的信仰。总其思维类型,可以"人——物——灵"三维关系转换的交感思维一类统之。20世纪作家利用民间信仰思维的转换超越功能,突破生活的局限,以审美批判之笔,展示了人物愚顽心理、民族文化劣根和理想与现实互渗中的斗争感受,实现了对民族文化重建和人生悲剧的审美超越,显示出文学民间化、仪式化审美建构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12.
民间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索和研究乡村民众思想意识的基点,也是俗文化的核心。民间信仰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悠久的文化传承。民间信仰与地方政治之间也存在非常密切的互动关系。对民间信仰与地方政治的正确把握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的乡村社会。然而,对于民间信仰与地方政治的关系问题学界尚无系统成果。最近,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贾艳红教授的研究成果《汉代民间信仰与地方政治研究》,首次对汉代民间信仰与地方政治的关系作了系统论述,有不少新的创获和突破。该书共三十九万字,分为八章。概括起来看,全书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3.
民间信仰作为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拥有广泛而庞大的信众群体。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 中处处体现着他们独特的信仰文化,这种信仰约束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与他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从民俗学和文化 人类学的视角对社会价值功能进行探究能凸显民间信仰对民族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和意义。纳木依民间信仰有一般民间信 仰的普遍性,即以原始宗教崇拜、婚丧祭祀仪式形成的象征体系;又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其历史渊源而融合了蒙古族、纳西 族、羌族、彝族等民族的信仰元素,有多教合一、多神并崇等特点。受封闭的生活地域环境的限制,纳木依民间信仰氛围十分浓 郁,且得到了较完整的保留,在多民族语境下发挥着生态保护、蕴藉补偿、道德教化、族群维系、民族文化传承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信仰体系或传统信仰方式,民间信仰其内容纷繁复杂且根深蒂固。民间信仰出自于本土,毫无疑问是宗教发展坚持中国化方向的最深厚土壤和须臾不可或缺的营养与水分。因此,深入体会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宗教发展要坚持中国化方向的精神,似有必要把民间信仰事务及其治理层面的法治化问题给予清晰的梳理。越是传统的,越需要对法治化的适应。对于民间信仰及民间信仰事务的法治化管理工作而言,如何更好地适应法治中国、法治化社会,尽快提高民间信仰事务管理的法治化水平,无疑是当代中国宗教及其信仰方式演进更新的一个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与俄罗斯、蒙古交界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与北极民族在生存环境、生态系统、生计方式、生存策略、艺术与物质文化、仪式信仰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强烈的相似性,同时与西伯利亚高纬度地区以及该区域民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关系。从北极的文化地理概念出发,有必要将其称为"中国近北极民族"。中国近北极民族研究应被视为国际北极民族文化研究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北极民族研究中世界性热点理论问题的聚焦与关注构成了中国近北极民族研究与世界对话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镇西汉移民社区的微观视角观照清代新疆的移民社会,考察镇西汉民族移民社区的形成、分析民间神 的构成、探讨信仰的地域性特征和多元化功能,重点揭示了镇西汉移民社区与内地同质、但又有独特需求与精神创造的民间信仰,其中驼户供奉“马祖”与“冰神”信仰带有鲜明的地域独创性.分析得出清代新疆移民社会对内地民间信仰移植的同时还进行了文化融合与创造,民间信仰作为主导民间大众思想的精神文化,是清代边疆治理移民社会的有效补充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间信仰对旅游业发展中的多个方面如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观建设、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等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当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给民间信仰的流传、发展与演变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科学探讨二者之间的深层关系,既可拓展中国旅游文化研究的内容,又能为当前正确处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民间信仰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民间信仰文化遗产化之可能——以布洛陀文化遗址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民间信仰长时间处于边缘的地位,但是在特殊的时机下,它也可能借助适当的外包装,成为被允许并被弘扬的对象.本文以广西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为例,介绍民间信仰在学者和地方政府等努力下被置换成国家政府承认的人文始祖信仰和民族文化遗产的个案,讨论布洛陀文化遗址建构过程中的各方力量及其背后的动机,指出民间信仰与国家正祀具有转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近百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羌族社会、经济、文化等做了大量调查与研究,尤其对羌族的宗教、习俗、"释比"文化等做了详细的记叙和探讨,但对羌族民间信仰及其社会价值功能没有较为系统完整的梳理和研究。本文试通过大量文献资料、考古材料以及羌族民间神话、传说,祭祀礼仪活动等,对羌族民间信仰以及社会价值功能做些探讨,揭示古羌文化的基本原型,体现羌族原始宗教文化的最高原则,为羌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继承和发扬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从新石器时代以来,生活在浙江地区的人们在认知环境、认识自我以及谋求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信仰。这些信仰,不仅在其生产、生活和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处于不断的变迁中。其变迁的过程既充分反映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的发展状况,还与中国社会整个历史变迁以及人口迁徙、文化碰撞与交融的过程紧密相连,更与历代统治者的信仰及政策取向、治理举措息息相关。综观历代封建王朝对浙江地区民间信仰的控制举措,民间信仰的禁而不绝,一方面与无常的自然灾异有关,更与专制社会紧张的社会关系和统治者的价值取向有关。其对民间信仰实施社会控制的本质,是以一种新的更具"主流价值"渗透力的社会控制形式取代旧有的松散无效的社会控制形式,旨在寻求不断巩固王权合法性和权威性的更广泛的社会信仰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