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选"是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三大内容中的纲领性部分(另两大部分是"常用词"、"通论")。总体说来,此部分的注释经近四十年的多次修订,特别是1998年的校订重排,比前更准确、精到,但仍有些须再修改、完善之处。本文就其第三、四册的文选注释,提三十五条修正意见,供编注者、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古代汉语>教材"文选”标点注释三例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溯本求源、以源明义;辨析形义关系;辨明文章的修辞方法三个方面,阐明李善注释<文选>大量使用"同"和"通"两个术语沟通字际关系的意图.  相似文献   

4.
已故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汉语教育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但是,由于编者的慎重,其历史遗留问题留给了后辈们思考.本文就先秦文选注释中"过而遂正于天下"、"不果纳,不得入于鲁"、"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等四则较有争议的注释,作出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文选>对于梁代作品的选录是文选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日本以清水凯夫先生为代表的"新文选学派"常以之佐证<文选>的撰者非萧统.清水先生的见解在中国既有附合者,亦有持异议者.笔者不同意清水先生的有关解释.本文即从徐悱作品的选录对清水之说作一驳议.本文认为,从徐悱之作的艺术性、徐悱在梁代诗坛的地位看,<文选>选入徐悱之作是有充分理由的.徐悱之作的入选不能证实<文选>的撰人是刘孝绰而非萧统.  相似文献   

6.
<文选>分类的确有可议之处,尤其是其小类.然这往往是"天然地"存在的,故只要对一大批文章进行较细的分类,就难以完全避免他人之"议".姚鼐、章学诚诸家的批评主要是因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实际操作与理论要求间的差异及其"不思当时事实"所致.姚说似是而非,<古文辞类纂>亦多类似<文选>之"失";章说太半责非其所当责,少半或有理而萧统"持之有故".<文选>在文体分类方面的历史贡献是巨大的,尽管其更多的只是继承而非新的建树.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对北师大版<中国历史>(初中第二册)课文注释作一简单探讨,认为大部分注释是必要的,在课文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部分注释是多余的,提供的是一些无用的信息.部分注释的解释存在错误,另外,有些注释在解释过程中有难度过大不易理解、繁简不当等缺点,需要引起教材编写者及广大师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书名是刘勰文学观点的集中体现,它强调的是精妙的艺术构思与精美的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而<文选>的选文标准"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则是萧统文学观点的典型反映.其"沉思"之想与"文心"之思,"翰藻"之文与"雕龙"之采,名异而实同,都体现了他们注重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文学观点.<文心>所论文体34种,<文选>39种,两书基本相同的文体选目近20种.其渊源有自,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9.
萧统与<文选>,十分重视"赋".从<文选>所选的大量历代赋作中,可以清晰地至少综合出萧统的两大赋观.而且,萧统的这些赋观,对赋史的写作,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诗经>中,"薄"字句多次出现,但向来注释各异,不曾有过的诂.我们通过对<诗经>的"薄"字句式的全面考察,并参考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闻一多、高亨注释较为精确薄与"迫"通,可训为"赶快,立即,马上"之义.而<方言>由于其为训诂专著,释义概括精炼,其所释"薄,勉也"正是闻一多先生以及高亨先生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人教社中语室编著的高中<语文>119例(对)"同"与"通"的注释中35对"×同×" 的注释可知该教材从横向看,混淆了二者的界限;从纵向看,混淆了二者与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等的界限.因此,应将"×同×"与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分列、注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李善注释《文选》的方法进行了钩沉和归纳,提出并揭示"了义证法"这种注释方法的内涵,阐述并论证这种方法在《文选》注释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3.
《史记》"十表"是司马迁欲创《春秋》第二的直接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欲创<春秋>第二,他以"十表"为"微言大义"的直接表征,再通过<史记>的其他形式择其重点对"微言"进行注释,达到深化"大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诗经&#183;卫风&#183;氓》中的“氓”应为“自他归往之民”,即外来移民,《诗经&#183;小雅&#183;采薇》中“不遑启居,严狁之故”中的“启居”。其义应为作息,即过正常生活,徐本《大学语文》文选中的两个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课本韩愈<师说>文后"君子不齿"句中的"不齿"注释,有值得商榷之处,依作者写作的本意当以"不能同列,不与……同列"解释为妥.  相似文献   

16.
萧泰芳、张儒、马麦贞、白平四位所著《<古代汉语>注释商榷》(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是对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1962年成书,1980年修订)文选部分700余条注释提出商榷的;读了之后,甚为喜悦。在笔者看来,这是训诂学运用于实践的新成果;它堪作为今天高校学生学习训诂的活生生的读物,学习古汉语的良好、有效的辅导教材。……  相似文献   

17.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高质量的工具书.一部优秀的权威辞书,只有经过不断的修订,才能更加精益求精.辞书的修订,需要相关的研究成果.郑玄注释里,有六百多个词语,可以用来弥补<汉语大词典>举例中的不足.在<汉语大词典>的进一步修订中,充分吸收郑玄注释语料的研究成果,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于提高该词典的质量,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文选》成书之后,很早就东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研究《文选》在日朝两国流传、刊刻、翻译、注释、评论、模拟之学,可以称之为"《文选》东传学"。《御注文选表解》是日本室町时代末期纪传儒菅原和长对李善《上文选注表》的详细解说。"御注"可能是平安时代大学寮博士菅原家的遗说,其注重对语汇的解释以及文义的疏通;而"愚解"是对李善《表》以及"御注"的进一步解释与发挥,其特点是引用了大量典籍对上述文本进行详细注释,还援引当时流行的朱子学对李善《表》进行阐释。菅原和长的"愚解"是当时讲授的讲义,其不但对李善《表》进行分段解说,而且还对此表的结构与写作特点予以详细剖析。总之,菅原和长的《御注文选表解》是现存第一部详细解释与研究李善《上文选注表》的著作,对于研究日本中世纪传儒的《文选》学以及建构"《文选》东传学"都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严薇青先生为1981年齐鲁书社版<老残游记>所作的注释提出了商榷质疑.  相似文献   

20.
"文选学"从明代发展到清代,实现了由点评到实证的重大转变,生活在明清之交的顾炎武,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开路人.他的治<选>成就集中体现在其名著<日知录>中.其贡献主要是以<文选>入选作品及李注为原始文献,阐释古代典章礼仪,窥测传统文化习俗,阐发文学思想,探讨文体特点及文体流变等.他对所有问题的探讨,都能穷源溯本,援古证今,反复参考,戒发空论,奠定了清代实证学风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