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与科技进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八五”时期,金华市各条战线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提前7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拥两番的目标,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有所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995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910.2亿元,比1990年增长7.34倍,年均递增52.8%;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得到进一步重视,企业整体素质有新的提高,涌现出一批优势企业和优质新产品,从而使全市工业科技贡献率达到34%.从金华市91家大中型工业企业来看,1995年全市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的现状和特点如下:一、技术开…  相似文献   

2.
3.
1998年以来 ,在国家积极财政、货币政策的指导下 ,杭州市采取措施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 ,使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继1998年增长19.9 %后 ,1999年又增长19.7 % ,达435.48亿元。其中 :国有单位投资215.89亿元 ,增长12.6 % ,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49.6 % ;民间投资219.59亿元 ,增长27.9 % ,所占比重为50.4 %。可见 ,在国有单位投资增速下滑的情况下 ,民间投资的较快增长支撑了杭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也说明杭州市启动民间投资的措施已初显成效。在前两年扩大投资的基础上 ,继续靠…  相似文献   

4.
2012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科技强省战略,坚持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导,不断加大研发(即研究与试验发展,也称R&D)的力度,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一、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基本情况和特点 2012年,全省共有大中型工业企业635家,其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共145家,比上年增长7.4%。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研发经费稳步增长。2012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全部研发经费内部支出8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9%。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企业研发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1.0%,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创新经营水平,是企业赢得市场先机和成功把握市场发展机遇、增强竞争优势的根本。而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活力的源泉,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企业的产品及服务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适合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保持昌盛不衰,因此,企业科技活动开展的状况和其科技投入的力度,是关系和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大中型工业企业是温州工业科技活动的主体,2006年全市498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投入经费占全市科技投入总额的58.7%。温州要建立创新型城市,必须要重点提升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形成一批创新龙头企业,才能带动区域产业提升,但是以轻工业为主的温州产业结构,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对外依赖性较强,注重于先进设备引进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创新,深度的原始创新活动较弱。  相似文献   

7.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R&D活动是科技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在创新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投入水平既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竞争力的主要依据,也是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一、十年来自治区R&D活动取得的显著成效(一)科技人力投入增加,人员结构不断优化发展科技事业人才保障是关键。十年间,为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加快培养应用开发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实用人才,自治区通过实施人才战略,把发现、培养和稳定科技人才作为重要任务,使我区的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结构逐步优化,为扩大科技人才队伍和提升科技队伍整体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行业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能力差异状况和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对提高企业成长能力及完善行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从仿生学视角结合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特点,构建其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山东省400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调查问卷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不同行业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能力进行评价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能源高效节能行业中小型科技企业内、外部成长能力均较弱,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应用行业中小型科技企业综合成长能力较强,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可成为提升不同行业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能力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以取得最大产出和获得最大效用的问题。一切经济活动和各种社会管理活动都应该而且必须讲经济效益。因此,对经济效益的统计分析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中型212业企业是经济发展的脊梁,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骨干作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力、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统计作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的职能,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企业统计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统计科学与实践》2007,(2):43-43,46
科技统计是为科技创新服务的,在倡导技术创新的今天,“科技兴企”、“科技兴市”乃至“科技兴国”已是一个企业、一个城市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进入WTO之后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努力求生存,但谋求发展才是我们企业永久不懈的追求。据此我们集团公司和企业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支持科技创新,对科技统计工作给以关注和指导,使我公司的科技统计工作较有成效。  相似文献   

13.
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与聚类分析,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与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如何进一步提升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天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08年,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54.38亿元,三大产业的比例为:1.9:60.1:37.9,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而第二产业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又占到55%,可见,大中型工业企业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5.
当前,创新型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我市也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奋斗目标。建设创新型城市,其核心就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不断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和打造蓝色经济先行区、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入后尘,经济就只能永远受制于人,更不可能缩短差距。”近年来,我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积极实施“科教兴鲁”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据统计,1999年底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已建立企业技术开发机构1528个,通过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已有34家,省级认定的技术开发中心93家,均居全国各省市首位;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员已达到15.2万人,其中研究与开发人员4.6万人,均为全国各省市之首。  相似文献   

17.
《青海统计》2007,(5):5-8
同志们: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今年4月至6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首次工业企业创新调查,内容包括"工业企业创新调查"和"企业家调查"两部分。我省调查单位259家,其中大中型企业61家,规模以上小型企业为198家,分布在全省8个州(地、市),38个县(市、区)。调查采取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  相似文献   

18.
积极引进外资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本市通过扩大开放和加大吸收外资力度,工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工业增长已从过去主要依靠传统产业支撑,逐步转向依靠支柱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撑。据统计, “九五”期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简称外商投资工业,下同)增加值年均增长23.1%,比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13.4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为52.9%,比1995年提高23.5个百分点;资产总计达4244.65亿元,年均增长24.1%;利润总额占全市工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科技要素配置最重要的环节.科技活动人力资源投入的多少.关键取决于企业的实力.同时反映了企业的科研水平。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为10012人,比上年增长32.3%: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4485人.比上年增长30.3%;研究与实验发展(R&D)人员3824人,比上年增长6.9%。  相似文献   

20.
李慧云 《统计研究》2003,20(4):31-4
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和建立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目标的不断深入人心 ,重视科技进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科技进步已成为全国上下、各个领域的共同诉求与行动。人 ,特别是科技人员 ,是实施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 ,对科技人力资源的理性研究和现实渴求、对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企业已成为我国科技投入和从事科技活动 (特别是R&D活动 )的主体 ,大中型工业企业又是其中的中坚力量 ,因此 ,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力资源的关注程度尤显突出。但是 ,大多数的分析研究仅限于每个指标 (比如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