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红岩 《社会科学战线》2022,(7):141-151+282
当代西方哲学阐释学存在本体论与方法论两种建构路线。建构当代中国阐释学应主要借鉴保罗·利科与方法论结合的路径。汉字不是象形文字。汉字的表意性质使其天然地与意义阐释交融在一起。训诂学与阐释学都围绕意义运动。训释亦为阐释,阐释必赖训释。“象”与“形”同时具有文字学与阐释学的双重属性。词义与观念交互训释,既是训诂学的特点,也是古典阐释学的特点。语义学指称关系是汉字系统的第一关系。以字词义为对象的训诂学是古典语文学形式的阐释学。《春秋》学所定释经宗旨、原则与方法,具有为古典阐释学立法之意义。  相似文献   

2.
叶斌 《江西社会科学》2007,(11):168-172
黄侃的"训诂学"定义是训诂学现代理论的逻辑起点,广为训诂学通论著作所引用,但是对这一定义本身学界却缺乏研究。本文讨论了黄侃"训诂学"定义中"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一语的确切含义和具体内容,认为"语言文字"主要指词汇、词义,"系统"的具体内容包括转语系统、同源系统、替换系统、同义系统、引申系统、义场系统等,并分别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吴根友 《文史哲》2012,(4):92-101
处于"后戴震时代"的王念孙,通过古典语言学的研究,将戴震哲学的"求道"精神转向了一种对古典人文知识的追求,更加鲜明地体现了求真、求是的精神。他在"因音求义"方面的理论贡献和运用这一训诂学理论在古代典籍的校勘、古代汉语语言规律的研究与总结等方面,均取得了度越前人的成就。从思想史的角度看,王念孙的语言学研究成就促进了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尔雅正义>的训诂实例分析认为:因声求义作为一种解释词义的方法,已在这部著作中得到比较成熟的运用.邵晋涵借助"音同"、"音义同"、"声相近"、"声之转"等术语来明通假,探语源,考连语,系联同源词.其因声求义的明确主张及广泛实践,开乾嘉学派以声音通训诂之先河,在中国训诂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诚"是中国传统哲学中重要的思想范畴,在思想史上,<中庸>是第一部对"诚"进行了深入系统阐释的儒家经典.在<中庸>中,"诚"具有本体论、道德论的双重文化内涵,成为天人合一的枢纽.本文利用训诂学中关于汉语词源、词义引申的原理和方法,结合格式塔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探讨在<中庸>对"诚"的哲学阐释背后蕴藏着的中华民族文...  相似文献   

6.
国外义素分析的方法和理论,在语义微观层次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丰富了现代语义学的内容。我国传统的训诂学,在文献语义研究方面曾积累了大量宝贵资料,运用了很多合理方法,得出了不少正确结论。当前一些语言学家正在引进国外现代语义学的理论包括义素分析法加以阐发,使其更加放出科学的光彩来。笔者不揣冒昧,在词义训释、词义引申、词义辨析几方面,粗浅地谈谈尝试应用义素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西方现代解释学发源于古代的文献学和神学释义学.这种学问与中国古代为经学做解释工作的训诂学和文献学极其相似,两者有许多共同特征.在此意义上,训诂学和文献学可以视作中国古典解释学的基本形态.西方现代解释学强调对可能性的理解,中国古典解释学强调对现实性的理解,通过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过渡,两种解释学的发展呈现出趋同性.  相似文献   

8.
"直接法"、"交际法"等教学法有助于解决在中国学生中广泛存在的"哑巴"英语问题,但也产生了一些弊端,在外语教学中适当利用母语有助于克服这些问题,对外语教学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把母语和外语进行对比,使学生对外语的理解更透彻,更深刻。其次,学生的外语基础良莠不齐,在大学的外语教学中适当的使用母语可以起到兼顾较差学生的作用。第三,外语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抽象的语法概念或词义时,适当利用母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对于大学生来讲,翻译能力也是英语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教学中适当使用母语,能够提高学生在外语和母语之间转换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词义上下文的转换、词义的引申以及对抽象名词和普通名词进行增译等方面的研究 ,有助于探讨医学英语翻译中常见的词义处理问题 ,更有助于医学英语翻译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重要分支,也是专门研究古代汉语书面语语义及其诠释方法的一门学科,对于提高古书阅读能力和高等院校从事古代汉语教学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以此试从深入、准确地把握重点词语、明确通假关系及词的孳乳和词义引申规律、提高标点能力及古文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等四个方面对训诂学知识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探析。  相似文献   

11.
贡桂勇  陈曦 《学术论坛》2006,(5):194-196
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虚词是表示语法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加之经传注释过程中“实字易解,虚词难释”,所以在我国传统语法学中虚词研究历史悠久,独树一帜。《春秋公羊传》为了阐明《春秋》经的“微言大义”,对经文的虚词作了独具特色的分析,主要表现为:既按照训诂学的要求解释虚词词义,又阐明其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尤其注重分析虚词的语义和语用平面的意义。可以看出,早在《春秋公羊传》时期,在训诂学萌芽的同时,我国的学者就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虚词观念。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解读古典文献,具有尊重文化传统和崇奉文化经典的倾向.训诂学就是基于文献解释的需要而形成的一门学问,在中国文化学术史上曾处于显学的地位.20世纪以来训诂学的研究适应了语言文字学发展的需要,同时在阐释传承经典文化的传统上也有某种失落.历史启示我们,任何时代都需要民族经典文化的启迪.当前我们的任务就是站在世纪的新起点上,以当代意识解读古典文献,发扬光大我们民族传统的人文精神,从而使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融入现时代,在新的世纪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词典》是中国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权威的中型语文工具书,具有收词精当、训释准确等优点.修订后的第六版较之原版有了很多改进,但在古语词释义方面依然存在义项分合不当、漏收义项、释义不确等问题.对此,辞书编纂者除提升自身的训诂学修养、利用训诂学的研究成果外,在释义中还应注意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异、古语词泛指与特指的区别以及词义的传承性、系统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鲍照的诗文在生前颇负盛名,但与同为"元嘉三雄"之颜延之、谢灵运相比,鲍照显然被忽略了.这与当时门阀观念仍然强盛的政治局面、崇尚高雅古典华丽的美学取向、诗歌创作中浓厚的贵族意识、重抒情重五言的诗歌观念等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经典阐释的确定性是中国训诂学的核心命题。它体现在训诂学的发展历程之中,通过“古注—新诠—定解”的扬弃之路,形成了经典阐释确定性的学术原理与判断方法。在原理层面,训诂学的基本理念是自语言文字系统以求解释的确定性,它滥觞于两汉,成熟于清代乾嘉之学,在训诂学的现代转型中体现出高度理论自觉;在方法层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训诂学总结了以“语义—语境”综合互证为核心的系列方法,对它们进行综合运用,可以对聚讼纷纭的经典阐释进行检验。确定性是训诂学与阐释学结合的起点,为中国阐释学的自主之路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支撑。  相似文献   

16.
训诂学与现代词汇学在词汇词义研究方面的差异与互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端志 《文史哲》2003,(6):52-57
训诂学是我国古代学者从认知方面研究汉语语义的传统学科,词汇词义是其核心。词汇学是近百年来在西方语言学影响下形成的新学科,其研究中心也是词汇词义。但是,这两个学科产生的条件不同,哲学基础不同,研究汉语的历史阶段也不同。因此,对词汇词义的认识无论在理论体系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有很大差别。但是,由于研究的都是词汇词义,它们又有一定的内同性。差别和内同都反映了这两个学科的互补性,而互补性当中就包含了汉语词汇词义研究的原创性。其重点在于汉语语言单位、汉"字"的性质、汉语词汇的单位、结构和理据以及词汇系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中外主要翻译理论主张,从翻译的文化参与角度解读中国古典诗文英译;通过实例,说明古诗文英译可以采用增译、借用西方典故和注释等方法将等值翻译与再创造翻译相结合,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说明翻译的文化参与对表达中国古典诗文的文化内涵,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训诂学的开拓性硕果——《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简评曾昭聪黄金贵先生的《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以下简称《辨考》),全书近120万字,共辨析262组同义词(偶有类义词、相关词)中的1306个词(词义)。每组自成一篇辨考...  相似文献   

19.
芮东莉 《云梦学刊》2006,27(6):56-57
《楚辞·远游》"耿耿"一词的释义表明,考查词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使用情况有助于对古代文献中的词义做出正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取象完全一致,但喻意不尽相同甚至截然不同的"象同意异"现象与取象全然不同,喻意却大致相仿甚至完全一样的"象异意同"现象在先秦诗文中大量存在,成为先秦诗文比兴手法运用的一大特色,文中主要研究探讨形成这一现象的诸多原因、所取得的独特效果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