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主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与正确处理干群矛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群矛盾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焦点问题。干群矛盾在农村、城镇、企业、机关等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总的呈现出表面化、复杂化、群体化、激烈化和危险化的趋势。解决干群矛盾,要着重实现执政行为和执政理念的统一与和谐,干部阶层和群众之间利益分配的和谐,行政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的科学判断和理性抉择。要从社会有机体的理论视角阐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建设;要不断认识和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为科学的理论指导,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其基础是法治。法产生和存在的依据是调整人类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社会矛盾的本质是利益矛盾,而法正是通过权利与义务来调整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法是正义的体现,法治是社会实现公平正义与诚信友爱的根本条件。和谐社会构建需要物质的政治的精神的文明作为基础,法正是促进社会文明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社会矛盾越来越多,处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呈现出许多新形式和新特点,找准化解社会矛盾的切入点、关键点和着力点,提高执政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个崭新的执政理念。这一新的执政理念的提出对于维护我们社会的长治久安、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包括社会管理体系内部结构的和谐,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和谐,社会各阶层和各利益集团之间关系的和谐,各区域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经济、社会、人、自然环境的和谐等几个方面。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党必须真心实意地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确立党在全国各族人民中的崇高威望;必须努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健全社会管理机制,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必须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尤其要辩证地处理好市场经济发展和贫富分化的关系,让各个社会阶层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执政党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党对和谐社会理论的提炼经历了一个逐步丰富的过程。在新时期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同时也给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十六大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最大主题。正确地处理和实现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与核心之一。我国社会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已经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严重影响社会和谐,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有效措施解决相关问题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崇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区域和谐、城乡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末,科学社会主义的主题发生了由批判到建设的转换,"构建和谐社会"是宣示这种转换的方向性口号.从发生这种转换的基本历史经验出发,人们能进而认识构建和谐社会是对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新适应, 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矛盾--平均价值和奖励价值之间矛盾的能动驾驭.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运用矛盾学说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使矛盾学说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运用矛盾学说,分析社会矛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重大。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要防止社会矛盾行为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冲击,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包括建立规范化的利益表达机制,以及能够有效处理由此带来的种种问题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支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是中华民族古老而绵延久远的社会文化理念.作为中国人民理想的社会模式,和谐社会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际关系的融洽,重在人文精神的养成,涉及到社会生活、社会阶层、社会秩序、社会组织等很多方面.从文化建设的视野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精神牵引包括培育良好的文化环境品质、开展经常性的系列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传媒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城市精神和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相互协调的社会。公民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只有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才能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形成和谐的利益关系,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公正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复杂原因,我国社会出现了某些公正缺失现象,这已对社会的安全运行与和谐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当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来弥补社会公正的缺失,从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明和谐社会涵义的基础上重点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和具体方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地研究了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共产党人执政共识和理论创新之间的内在一致性;结合现阶段社会结构特点论述了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时代必然性及执政的必需性,从而得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探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长效机制,弘扬和谐自觉的文化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构建起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科学体系,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8.
社会整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所衍生的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矛盾显性化、政治诉求多样化以及多种价值观念的激烈碰撞,给执政党的社会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执政党只有不断与时俱进,以社会公正为准绳,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加强思想理论宣传,协调好不同的利益关系,构建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社会整合机制,才能不断扩大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9.
概念的厘清是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通过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总结和再认识,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阶段属性、科学理论、理想状态,也是一个实践方略和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伦理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而生态伦理又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保障,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要坚持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