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人的劳动实践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创造为中心 ,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美学的多方面的问题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系统建构已经开始 ,是新的美学理论历史的宏伟开篇。研究马克思《手稿》中的美学思想 ,是从根本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基础的关键所在。从《手稿》的综合理论体系中抽取出艺术生产、人化的自然界、美的规律等七个直接关系美学的问题 ,加以简约分析 ,作为全面研究《手稿》美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人的劳动实践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创造为中心 ,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美学的多方面的问题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系统建构已经开始 ,是新的美学理论历史的宏伟开篇。研究马克思《手稿》中的美学思想 ,是从根本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基础的关键所在。从《手稿》的综合理论体系中抽取出艺术生产、人化的自然界、美的规律等七个直接关系美学的问题 ,加以简约分析 ,作为全面研究《手稿》美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对人的本质思想的思考,是马克思恩格斯重要的思想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回答和不断探索的问题域。关于人本质思想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共产党宣言》这两篇文章有较为集中的阐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体现的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思想的初步阐述。《共产党宣言》呈现的是马克思突破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局限,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人的本质思想进行了更为深刻的阐述和提炼,迈出了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大步,使人的本质思想这一范畴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与升华。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再思考,有利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他创立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一部美学体系的专门著作。但是,在马克思的一生中却在许多著作中论述过许多美学问题。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这是一部论述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然而,马克思却在这部著作中提出美的规律,为我们在理论上创立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完整体系,在实践中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美的创造,开辟了胜利的航道。目前,我国美学界正在掀起主体性理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朱光潜、李泽厚、蒋孔阳、刘纲纪等理论家纷纷将研究视角转向马克思前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并在自然的人化、美的规律等问题上进行了论争,试图从《手稿》中找到人道主义、人性发展和人的自由的论据,从而确定“美学热”的合法性存在价值。朱光潜、李泽厚等从“自然的人化”理论出发,建构起全新的马克思主义主体观与实践观。同时,也带来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热潮。理论家们认为审美不仅构成了主体实践的一部分,更是参与到作为社会历史实践的“人的解放”进程。“美的规律”问题的探讨则完成了美学意识形态的自我建构和主体性美学延展的目标,成为人道主义思想在美学领域的深化。当美的本质问题和人的本质问题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以主体性为核心、以人学为价值取向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框架,从而具有知识分子文化启蒙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以人的本质和劳动实践作为理论出发点,论到两个尺度和美的规律,再论到人的本质对象化和审美感觉。对这三个互相联系的理论问题进行文本阐释,分析了《手稿》关于人的劳动实践的特性的论述以及马克思实践观的创新;结合劳动实践阐明了两个不同尺度的含义以及由此形成的美的规律的具体内涵;解释了人的本质对象化的理论和历史内容以及其与审美感觉形成发展的关系,从而正本清源,对《手稿》中的美学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论劳动与美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创造美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在分析和描述异化劳动时提出的,它是对劳动本性的揭示.劳动创造美的思想是以劳动作为存在和本体来规定思想和美的,这在哲学上与形而上学相分离,不再是传统的古典哲学以理性来规定思想,在美学上也不再是受理性规定的感性,而是受存在规定的新感性.这使得马克思美学思想既区分于其他时代的美学思想,也区分于同时代尼采和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由此,马克思告别了传统形而上学哲学而成为一个现代哲学家,并且实现了美学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向,不仅丰富了美学思想,也使美学成为了哲学的美学.  相似文献   

8.
<正> 近几年来我国美学界就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提出的“美的规律”说,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这个讨论把五十年把开始,当前继续深入的关于美的本质的争议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也为马克思《手稿》中的美学问题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怎样理解《手稿》中所提出的“美的规律”说?美的规律究竟是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东西,还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某种规律呢?这里,我们探讨一下马克思对席勒“美的规律”说的扬弃,以求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9.
在实践派美学的强势影响下,马克思主义美学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学思想中“人改造自然世界”的实践特质被加以强调,而它本身所内含的主客一体潜质被遮蔽了.我们在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命题重释的基础上,可以对实践派美学的反思复归至马克思主义原典.在现实意义上,当我们在工业文明带来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精神的双重“沦落”中,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人与自然一体的观念,无疑成为重建当代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应占什么地位?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手稿》中的“异化劳动”这一概念是否就等同于“人的本质异化”?它的思想是否还没有超出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从而应该归之于主观唯心主义?它的社会观是否就是空想的社会主义?从而《手稿》是否给了现代的人道主义、存在主义等思潮以理论根据?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性质的问题.搞清这些问题,无论是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性质和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以及认清美学和文艺理论的指导思想,都是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本文拟就《手稿》中异化概念的内涵问题谈些看法,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1.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下简称《手稿》)中的一个中心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对《手稿》评论的差异也往往首先是根源于对人的问题评论的差异。马克思在《手稿》中把自己的理论称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积极的人道主义”、“实践的人道主义”。马克思这时是否在科学地谈人?《手稿》中的关于人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本文只从马克思如何揭示人的本质、劳动和主体能动性、“人性复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经历了由《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到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实践是马克思引入人的本质的关键点和生长点,文章具体阐述了实践思想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思想中的发展以及他的关于“人的本质”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扬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然不是一部美学著作 ,但提出了大量的美学问题。“劳动创造了美”是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 ,其涵义是丰富而深刻的 :劳动是“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异化劳动也能创造美 ;自然美也与劳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部旨在从社会实践角度揭示人类历史运动之谜的经济学、哲学著作.它虽不是以美学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但由于它的不少章节涉及到美学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自其公诸于世以来,受到美学界的高度重视.从总体看来,各家对《手稿》所论及的“美的规律”、“两个尺度”、“劳动创造了美”以及美感、异化劳动等问题的看法和理解并不一致.因此,相连带地对《手稿》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和评价也不尽相同.本文认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基石,是打开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宝库的一把钥匙.换言之,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一些重大问题的阐述和结论性意见,都可以在这部《手  相似文献   

15.
《1 8 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黑格尔论纲”时期 ,在其中 ,马克思确立了他实践观思想的主要内涵和理论框架 ,这是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思想的内篇。稍后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费尔巴哈论纲”时期 ,在其中 ,马克思将《手稿》中的实践观思想运用到存在观、世界观和历史观的思考中 ,这是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思想的外篇。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求美之心,人皆有之”.凭借直感,人们都觉得这话不错,但理论界却缺乏应有的理论说明.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本身是否具有审美的特性,这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重大的美学理论问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在谈到人的本质问题时,曾对此作过很有价值的论述.我认为,当前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研究和宣传方面,学习马克思的这一光辉思想,明确指出人的审美特性是人的本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让全社会都来认真尊重和努力发展人的审美特性,必将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什么?“马克思怎样论审美关系”?马克思在哪里论过审美关系呀? 是的,从字面上看,马克思确实没有过“审美关系”的提法。但是,马克思又确实对这种关系有过深入的论述,揭示了它的基本特征,论述了它产生和发展的根源。这一切,首先就在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马克思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马克思《手稿》的美学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若忽略了这方面的内容,是绝对得不到整体性的认识,因此也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丰富内涵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本质对象化”命题的美学意义,在于解决了美的本源问题。美产生的根源,正在人的改造客观自然的劳动实践即人的本质对象化之中;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它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有着原则区别,<手稿>和<费尔巴哈论纲>观点的区别,只是成熟程度的区别,而不是原则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美学思想的专著,一本接一本地相继面世,这的确是个令人鼓舞的现象。董学文同志的《马克思与美学问题》就是一本很有特色的论著,值得一读。董学文同志根据自己的研究分别介绍了马克思美学体系的特点、产生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历史条件和理论前提、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史。此外,作者还专章介绍了马克思《手稿》中的美学思想、马克思考察艺术规律的方法论、“艺术生产”的理论、悲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手稿》作为一本经济学-哲学著作,致力于对人的发展的"历史之谜"的解答,这种解答因始终围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历史主题而具有十足的美学意味,蕴含着关于人的发展的全部美学秘密.《手稿》中提出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一种关于人的未来发展的和谐美学思想,这种思想对于今日美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