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是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公民义务:然而在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好,不赡养老人的现象仍很突出,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一、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表现 1.拒付赡养费。主要是老人与子女、儿媳间存在种种矛盾,长期无法解决,致使子女对老人产生怨气,心中产生了不弄清事非就不给赡养费的想法。 2.虐待老人。被赡养人因无经济来源,又无劳动能力,一切衣食住行全靠子女来照顾,久而久之,子女把老人当成了负担,但迫于舆论压力,对老人欲撵不能、欲留不…  相似文献   

2.
有很多年轻人不知怎样赡养老人,尤其不知道怎样与老人进行情感交流。下面的精神赡养十法,既简单又实用,不妨一试。 一部收音机宜买小的,便于外出携带,随时可听新闻、音乐、戏曲等,使老人心情愉快。  相似文献   

3.
独生子女家庭老人未来赡养需要突出性与独生子女所能提供赡养资源有限性存在较大矛盾。为避免发生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危机,政府、社会、组织和家庭应协同行动,在有效地提高老人自养水平的同时,使独生子女有能力担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老龄化浪潮的到来,我国的老龄化人口已经接近两亿人。这些老年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空巢老年人,如何保障他们的赡养权益,已成为政府、社会及家庭关注的重要民生课题。本文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针对城市生活的空巢老人的赡养权问题从物质赡养、生活赡养、精神赡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政府、社会及家庭应从强化物质保障、提高生活赡养能力及关注精神赡养,来切实保障城市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安享晚年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5.
刘伟 《家庭科技》2020,(6):28-30
正张先生夫妇在同一家企业从事IT工作,孩子1岁。双方老人都需要赡养,作为"夹心"家庭,张先生夫妇该如何理财,实现近期和远期、老少兼顾的资金需要呢?基本情况张先生35岁,妻子32岁,夫妻俩在同一家企业从事IT工作,有一个孩子1岁。虽然他们的收入不低,但目前双方老人都需要他们赡养,再加上小孩子的抚养费用也会越来越高,张先生感觉到身上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人口再生产、物质再生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保证。我国自古就是一个非常重视赡养老人的国家,孝敬父母一直是人们行为的伦理规范。在近代,由于受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赡养老人只能在家庭内部进行。本文认为传统孝道是近代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主观条件,非货币经济体制则是其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善事父母"是传统孝的本意,在此维度上,精神赡养应是传统孝道的内核。传统精神赡养的内蕴表现为以家庭输送为管道、以"用情"为实践要求和以"顺老承志"为格序等特征。在现实境遇下,精神赡养的实现遭遇到了赡养管道狭窄化、赡养要求去情化和赡养格序模糊化等窘境。重构现代精神赡养观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建立以老年人自我—子女—社区机构赡养为一体的输送精神赡养的新管道;将心孝观的认知和实践作为推动精神赡养的新机制;将提倡有尊、有乐、有为作为现代精神赡养的新格序。  相似文献   

8.
子女探望老人能不能被法律所强制?这是人们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精神赡养规范最为直接也是最为集中的质疑.其背后隐含的深意是法律是否万能,尤其是在法治国家的理念之下,对于社会的控制是否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达成?作为一种身份权利,在权利实现途径上精神赡养并非仅有亲身探望这一种形式,书信、视频通讯等各种能够达到精神慰藉的方式都可视为对精神赡养义务的履行.立法当中的精神赡养规范所遭遇的司法困境是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所固有的局限.法治国家理念之下,法律应当是社会控制或调控的主要手段,但并非唯一手段.法律强制力的实现固然重要,但在某些情景之下,法律对于权利或利益的认可与确认亦是其完成调控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在不断加快。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外出务工成了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但却衍生出了农村"留守老人"这一庞大群体。农村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相对于其它农村老人就显得更加严峻。这一问题的严峻性不仅影响了农村的正常生活秩序,而且也影响了社会的安宁与稳定,给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于这一群体,既要探究其赡养问题出现的原因,又要找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黄洁 《家庭科技》2013,(2):49-49
家住北京市顺义区的郭大爷一共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到了应该尽享天伦的年纪,郭大爷却把两个儿子告上了法庭。原来,1989年,郭大爷两口子与几个子女签订了一份《分别赡养协》,约定大儿子负责赡养母亲,其余两个儿子负责赡养父亲。因为当时女儿已出嫁,分家时没有将财产分给女儿,所以协议中并没有约定女儿应该承担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相似文献   

11.
张一晗 《天府新论》2021,(6):115-124
在农村,“搭伴养老”现象呈现普遍化趋势。在搭伴过程中,通过形式保障、隐性契约、资源交换、策略表达等方式,双方老人突破了原有的子代赡养模式,实现了自养。习惯上一般将“搭伴养老”视为老年男女自主选择的表现,但事实上,农村“搭伴养老”是在家庭转型背景下,老人为了实现家庭扩大化的生产目标进行的养老牺牲。家庭形态的改变、家庭积累的极化、家庭伦理的偏移共同挤压了老人接受子代赡养的空间,在反哺失效的情况下,老人只能被迫开展自养实践。“搭伴养老”的内核是家庭伦理的弱化,一旦形成惯例,农村老人将遭受更为残酷的剥削及挤压。  相似文献   

12.
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赡养老人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中国国情决定了家庭养老化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然是养老的主要途径。儒家孝道思想对解决这一问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儒家孝道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养老方式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养老问题是老年人问题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养老主要包括老年人的经济赡养和日常生活照料两方面内容。养老方式因老年人的居住形式、经济来源不同而划分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分散养老和集中养老等形式。一般说来,分散养老是同家庭养老相联系,集中养老是同社会养老相联系。与我国长期存在的小农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相适应,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亲情养老、亲子同堂而居是我国家庭养老的显著特点,长辈抚养子女、孙子女,小辈赡养、照料长辈老人,是各个家庭角色的天职。历史演进至今天,不说广大农村,就是商品化、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  相似文献   

14.
村民刘老爹中年丧妻,好不容易将一子一女拉扯大,儿子刘勇大学毕业后在省城工作,女儿也出嫁远门。前年,刘勇见父亲年事已高,便将他接到省城居住。但老人不习惯城市生活,捱了一个多月,坚决要求回老家,刘勇只好依从老爸。为了使老爸生活有个依靠,在三方志愿的情况下,他与邻居赵新签订了一份《赡养老人协议》,主要约定:从2001年11月15日起,刘老爹的饮食起居由赵新夫妇照顾,刘勇每月付给赵新现金50元;刘老爹的  相似文献   

15.
郭于华 《中国学术》2001,3(4):221-254
赡养老人、孝敬父母是我们民族一贯引为自豪的道德规范,也是诸多国人骄于西方人的文化传统。有学者分别用“接力模式”和“反馈模式”概括西方与中国的代际关系(费孝通,1985c:pp.84-103):即在西方文化中,父母对子女有抚育的义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非常重视赡养老人的国家,孝敬父母是中国人民行为的伦理规范.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在社会上特别是农村社会出现了许多虐待老人的现象.目前农村老年人面临的许多问题,要求我们在全社会特别是农村社会必须进一步加强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农村多数家庭,男人外出挣钱,女人在家种田、喂猪、带娃,勤俭持家、操持家务,当家理财,赡养老人,呈现出农业生产女性化的特点,女性用她们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智慧,撑起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五年十月一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是调整公民遗产关系的基本准则,目的是保护公民私有合法财产继承权。它对于妥善处理现实家庭抚育子女、赡养老人的社会职能,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有相互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的财产继承权问题略析如下。 一 我国继承法第二条规定说明继承关系的成立,一是有被继承人死亡,二是被继承人遗留有个人合法财产,三是有遗产继承人。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之时开始。被继承人的  相似文献   

19.
分家:分中有继也有合——中国分家制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常认为,中国的分家即是家庭整体的彻底破裂,犹如细胞分裂一样。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在中国的分家制度中,作为经济的家是分了,但作为文化的家是永远分不开的。分家实际上是分中有继也有合。“继”一则表现为“继人”,即对老人的赡养义务,一则表现为继宗祧,即对祖先的祭祀义务。“合”则指本家与分家、分家与分家之间的种种文化上的约定。这样,在家庭层次上的分与家族层次上的合就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这里的分,出自农民的现实生活需要;合,则是儒学价值的一种实现方式。由此可见,中国社会的大传统和小传统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一种有联系的分离  相似文献   

20.
陬人 《快乐青春》2009,(2):55-56
在美国内华达州的郊外,一个叫麦尔宾的年轻人正在公路上驾驶着新买的法拉利汽车兜风。这时候,他看到公路上有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可能是长途跋涉的缘故,这位老人显得有些疲惫不堪了,走起路来非常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