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文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功与否。“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就是文采、文饰.也就是讲求语言的艺术和美感。语言运用得好.能增强作文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和鲜明性,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如何“美化”作文的语言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和创作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令人怦然心动的作文也一定是令人过目不忘的好作文,所以,要想作文得高分,必须让你的文章令人怦然心动,也就是你的文章一定得有亮点,让星光在你的文章中闪烁。一、让你的激情在文中闪烁。感人心者全在真情,动用你的真心,动用你的激情,你的文章一定能够打动人心。如一学生在作文《让我们的生活更添风采》中就是用真情、用激情来打动读者的:  相似文献   

3.
材料对文章来说就如同钢筋、水泥对楼房的作用一样,使用优质的钢筋、水泥,你的楼房就能抗击风暴,经久耐用。选取典型的材料。你的文章就能吸引读者并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读后如沐春风。生活本身就是作文材料,那里的美俯拾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选择最恰当的材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呢?  相似文献   

4.
作文训练千头万绪,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题材的认识与思考,二是对主题的提炼与升华,三是对表现形式的斟酌与选择。三个方面的训练集中起来看,就是要解决“识”的问题。作文训练的关键在于炼识。炼识是作文训练的最佳选择。炼识,就是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炼识,就是要从繁纷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剔去假、恶、丑,提取真、善、美;炼识,就是要寻求最佳的表现形式,使其思想穿上最经济、最得体、最漂亮的服装,深情地招引读者、感染读者;炼识,就是  相似文献   

5.
天寒地冻,人之常情是希望风和日丽,而自居易笔下的卖炭翁,虽然“可怜身上衣正单”,但是却“心忧炭贱愿天寒”,在这里作者通过人物反常的心理,反映的却是下层人民悲惨的生活和黑暗社会的现实,让我们从中读到了卖炭翁的无奈。这里作者实际上是运用了“反常法”的作文技巧。我们所说的“常”,是指常情、常理,就是读者心目中所习惯之情,熟悉之理。“反常”,就是置读者心目中的常情、常理于不顾,反其道而行之。  相似文献   

6.
作者作文是“情动而辞发”,而读者阅读则是“披文而人情”。怎样“披文而人情”呢?我认为阅读时要先“沉下去”,然后“浮上来”。“沉下去”就是潜心阅读探究,“浮上来”就是有所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引导学生潜心阅读探究,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作文最能打动人的是思想,而承载思想的就是语言。只有语言和思想的均衡配合,才能产生好的作文。作文语言丰富多彩,读后令人赏心悦目,文章才有艺术的魅力,才会更加吸引读者。那么,如何美化语言,让美丽流淌笔间?笔者从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种语言出彩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所谓“闪光点”,就是文章中值得肯定、值得称赞、值得学习的地方。应考作文如果能写得满文生辉,当然更好,但若达不到那么高的层次,努力写出一两个值得欣赏的地方,也能够吸引掌握学生命运的“读者”,得到理想的分数。  相似文献   

9.
作文的生命力在于想象,作文的无限魅力在于创新。作文就是运用手中的笔把有形的世界化为作者无形的想象空间;把无形的想象空间化为读者有形的认知世界。一套《哈里·波特》想象小说系列全球销量达2亿5千万本,风靡全球,深得学生的喜爱。但是每一次作文,我们同学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传统作文教学长期存在学生怕写、教师怕改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 1、学生作文读者少。主体写作、评改意识差。除极个别典型之作外,学生精雕细琢的作文向来只有老师一个读者,教师凭借个人意志掌握着评改的生杀大权。学生普遍产生“为改而写”的错觉.把作文当作被动的负担交卸,因而缺少自评自改的能力和主体意识,只重分数不重评改,评改的效用得不到发挥。  相似文献   

11.
童话与理想     
俗话说:“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话题作文以其选材范同涉猎广泛,写作文体不受限制,表现手法灵活多变而倍受青睐。如何给话题作文拟一个漂亮的题目,让它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令读者耳目一新,“一见钟情”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揣摩话题作文的内涵,精雕细琢,选取最恰当的拟题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作文难”已成为多数老师及学生的通感,特别是农村小学,一提作文,只见学生愁眉苦脸之状,但闻哀叹牢骚之声;平日常听老师感叹:“学生的作文干巴巴,就是记流水账;或者没有真情实感,就是好词佳句的堆砌……”面对作文,学生烦躁,老师苦恼!怎样让学生爱上作文,善于作文呢?本文从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写作教学的实效性作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就有多宽广”,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作文教学也不例外,作文必须来源于生活,只有充分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下笔千言。一挥而就”,作文才声情并茂,感人至深,才能准确描摹。把握特征,才能合情合理,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4.
应试作文也好,日常作文也罢,能够使语言的表达活泼俏皮,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生动传神,无疑能生发作文魅力,提升作文品位,激发读者兴趣,实为写作之上策。幽默诙谐是一种语言技巧,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机智。幽默,有趣町笑且意味深长;诙谐则是说话有趣,引人发笑。幽默诙谐的语言,寓庄于谐,生动隽永,别有魅力。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与生活一样,是生活的需要,并不是生活的点缀。”近些年来,我们发现,一种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已悄然而生。那就是“生活化”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是“生活化”作文之精髓。怎样让作文教学“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16.
小朋友,你正在猜谜语时,别人马上把答案报出来,你会觉得没有意思,因为别人不让你思考。同样,写作文,如果太直白地写,不让读者思考,读者同样觉得没有意思。替代,就是一种让我们的作文有意思、有文采的方法。这种方法不直说本来事物,而用相关事物来代替。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从而让读者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了作文个性化的要求。所谓个性,就是人之本色。作文的个性化就是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真话,抒真情,展示自我,不拘泥于固有的模式,敢于创新,敢于大胆表现。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使作文个性化不断发展,首先就要做到“四个尊重”。  相似文献   

18.
小霜花     
作文,是人的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作文之法,下变万化。文章内容不同,作者的写作意旨不同,读者对象不同,那么文章具体的写作要求就不同。同时,作文的成败又作者平时的生活积蓄、知识积蓄有直接关系。因此,作文态度应当严肃认真,应当注重积蓄。与此相反,如果被动应付,马虎了事,又不注重积蓄,就绝对写不出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文通字顺的好文章来。  相似文献   

19.
所谓三点一线,就是把初中作文练习分成随笔、大作文、小作文三个模块,各块进行不同侧重点的练习,然后按步骤由浅到深,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20.
话题作文如何在审题中做到“明辨是非”、深入思考,如何在拟题中巧妙推敲、润色,做到新颖别致、技高一筹,足以让读者“一见钟情”,这种能力需要我们同学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贯穿始终地去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