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朝以后,土地买卖和实物地租成为土地占有和剥削的主要方式,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随着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逐渐向长江流域转移,南方地区的人口日益密集。因此,反映在人口思想上,就表现出与前不同的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论明清政治结构和社会组织对江南商品经济的影响孙竞昊西晋末年开始,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心由饱受战争蹂躏的黄河流域南移,至南宋时期确立了长江流域的新经济中心位置。到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国民经济中取得了执牛耳之显赫地位,突出地表现为以私人工商业为柠机和主...  相似文献   

3.
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对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民歌进行审美比较。文章认为:黄河流域民歌的审美特征,就是高大的美、健壮的美、奔放的美和质朴的美;长江流域民歌的审美特征,则是纤细的关、柔和的美、婉约的美和艳丽的美。黄河流域民歌的艺术感染力主要在气势而不在文采,而长江流域民歌的艺术感染力则主要在文采而不在气势。两河流域古代民歌的审美差异,是由两河流域不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的太湖流域,历来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地区。太湖地区历史悠久,远古时代就有我们祖先的足迹。建国以来,从太湖流域考古发现的许多新石器遗址,说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春秋时代的吴越文化即发源於此。这里有丰富的物产,有利的自然条件,因“地广人稀”,开发较后于中原黄河流域,自三国时代孙吴据有江东以来,太湖平原开始了经济开发的历程,唐中期以后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江南经济区域。长江三角洲地处江南,汉代属扬州境,唐代为江南道的浙东观察使与浙西观察使所管,宋  相似文献   

5.
从先秦到隋唐五代以前 ,中国文学中心基本上定位于以中原为核心的黄河流域 ;从五代十国一直到近代 ,中国文学中心转移到以江浙为核心的长江流域 ,并长期稳定下来。纵观整个文学史 ,中国文学的中心曾经历了三次由北而南的大迁移 ,四次由北而南、又由南而北的大循环 ,从而导致了中国文学的多元化 ,形成了中国文学的不同地域特征及其审美理想 ,促进了南北文学的交流和融合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的不断更新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秦汉以降,直至唐初,长江流域“土旷人稀”,与黄河流域对比悬殊。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乃全国户数鼎盛时期,其时总户数为9069791户,黄河流域为6667391户,占全国总户数的7成强,长江流域为2140964户,占全国总户数的3成弱①。户口之多寡,不独与生产力消长紧密相连,更与封建国家生存基础的赋税增减密切相关。户口居低,赋税来源少,国家财政窘迫,不得不引起统治者高度重视。唐立国之始,即采取措施,增殖发展人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发展人口的一系列措施,显示了向南发展、增殖的趋向性。这表明了唐代封建统治者开发江南的战略…  相似文献   

7.
1983年9月29日《中国青年报》载书唐同志《古代黄河流域经济文化为什么比南方发达?》一文(下简称韦文,恕不敬),断言:“我国自炎黄时期开始,经历尧、舜、禹和夏、商、周,下至秦汉的灿烂文明”,都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漫长时间内,我国南方尚处于未开发地区”,“长江流域大幅度的发展和繁  相似文献   

8.
古代岭南西部民族文化交融初论徐亦亭中国古代的岭南西部,主要是指今天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这里在历史上是多民族频繁活动、不同文化密切交流融合的要冲地区。岭南地区的民族文化,与来自东南沿海和湘玩武陵之间的越人稻作文化、瑶族游耕文化,以及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长江中上游森林植被破坏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森林资源丰富的区域之一。但是,自唐代以后,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本区域人口的增多,加之古代采木主要依靠水运,而黄河流域森林渐趋枯竭,采伐大木不得不转向长江流域,致使该区域森林采伐无度,破坏严重。明清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剧增,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以及朝廷大兴土木对木材的需求量愈来愈大,故对森林的破坏程度远远超过前代。在我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明清时期是森林破坏的高峰,而长江流域又是重点破坏区域之一,认真考察这一历史时期长江流域森林破坏的原因、规模以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古湖钩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黄河是中国的两大川流。长江流域,尤其中下游流域,湖泊星罗棋布;而黄河流域的湖泊却寥寥无几。这是现在的情况。如从历史文献里看,黄河流域的湖泊也是相当可观的。据《尔雅·释地》的记载:“鲁有大野,晋有大陆,秦有杨陓,宋有孟诸,楚有云梦,吴越之间有具区,齐有海隅,燕有昭余祁,郑有圃田,周有焦穫。”这是古时著名的十薮。在这十薮中,除了“楚有云梦,吴越之间有具区”在长江流域外,其余八个都在黄河流域。《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和《淮南子·坠形训》中,各记载了九个著名的湖薮,名称虽有不同,各湖所在地区略有差异,但是九薮中的大多数是在黄河流域。除此以外,我国古笈中常提到的屠申泽、濩泽、荥泽、雷泽、菏泽、萑苻泽、逢泽、黄泽、乌巢泽、高鸡泊、郏城陂等等,都在黄河流域。总起来看,黄河流域的湖泊,上游较少,中游较多,下游最多。鸿沟以东,泗水以西,淮河以北,禹河(B.C602年前古黄河)以南地区,大大小小的湖泊几不可胜数。古典文献的记载,虽然不能表明当时黄河流域的湖泊比较长江流域多,但能说明历史时期的黄河流域确实有许多著明湖泊。而今,这些著名的湖泊都已堙塞消失成了陆地。兹按黄河上、中、下游流域,分述其所在的位置及消失演变之迹。这对于今后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或不无一定参考意义的。学疏才浅,挂漏之处,读者正之。  相似文献   

11.
唐宋以后,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南移到长江流域。从此,武汉就逐渐发展为华中地区的经济中心、中国中部的商业重镇和近代工业中心。这是和武汉位于全国中部的区位优势即长江中游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地区的资源优势密切相关的。古代以水运为主。武汉处于以长江为干线的横向联系的水运大动脉的中心,干支流联合成网,通达邻近地区,被称为“九省通衢”。区位优势、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势,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是经常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社会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大致是相应合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从此,中国才具有更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形态,其疆域所至,不但袭承了唐、虞、三代以来集中活动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而且以严格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政权,推及于古代被称为"四夷"的广大领域,使中国成为大致具有后世中国疆界之雏形的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秦的统一,真正做到了政治、疆域上的统一。由于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石器时代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石器时代,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长江流域诸考古学文化为内涵的南方文化和以黄河流域诸考古学文化为内涵的北方文化。南北方文化经过交流、融合,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逐步形成中国古代文明。在南北方文化交流过程中,淮河流域尤其是淮河中下游地区原始居民及其创造的“淮河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淮河中下游地区的大量考古发掘资料为依据,说明淮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生所作出的贡献,说明淮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之一,并且发挥了促进中国古代文明早日诞生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灾害问题的历史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黄河流域的主要灾害问题,并探索了灾害问题的形成原因,指出自然因素是造成灾害的潜在条件,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对灾害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治黄河流域的灾害不仅关系到本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而且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兴亡,必须给以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经济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组成四个经济协作作区。利用特大城市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优势,以局部带动全局,从整体上推进长江流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捏小猪玩偶     
刘纪甫 《老友》2009,(8):46-46
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相关的文字记载,可谓是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面塑艺术已成为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民俗、雕塑、美学的重要实物资科。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犷、深厚;长江流域:细腻、优美、精巧。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该文通过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型,测度了2005—2017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及相对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向好趋势,但发展增速趋缓,当前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过渡或初级协调的低水平协调发展阶段;黄河流域各省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上游省区协调发展水平偏低,中下游省区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高;黄河流域总体上由经济滞后逐渐演变为环境滞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是我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长江流域的经济开发和经济带的形成是土著居民和移民共同努力的结果。系统地研究长江流域的人口迁移与经济开发对于长江流域经济从开发走向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清代长江流域农业经济开发的考察,论述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我们今天科学地开发和利用长江流域的土地、水利、森林等资源,制定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战略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历史学会1991年年会暨古都江陵历史地位研讨会,于5月15日至18日在江陵举行。这是省文学会及江陵古都学会共同组织的一项学术活动。国家级专家、湖北大学教授冯天瑜,国家级专家、武汉大学教授朱雷,楚史专家、省社科院研究员张正明,明史专家、华中师大教授吴量恺,经济史专家、中南财大教授赵德罄等50多位专家学者,向会议提交了23篇论文,并分别在大会和分组会上发言,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人文活动方面,着重探讨了楚文化及古都江陵的历史地位。专家认为:吸取了北方文化精华而又区别于北方文化的楚文化,是长江流域古代文化的代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