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分析霍桑作品《教长的黑色面纱》,以及霍桑的"黑色浪漫"主义,揭示"黑色面纱"背后的主题思想、写作风格、象征意义,以及霍桑"黑色浪漫"的特点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描写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是霍桑作品的突出特点,《红字》是其中之一。这部作品突出了他本人独特的思想和对人性的理解。《红字》通过海丝特的人生之梦、丁梅斯代尔的救赎之梦和齐灵渥斯的罪恶之梦,在揭露社会罪恶和人性丑恶的同时,对善良的主人公寄予了极大的同情,肯定了人性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试析霍桑作品中的科学家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宗教思想及当时的浪漫主义思潮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霍桑的很多作品都表现善恶冲突,并且总是在揭露各种摧残人性、威胁人类或者使人堕落的罪恶。本文试图从他作品中的科学家、医生的罪恶的形象来分析霍桑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持有消极的否定的态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霍桑的小说大多主要描写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着重探讨社会道德和罪恶的问题。作者通过其作品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揭示了清教社会的宗教伦理观,抨击了清教社会伦理观对性爱、婚姻的严厉惩罚。霍桑的作品中包含了许多伦理因素。本文以《红字》为例,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通过对小说中悲剧人物的伦理身份及复杂的伦理关系的分析,解读霍桑小说中人物悲剧的成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霍桑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是发生在清教社会伦理背景下,悲剧人物改变各自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伦理身份,违背了清教社会宗教伦理道德标准是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霍桑的《红字》是一部探究人的复杂心理和罪恶对人造成道德、情感、心理上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海斯特的复杂性格,进而揭示霍桑笔下的人物的多面性,海斯特的反抗对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伙子古德蒙·布朗》是美国作家霍桑的短篇小说名作,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布朗经历了一段旅程和一次聚会之后,发现人人心中皆有罪恶,因而导致其信仰坍塌且性情巨变,最后抑郁而终。小说的主题旨在揭示宗教的虚伪和人性的丑恶。本文在结构主义理论下,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二元对立项来探讨这部小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一部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短篇佳作。这是一则失乐园中新亚当夏娃———乔瓦尼与贝阿特丽丝的爱情悲剧。霍桑自身的矛盾性使他的小说象征意义丰富,引发读者的多种解读。小说中霍桑利用光明与黑暗的转化暗示着人性的正恶,通过颜色的意象揭示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及模糊性。光、影、色的娴熟运用反映了霍桑强烈的象征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8.
霍桑善于描写普通人的生活命运及他们的病态心理和压抑的情感,并善于把隐藏的罪恶同当时的堕落相比较,试图找到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途径.在写作风格上,霍桑经常使用浪漫主义想象和象征来强调他所描述的社会问题.此外,霍桑经常使用浪漫主义想象和象征来强调他所描述的社会问题.此外霍桑还着重描写人物的心理,甚至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幻想进行有机的结合,表现出人物多层次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罗格·齐灵窝斯心灵的发展阐述了霍桑所表达的宗教意识,认为霍桑对 “恶”的评价视角是含混的,充满了矛盾的:一方面他戴着清教主义的有色眼镜,对旧的道 德观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认同,另一方面他将“恶”的起因归咎于清教对人性的摧残、扼杀, 并对人性的“善”寄予了希望。霍桑宗教意识的矛盾性与其家庭和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浅谈霍桑的超验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桑因其在作品中对超验主义的独特实践而卓立于 19世纪以爱默生为首的其它超验主义艺术家中。他本着对人性的深切关注 ,力求从新的角度来探讨人性中的“罪恶” ;他将“罪恶”这一主题与超验主义的三个信条 (即自助、报偿和循环 )相结合 ,不但赋予了超验主义新的内涵 ,而且革命性地重新诠释了有关人性的“罪恶”的问题。他指出人本性中的“罪恶”会使人堕落 ,但这源于人本性的“罪恶”却有可能成为人重返“伊甸园”的阶梯 ,因为富有“自助”精神的强者会在“罪恶”所造成的逆境中挣扎求存 ,从而有机会获得道德上的新生和灵魂的净化、升华 ,来完成一个全新意义上的“循环”。  相似文献   

11.
简析霍桑《红字》中的珠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撤尼尔·霍桑的创作大多以道德题材为主 ,往往借助寓意深刻的象征手法 ,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 ,匠心独具的人物命名 ,特殊的场景设置以及明暗对照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揭示人性恶这一古老而又永恒的主题 ,达到他所提倡的“道德自新”。《红字》是他杰出的代表作 ,也是他的艺术天才达到空前高度和深度的作品。本文试从《红字》中珠儿形象塑造的角度来探讨霍桑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霍桑探案》的广泛流传与其自身的叙事艺术相关,其中的时长变形既有对传统缩写开场的继承,也有将传统缩写开场与场景开场结合的部分,还有的采用纯粹的场景开场方式;其时序变形包括倒叙与预叙,尤其是其"超越式倒叙",通过打乱底本时间,使人们更感到时间的相续性和其中包含的因果链,小说的预叙主要采用了预言楔子、预言式预叙和短语标记式预叙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霍桑与“罗曼司”体裁观念的研究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 ,霍桑罗曼司与其文学再现模式、与美国 19世纪中叶的国家政治策略、与美国 19世纪中叶的通俗文学市场的关系问题 ,其次 ,霍桑的文学再现模式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文学市场的深层次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霍桑的《红字》是一部脍炙人口的艺术佳作,多少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作品的创作中作者运用了诗歌的意象创作手法来体现主题思想,同时也运用了诗化意象张力使作品叙述层次丰富。对小说中的诗美的具体体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也对小说中意象、隐喻、象征手法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圣经》是西方文明的基础,它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霍桑出生于一个资深的清教徒家庭,基督教文化也毫不例外地对他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霍桑在他的作品中有意识地将大量的《圣经》原型、典故"移植"到他的作品中来.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撤尼尔.霍桑的创作大多以道德题材为主,往往借助寓意深刻的象征手法,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匠心独具的人物命名,特殊的场景设置以及明暗对照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性恶这一古老而又永恒的主题。《红字》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也是他的艺术天才达到空前高度和深度的作品。笔者拟评析奇林沃思这种鬼性与人性合为一体的形象起源并给予奇林沃思客观地、全面地评价。  相似文献   

17.
《红字》的读者深受霍桑对三位主角截然不同的描写影响,认为齐灵渥斯是罪恶最深厚的罪人,而他的诸多正常人的权利及人性需求却一直得不到理解和支持。由于霍桑矛盾而狭隘的宗教观,以及他对该人物存在一定的偏见,从而形成了笔下丑恶的魔鬼:齐灵渥斯。  相似文献   

18.
<拉帕西尼之女>是纳撒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故事围绕着女主人公贝雅特丽丝的毒性展开.虽然贝雅特丽丝的身体充满毒素,但是她却拥有一颗天使般的灵魂.在霍桑看来,身体的毒性只不过是一种凡人的幻觉,灵魂的毒性才是真正的邪恶.灵与肉是可以分离的.  相似文献   

19.
以霍桑的《好小伙布朗》中的人名翻译为分析文本,通过演绎和归纳方法的综合应用,讨论翻译中的信息缺失、其成因以及补偿方法,在总结各种补偿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以创补失"和影视翻译中的建设性观点,从新的角度探索信息缺失的弥补方法。  相似文献   

20.
探讨美国黑色幽默小说与存在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 ,从哲学的高度研究美国黑色幽默小说产生的历史背景、写作特点及主题 ,并从较深的层次上挖掘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社会意义和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