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有人说《周易》是伪书,你的看法……。我是在1994年发现《周易》是伪书的,为了慎重起见,我不得不耐心地钻到古书堆里去查找自关证据。在掌握了充分的证据材料的基础上,我把研究的结论献给读者。为了理直气壮地说“《目易》是伪书”这五个字,我准备了远远超过五万字的证据材料。请问《周易》的作者是谁?据《史记》的记载,《周易》的经文(即卦辞、爻辞)是周文王所作,《周易》的《彖传》、《象传》、《系辞传》、《说卦传》、《文雪》是孔子所作。绝大多数的后人,相信《史记》的记载。那么《周易》的真正作者是谁?我认为:《周易》…  相似文献   

2.
捡来的家·寻找剥削我的老板·有捷径吗? 通向地狱之路·除了邮筒都和我无关  相似文献   

3.
美国《读者文摘》的几名编辑对美国公民捡到失物后的处理情况进行了一次较大范围的实验研究。具体方法是:研究者每次都在一只钱夹内放入3张10美元,1张20美元的现金及一份有失主姓名、本地住址与电话号码的证件,故意把它放在某一公共场所,调查公民对失物的处理情况。这一调查进行了120次,在美国范围内分别选择三个大型城市、三个主要城市的郊区,三个中型城市以及三个小城镇,在每一类型的地区分别进行10次测试,测试地点分别在停车场,购物中心、饭店、加油站、办公楼以及人行道上。上述调查虽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但却是在…  相似文献   

4.
你相信谁?     
《社会》1997,(2)
  相似文献   

5.
哲学家通常认为哲学是不受地理、文化或历史限制的科学,认为哲学的问题和理论是有普遍意义和放之四海皆准的。所以,“有一种美国哲学吗?”这个问题本身可能显得是矛盾的。但是鉴于各国不同的文化状况在形成各国哲学的思想风格、基本设想和认识兴趣方面起着极大作用,故仍可说确有一种美国哲学。美国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称为美国哲学  相似文献   

6.
美国经济从八十年代开始越来越为景气循环的时好时坏而苦恼。从历史上看,美国经济本来并不是通货膨胀型的经济,在本世纪,除了战争时期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以外,物价水平大体以平均2%的年率增长。但是从1975年开始,通货膨胀加速,通货膨胀率1980年为12%强。失业率从7%  相似文献   

7.
柴静 《东西南北》2010,(9):36-36
沃尔特·克朗凯特,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前任新闻播音员,被誉为“美国最受信任的人”。2009年7月17日去世,享年92岁。  相似文献   

8.
美国《哈泼斯》杂志1985年2月号以《我们需要一项工业政策吗?》为题发表了一篇由5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就这一问题进行座谈的记录。这5位经济学家是M.弗里德曼(哈佛大学教授,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C.L.舒尔茨(卡特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B.布卢斯通(波士顿大学经济学教授,  相似文献   

9.
近日报载,原计划在北京拍卖的四件国宝级的文物,被证实一件"战国至西汉年间九镶带钩"和两件"东汉御用漆器"为赝品,另一件"春秋四羊青铜器方壶"的鉴定工作尚在进行中。总估价达7210万元人民币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作为国家财富的科学家越来越多地涉及政治问题和国内外事物。政府利用科学奇迹玩弄花样,使科学成果变为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控制权,因此,社会要正确了解科学事业,评价学术机构。美国科学家由于专业基础、所属学术团体和工作性质的不同,政治态度有很大差异。科学家的政  相似文献   

11.
医生与病人,谁是上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的年代,在人们的记忆中,掌握医疗资源的医生与享受免费医疗的普通病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医生是病人的上帝,是病人医疗资源的施予者。在实行了市场经济的今天,当一部分人要自己花钱看病,也就是说医疗过程事实上已成了医疗消费过程,那么,作为医疗消费者的病人,他还认可医生是他的上帝吗?  相似文献   

12.
同居作为年轻男女开始住在一起的经验,正在取代着婚姻的神圣誓盟。美国90年代最终走上红地毯去举行婚姻庆典的新娘,有一半已经与男朋友同居过了。在美国“离婚爆炸”年代(70年代)里出生的孩子,今天已到达结婚年龄。他们认为,同居是一种好办法,它既可提供婚姻的...  相似文献   

13.
“人文精神”一词1993年开始成为了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语汇。按照心理学上心理代偿功能的说法,人们所想的、所说的,其实就常常是人们所缺的,往往是食不果腹的人才会去做大块朵颐的幻梦。因此人文精神作为被学界论及的话题,也就显示出它可能面临的匮乏,而学界的普遍认识也确实是这么来看待的,并进而提出了应重建人文精神的命题。这里其实是涉及到了两个实质性的问题。一个是人文精神是否匮乏,第二个是人文精神能否重建?这两个问题是紧密相关的,但它们毕竟涉及到的是不同的方面。我们先从第一个问题来看。人文精神是否匮乏,这其实又涉…  相似文献   

14.
15.
很多人愿意相信并认为自己有过心灵感应的体验。我们为什么相信心灵感应?心理学家的解释是:我们需要相信它!数据:多少人相信?非常相信和有些相信:36.0%;"不太相信"和"完全不信"的比例总计为42.2%;有20.1%的人选择"说不清楚"。数据显示,公众相信心灵感应的比例相当高。——数据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2年,《第三次中国公众对未知现象等有关问题的看法的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6.
据报载:12个国家特别重点单位居然连续几年在京城某重点大学招不到毕业生。这12家待重单位是国家国防、经济、科技各行业中重点中的重点。京城某重点大学为保证国家重点单位的需要,在今年的毕业分配过程中,加大了毕业生奖励政策的力度,明文悬赏:选择12家特重单位者视学历高低奖励1~3万元。其中本科生奖励1万元,硕士研究生奖励2万元,博士研究生奖励3万元。但令人遗憾的是今年12家特重单位,仍然没有一个人去。毕业生大多选择继续升学深造、出国留学或到三资企业就业。重点大学毕业生拒去国家特重单位一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名牌大学…  相似文献   

17.
一见钟情与美满婚姻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异性间从友情到爱情的发展过程,是一条永恒的心路历程;一见钟情可遇不可求,好好把握吧!在爱恋方式的选择上,一些青年朋友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一见钟情式的婚恋模式总抱有林别的“好感”,个别人甚至会“守株待兔”般地等待他或她的出现。由“一见钟情”而结成的婚姻与家庭,其结果怎样呢?幸福的,有!象《西厢记》里的张生与崔鸳鸯.可谓爱恋、婚姻“双丰收”;苦涩的,同样屯有!比如,《巴黎圣母院》里的那位吉普赛姑娘和“太阳神”(法比),他们也是由“一见钟情”而成婚的,其结…  相似文献   

18.
采访上帝     
苇子 《东西南北》2009,(6):23-23
我在梦中见到了上帝。 上帝问道:“你想采访我吗?” 我说:“我很想采访你,但不知道你是否有时间。” 上帝笑道:“我的时间是永恒的。你有什么问题?” “你感到人类最奇怪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日本有哲学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哲学家来说,最糟糕的,因而也是刁难哲学家的最好方法,恐怕就是提出“什么是哲学”的问题。实际上,哲学家所关心的问题涉及的领域太广泛了——科学、政治、道德、艺术、宗教。总之,哲学家一直以某种形式参与了所有文化活动领域。某个哲学家的兴趣通常总是偏重于某一领域。二次  相似文献   

20.
普通美国人对物价实际七无休止上涨的前景抱有极大的抵触情绪,但大多数人对经济增长的缓慢却视而不见。因为不景气的实际收入(由扣除人口和物价水平的国民总收入构成)只是一些被保留在报纸的商业版中的统计数字,或偶尔在晚间新闻中提及。普通市民是以一种显而易见的方式即生活费的多少来衡量他们的收入的:“去年我的收入增加了10%,但物价也上涨了这么多”,他们继而推论:“只要我们不让物价上涨这么快,我的收入就会有所提高”,并得出结论说:“为了进一步提高收入,我们必须制止通货膨胀。”许多人持有这种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