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儿子学习尚可,作文却糟糕。我曾强迫他写日记练作文,效果不佳。分析原因,是儿子对作文兴趣不浓,强迫只有让他更反感。怎么培养他的兴趣呢?我灵机一动,与其让儿子偷玩游戏,不如引入竞争意识改变他的兴趣方向,把对游戏的痴迷改成对文字的喜爱。  相似文献   

2.
母亲     
她的儿子是一个残疾人,左手没有手掌,脊柱也稍稍有些歪曲。大家都劝她把孩子送出去,她不干。“我的儿子也是一个人呢。”她这样说。因为坚持要这个儿子,丈夫与她离了婚。她一个人带着儿子过日子。她拾过破烂,摆过小摊,给当地供销社挑过脚,在城里做过保姆……日子过得艰难极了,但她没有叫过一声苦,没有喊过一声累。她对儿子非常好,自己不吃,也要让儿子吃饱;自己挨冻,也要让儿子穿暖。儿子很争气,从小学到中学,功课总是年级头几名。高中毕业后,儿子考上了大学。她的负担更重了,生活更苦了,但干劲更足了。大学毕业后,儿子被…  相似文献   

3.
有个全职妈妈,每天开着自驾车接送儿子上学。可惜儿子并不乐意,吵着要乘双层汽车。好在妈妈善解人意,“删简就繁”;让私家车“休息”,放学时常常带着儿子赶公交。说起儿子坐到楼上头排座位时的高兴劲儿,妈妈的神情也变得像个孩子,一脸的幸福如同盛开的鲜花!  相似文献   

4.
这本是一个老套的救父故事,但儿子所表现出的志气和担当让人折服,他的孝心最终感动了上苍,让这个故事有了一个完满的结局:父亲石华昌为了挣钱供儿子读大学,从四川酉阳远赴河北保定打工。  相似文献   

5.
梯子     
毓彩 《老年人》2010,(4):47-47,26
风筝挂到墙头,父亲搬来梯子,让儿子爬上去取。儿子取了风筝刚要下来,父亲却拿开了梯子,说:“你先听我讲个故事,再下来。”  相似文献   

6.
他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因妻子的“出轨”选择离婚。一次偶然,他发现儿子血型与自己的血型不合,便认定儿子是妻子与情人的私生子,竟疯狂地将儿子无偿转让。然而儿子的离开,不但没给他带来丝毫快感,反让他良心备受煎熬。他又开始千辛万苦地寻找儿子。没想到,命运发生了惊人的逆转,并给了他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相似文献   

7.
王琦 《当代老年》2013,(11):9-9
房屋相距30余米,母亲和儿子却鲜有往来。在村委会多次协调无果后,78岁的四川省大邑县王泗镇村民李兰渝向法院递交诉状,将儿子告上法庭。近日,大邑县王泗法庭正式开庭审理此案。在法庭上,李兰渝哭喊“儿子忘了娘”,并当庭下跪,让人动容。  相似文献   

8.
在一家超市里,父亲、母亲、年轻的儿子一家三口在完成了家庭购物计划之后,父亲让儿子将使用过的购物手推车送回到原来的地方。“爸爸,你看到没有,手推车扔得到处都是,没有一个人送还,这也是超市专门雇人负责归拢手推车的原因。”父亲耐心地教导着儿子:“那么,儿子,你认为送还手推车是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导刊》2011,(22):F0003-F0003
怎样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重庆版虎妈”叶腾芬的方法是让11岁的儿子张晋凯卖报。开学就要读六年级的张晋凯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尖子生”.但心理素质差。为了培养儿子的受挫能力.叶腾芬决定让儿子利用暑假时间上街卖报。从7月5日开始.张晋凯每天要批发20份报纸,一直要在街上站到中午才回家.  相似文献   

10.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们雾老早就买了电脑,还装了宽带。只是,我们一直没敢让儿子碰它。一来他年纪还小,二来社会上谈网色变。可自从儿子上了小学三年级后,他的课程表里就多出了一项电脑课。这下,儿子用电脑变成了理所当然,我们想挡也挡不住了。  相似文献   

11.
孩提时,儿子扬着小手对母亲说:“妈妈,我腿疼。”母亲急忙抱起儿子,问:“乖,哪儿疼?”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蹬了蹬小腿说:“噢,不疼了。”但刚把他放下,他就嚷:“又疼了。”母亲明白了:儿子原来是想让她抱。年轻的母亲抱着儿子,亲着他的小鼻头说:“坏宝宝,还骗妈妈呢。”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一脸得意地笑着。这是孩子对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相似文献   

12.
晓红 《女性天地》2006,(5):46-47
下面是一个父亲的育儿体验,为儿子的成长他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回头想想,最让他操心的,还是儿子青春萌动的那些日子。他把他的经验说出来,也许会对那些孩子处在青春期的家长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王婷英 《当代老年》2009,(11):16-17
儿子带着媳妇小娜回来那天,让我高兴得做梦都在笑。这个傻儿子,真是傻人有傻福,别人都说他在爱情方面不开窍,只知道玩电脑,谁知道就这样不声不响把这个清秀的姑娘带到了我面前。  相似文献   

14.
《老年世界》2014,(19):17-17
编辑同志:我儿子长期以来对我们老两口不管不问,我们只靠我一个人的退休金维持生活,老伴又常年有病,生活十分困难。我多次向儿子要赡养费,他都不给。为此,我起诉到法院,法院正在审理。最近,老伴又因病住院,急需交纳住院费和医药费。请问,在法院判决之前,我能否要求让儿子先付给我们赡养费?读者:苏庆荣  相似文献   

15.
一个安静的夜晚,我在灯下看金韵蓉的《女人30+》,一页页翻过去,并没有太大的触动,直到读到“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时,其中的一个细节,让我忽然心疼不已。书中写道,她的儿子不到四岁那牟。全家去一间日本料理店庆祝母亲的生日。儿子很高兴,连续往嘴里塞进两三个寿司,看见儿子这样的吃相,当时情绪正不好的她,就对儿子吼道:“你没吃过饭啊?”  相似文献   

16.
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一则描述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公益广告:老人什么都记不住了,谁都不认识了,但在某一天儿子将其带出去聚餐时,餐后看到餐桌上剩了几个饺子,老人直接用手抓起饺子准备收到口袋里。当儿子尴尬地阻止老人的“丢人’行为时,老人口里清晰地嘟嚷出一句话:“这是留给我儿子的,我儿子最爱吃这个。”在这种场景下,虽然儿子在众人面前显得非常尴尬,但这种在老人所剩无几的记忆中流露出来的对儿子的爱,却让人动容不已。类似这样的残存记忆中的爱的例子,许多人也许只是在电视上看过,但在我们的服务过程中却不乏这样的例子。  相似文献   

17.
陈励 《炎黄世界》2009,(6):60-60
父亲因祸去世,母亲随之瘫痪,短短一个月内,世间所有的苦难都降临在了年仅4岁的儿子身上。儿子看着床上连话都说不出来的母亲,说:“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你饿着。”于是,儿子开始学着煮饭。面条做不了,就煮粥吃。锅台高,够不着,他便踩着小凳,趴在锅台上,时不时被沸出的米汤烫伤小胳膊。常常,家里连一粒米都没有,  相似文献   

18.
阿山 《老年世界》2008,(16):20-22
父亲猝死 孙儿好心瞒祖母 今年78岁的老妪吴玉花家住湖南省新晃县城郊。她一生坎坷,由于父母早亡,为了照顾可怜的弟弟成家立业,她直到30岁时才找到婆家。婚后几年,由于丈夫体弱多病,生下的几胎孩子都未能成活。直到儿子杨明佳平安降生,才让她的心踏实下来。从此,夫妻俩将儿子杨明佳当成掌上明珠,为了儿子,两人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相似文献   

19.
《当代老年》2009,(3):4-5
为了让儿子在今年找上媳妇,日前,杭州市盐场堡社区63岁的李老太花费上万元进行了整容手术。  相似文献   

20.
说谎,历来是受人们谴责的,但是,谎言如果说得漂亮,不仅会大受欢迎,而且,还会出奇制胜,创造出别具一格的风采。在六十年代的困难时期,一位身患重病的母亲,为了支持儿子上学,竟然把买药治病的钱给儿子交了学费,当她带儿子到商店给儿子买圆规掏钱时,带出了一张药单,儿子见后,再也不肯让母亲买圆规,并说,没有圆规不要紧,可以借用同学的。母亲为了使儿子能安心努力读书,便说:老是借用别人的学习工具不方便,会耽误学习,你不用担心,那药单是用过了的。听了这位母亲的一番说话,你难道能不动情吗?这位母亲的谎言,不仅可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