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孝顺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而善良伟大的中国父母总是体谅孩子,很少给子女添加过重负担。但时下也有一些“啃小”族,他们抱着“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的观念,不断向子女提各种高要求,有的则在孩子之间“杀富济贫”……  相似文献   

2.
杜利人 《老年世界》2008,(20):14-16
所谓的“啃”老,也就是吃老、靠老。说到“啃”老,传统的方式多指物质和经济上的,比如大额的结婚费用由老人支付,等等。而今,“啃”老已不再单纯指经济上的,它已延伸至学术与专业、求职与工作乃至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由于就业、生存压力等诸多因素造就不少“啃老族”,从最初颇受争议到如今渐渐被理解,“啃老族”似乎已经淡出了人们关注的视线。而近期,与“啃老族”相反的另一类被称为“啃嫩族”人群又成为了众人热议的焦点。虽然对于“啃嫩族”,目前定义尚不明确,可泛指那些能自食其力,却过分依赖儿女的父母族群。  相似文献   

4.
《现代交际》2005,(8):10-10
吝啬,原本是一种备受鄙视的品质,可是最近在法国和其他国家一些城市涌现出的新“吝啬一族”似乎给“吝啬”以全新诠释:他们在日常开支上非常节省,但在文化娱乐消费上却从不斤斤计较,他们的吝啬,已经洗清了“葛郎台式”的贪小便宜和死守财富的恶名。而在上海,作为“吝啬主义”的追随者,一些女性成为她世纪新生活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5.
新职业被称之为“361行”。行行出状元,活跃在“361 行”的“新职族”是如何看待新职业的?他们的从业感受如何?如何才能入职新职业?新职业的职业前景如何?就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部分“新职族”。他们告诉记者,一不小心成了“新职族”,但行行出状元,“361 行”里有精彩,他们喜欢自己的职业。  相似文献   

6.
罗雪挥  孙冉 《现代交际》2005,(12):10-11
传统上人们以经济独立作为长大成人的标志。但如今中国出现了NEET族,即年轻不就业族。他们主动或者 被动放弃了谋生意欲,长期寄居在亲人的屋檐下,“长大不成人”是这些“成年孩子”及社会面临的共同尴尬。2005 年春天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中联的一份提案使得中国NEET群体浮出水面。 江中联在《关于积极稳妥安排“新失业群体”的建议》的提案中指出,“新失业群体”数量已经超过下岗职工 等“老失业群体”,这是人们首次在一个较高的层面关注到中国NEET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职业被称之为“361行”。行行出状元,活跃在“361行”的“新职族”是如何看待新职业的?他们的从业感受如何?如何才能人职新职业?新职业的职业前景如何?就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部分“新职族”。他们告诉记者,一不小心成了“新职族”,但行行出状元,“361行”里有精彩,他们喜欢自己的职业。  相似文献   

8.
当人们还在讨论"啃老族"这个话题时,另外一种现象——"啃嫩族"又在都市乡村出现了。所谓"啃嫩族",就是父母尚在中年且身体健康,却不顾现实情况把后半生的希望完全放在子女身上,将养老的重任过早地赋予给初涉世面、尚不富裕甚至生计艰难的子女,向他们要吃要喝,要钱要物,一句话,就是对子女过早和过分依赖。  相似文献   

9.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这恐怕是所有老年人共同的心愿。笔者近期在农村采访、调查时发现,当前农村中一些老年人的境况却令人忧虑,他们心目中的“三有”心愿还大都停留在纸面上。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两亿多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务工,其中大部分为来自农村的“农民工”,他们为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城市经济和社会非常需要他们的劳动力,但在最初,城市并不情愿全方位地接纳他们,不情愿向他们全面提供城市人所享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待遇,导致他们在城市里的就业、生活和其他各个方面遭遇很多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导刊》2012,(20):46-46
江苏省为做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将大力推进“农村老年关爱之家”的建设。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和农村青壮劳力向城市的快速转移,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日益引起社会关注,而农村的养老矛盾也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2.
《老人世界》2014,(10):60-60
他们起早贪黑,悉心照顾新生的婴儿;他们往返奔波,接送孙子孙女上学;他们做好饭菜,等待着儿女回家;他们一面享受着天伦之乐,一面承受着外人难以理解的孤独与烦恼……含辛茹苦将儿女拉扯大,本该在熟悉的故土安度晚年的他们,为了孩子又开始漂泊异乡,成了“老漂族”。近年来,“老漂族”在各个城市都不断壮大,汇聚成一个特殊的群体。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各异:医疗保障不足、难以融入新城市等问题,都让这些老人的城市生活面临着不小的难题,如何让老人不再面对漂泊之苦,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养儿啃老     
何惜薇 《老年世界》2009,(19):28-28
“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在中国,这一系列形容词说的是一个正日益扩大的群体,也就是“钱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父母的“啃老族”。  相似文献   

14.
“傍老族”也称“啃老族”,是指在学校毕业后不寻找工作,赋闲在家,衣食住行全靠父母的一些年青人。这部分不在业的青年中,有一些在继续参加各类学习,有的准备复习考研,有的参加有关培训准备考各种技术证书。但确实还有不少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打发日子;有的日日与麻将为伍,生活虽不宽裕,但也觉得过得轻松,乐此不疲;或是到处游荡,潇洒自在。对这一现象往往是社会急,家长急,而他们自己不急。国外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的状况,如欧美称之为“袋鼠族”,英国、日本称之为“NEET”  相似文献   

15.
张国鹄 《老年人》2011,(7):27-27
我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这种爱好几乎可以说是与生俱来,且"年既老而不衰",甚至"老而弥笃"。我从牙牙学语就翻看《绣像三国演义》,待略识之无便贪婪地啃"绣像"本的正文和所能得到的书籍了。书自然不是用来啃的,但我却每每啃得津津有味,废寝忘食。  相似文献   

16.
以画说世     
《中国社会导刊》2010,(17):10-10
闲人群落 在各大发达城市的免费休闲场所,都有许多不老的养老人群。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原因使“红卫兵年代”的他们成了“撑不着、饿不着”的“闲人”。他们靠退休(或提前退休)金生活,他们有技术却在再就业行列之外,只好“攒堆儿”唱歌跳舞、下棋打牌……其实,这个闲人群落对社会还有很大的“可利用价值”,只是社会缺乏对这部分资源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总是乐观面对一切,每件事他们都能看到积极的一面,他们就是“向日葵”族。其实,人人都可以成为“向日葵”一族,让我们从以下步骤开始吧。  相似文献   

18.
根据年龄划分,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两代城市外来工。第一代生于50、60年代,他们于80年代或90年代初进入城市;第二代生于80年代,于90年代末或新世纪初进入城市,生于70年代的农民,则属于其中的过渡一代。如今,第一代外来工大都已经返回农村,而构成今天外来工主体的是“新生代外来工”,除了户口簿上的“农业”二字,他们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职业已经基本无关。他们不再如父辈一样能吃苦节俭,不愿再回农村——然而,他们的根也不在城市里。  相似文献   

19.
他们常年穿梭于大排档的餐桌间,他们的眼神时刻盯着餐桌上的残羹剩饭。他们是隐藏于都市之中的“吃剩饭族”,每天靠吃别人的剩饭充饥。(《北京晨报》11月1日)从表面上看,“吃剩饭族”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悲哀,有那些剩下满桌饭菜就“潇洒”而走的食客,才能有“吃剩饭族”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20.
《金色年华》2013,(4):18-21
从“回力”球鞋变身欧美潮牌,到“国民床单”意外走红网络,随柑“同民怀旧”情绪的日渐浓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将目光锁定在那些久违了的老围货身上。而这些大多流行于上世纪的老圈货。如今又卷土重来,在众人的追捧下掀起了…股强烈的老国货购买和收藏浪潮。它们在欧美市场翻身成为时尚,卖到很高的价格,老国货的“回潮”是集体怀旧的投射,而不仅仅是时尚潮流的简单跟风、复制。事实上,有不少伴随我们长大的“中国经典”品熄都已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他们中有的也许不会再“复出”了,但这些国产经典老品牌会永远“生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正是他们见证了整个国家历史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