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穿心米线     
乔叶 《金色年华》2007,(6):50-51
对于一对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而言,如果家庭生活水平很一般,那么爱情生活的消费自然而然就会显得有些拮据。所以他和她每天散步时最大的享受,就是去校园东门口的那个卖米线的小店里吃两碗米线。  相似文献   

2.
云南的风味面食——过桥米线,久负盛名。一到昆明,友人便对我说:“到昆明不品尝过桥米线,就等于没到昆明;品尝过桥米线,不到‘过桥都’就等于没有品尝到正宗过桥米线。”云南人所说的“米线”,其实就是米粉。当地人爱吃米线,就像北方人喜欢吃面条一样,而且米线,品种  相似文献   

3.
正大米作为中国人的主食,最常见的状态是蒸成米饭陪伴我们的一日三餐,低调寻常却不可或缺。最简单的食材往往能做出最惊艳的美食,米除了做成米饭,还能做成米皮、米线、粽子、米团、糍粑、米饼、年糕、锅巴等等。今天,妈咪小厨就带你体验两款"有颜色"的米制品早餐。  相似文献   

4.
周末下午你肚子有点饿,此时你最想吃哪种食物?A.臭豆腐+泡菜B.蛋糕甜点C.干粮饼干D.米线选择A:即使不愿意,基于责任与义务,你也会留下来与对方同甘共苦。  相似文献   

5.
密友小王“跳槽”吃了大亏,悔恨不已:本来在原企业工作月薪3000元,哪知跳槽一次,月薪1000余元;再跳一次。月薪不足1000元。我们常常拿他取笑:你从“米槽”跳进了“糠槽”,原来“吃米”,现在“吃糠”。  相似文献   

6.
二班岗     
董世亮 《老年世界》2011,(22):24-25
上世纪60年代当兵的人都知道,那时条件远不如现在,十分艰苦。记忆犹新的有两件事,一件事是吃“二米饭”。一日三餐,早晚两顿总是“二米饭”。  相似文献   

7.
成都男人     
外地人一到成都,见到街上执勤的警察,一下子就产生一个疑问: “这里的警察怎么都打粉?白嫩白嫩的?”成都的男人细皮嫩肉,这一点不假的。“这方水土养这方人。”成都的确是养人的地方。成都的男人个头普遍在1.70米左右,60年代以前出生的,很少看见有1.75米以上的。他们说话细声细气, 慢条斯理。不急不燥,悠闲自在,逸然自得。“吃点麻辣烫,喝点冷淡杯:耍趟农家乐,打点小麻将……”  相似文献   

8.
重温妈妈菜     
二毛曾是一位诗人,是上个世纪80年代莽汉派诗歌代表成员之一,后弃文从商,经营餐馆,竟成江湖菜的领军人物。在他看来,美食就是诗,“想吃什么?阳光拌豆苗,月亮煮清粥,米线过小桥,再加两支红辣椒。只要你喜欢,我会为你,把春风用来清炒,雨丝下面,落叶红烧。只要你需要,会紧握这把菜刀,下厨到老……”风靡一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也邀请他作美食顾问,并与制片人陈晓卿一起为观众烹制出美味的视觉大餐。  相似文献   

9.
吃饭、睡觉,是两件平常事,却也是大事。我在饮食起居方面,养成了喜欢吃糙米饭、睡硬板床的习惯,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但身体却很健旺,行如风,坐如钟;腰不弯,背不躬。先讲吃饭。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吃饭早已不成问题。现在很多人讲究吃精制优质米(柔软的米),而我坚持吃糙米饭,有时还吃点玉米、高粱、豆类等粗粮,买面条也不买精粉的,只买色糙性硬的。我不吃零食,所以饭量正常,口胃健,有菜无菜、菜好菜歹饭量不变,但是晚餐定量控制。再谈睡觉。许多人现在换上了席梦思床垫,我却习惯于睡硬板床…  相似文献   

10.
《伴侣(A版)》2011,(4):53-53
正最近新米上市,不少市民赶着买来尝鲜。营养专家指出,不同种类的米功效各不相同。吃米最好根据自身需求"量身定米",这样才能吃得美味又健康。  相似文献   

11.
康寿文摘     
《老年人》2011,(9):57-57
米饭加豆等于吃肉 这里的米饭指所有谷物,而豆则是指豆类食品,也包括它们做成的豆浆、豆腐干、豆腐等。这两类食物搭配吃,大大提高了蛋白质的吸收,跟肉的蛋白质一样。“米饭和豆”一定要一起烹调才能发挥最佳功效。比如打豆浆时加些米、煮粥时加些豆子,或者煮米饭煮粥的时候加入豆浆。效果稍微差一点的搭配,是在一餐中同时吃“米饭和豆”,比如吃馒头时配点豆腐干,喝豆浆时再吃个包子。  相似文献   

12.
瘦长的身材,干净、白皙的皮肤;在同样消瘦的脸颊上,架着一副细长的黑色框架眼镜;自然轻松地坐着,一旦说起话来却思维敏捷,语速分外地快……在40岁刚出头的袁彪身上,外科医生的严谨整洁和北京人的随性自自然然地结合在一起。 也许是当外科医生太辛苦了,所以爱吃肉的他怎么也胖不起来。“最忙的时候,一天真的只能吃一顿饭。”为了让自己在手术台前坚持站满几个到十几个小时,他不得不专挑肉和鸡蛋这样高热量的食物吃,以保持体力。“坏处就是这些食物胆固醇也高,我知道它们对心脏健康不好,但累极了还是觉得口味最重要,如果吃得不香就会吃得少,吃少了,体力怎么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三九 《当代老年》2010,(3):56-56
豆浆蒸米饭 用黄豆打制豆浆,去渣,用豆浆替代白水加入电饭锅中煮米饭。味清香,米饭可口,能充分发挥豆和米的营养互补作用。夏天吃这种米饭清爽、滋养而健康。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2000,(11)
叶永应, 1897年农历十月十四日生于湖南长沙县石山乡,现住宁乡县城。  他身高一米七,年轻时身材魁梧,力气大,一餐能吃一斤半米,旧社会靠给人抬轿子维持生活,解放后务农。如今,老人还特别勤快,黎明即起,一天到晚很少闲着。  他饮食随便,与家人同吃,没有特殊的要求。百岁以前,他一年四季都洗冷水澡。夏天打赤膊,下雨身上不沾水。冬天穿单衣,寒冬腊月不怕冷。现在行动自如,腰杆笔直,两眼有神,生活自理。邻居夸赞老人性格温和,为人厚道,极好相处。爱洗冷水澡的寿星叶永应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说身在福中不知福。这句话对那些身在福中而不知足的人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对像我这样的芸芸众生也许是一种提醒和正告。我是一个吃得苦的人,苦尽甜来,能够知福知足,懂得珍惜。我从小特别喜欢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力为我交学费,我是靠“奖学米”才读完初小的。记得发蒙的那学期我得了第一名,老师宣布奖励5升米。我没带米袋,老师说留作下学期抵学费。就这样,初小4年我都是靠了这“奖学米”才熬过来的。因为有了这点读书的天赋,便被乡邻们送了个“凡先生”的雅号。现在人已双鬓飞雪,回乡时乡亲们见了我还是这般叫…  相似文献   

16.
汤军 《中外书摘》2010,(2):77-79
国人以食为天,可见天上是可以掉馅饼的。谁都要吃饭,每天三顿,和谁吃都是吃。早饭和亲人吃,中饭和同事吃,晚饭和朋友吃,这是基本规律。吃,渐渐演变成一种爱好、一个文化、一类文明。日本人生着吃,西方人烤着吃,中国人煮着吃。如此不同的吃结构产生了各自的食具,进而是武器。  相似文献   

17.
王吉卿,1898年农历七月十八日生于湖南益阳市桃江县水口乡禁牌村。老人住的是依山傍水的独家小院,门前梯田层层,屋后翠竹满山。他14岁跟人学篾匠,此后以这为生,吃百家饭,免疫力强,一生无病。他身高一米七,手脚粗壮有力,80岁能下田操犁耙,90岁能上山砍柴火,100岁以后还能种蔬菜。老人喜抽烟,不喝酒,喜吃软食,荤素不限,一日两餐自己烹煮,生活费由儿女供给,政府也给予关照。老人现在无忧无虑,安享天年。篾匠寿星——王吉卿@李明玉  相似文献   

18.
三个爸爸     
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分开了,她被判给了母亲,是由姥姥一手带大的。她这里说的"三个爸爸",一个是姥姥口中的爸爸——太好,一个是妈妈口中的爸爸——与姥姥描述的完全相反,另一个则是她自己见到的爸爸——姥姥说:"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肚子,这叫帮人;一锅米你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姥姥因为我没有"父爱"而格外地心疼我。看着邻居的父母双双拉着孩子的手  相似文献   

19.
秋季润燥粥     
苏茯薏 《老年世界》2014,(17):42-42
中医养生学家提倡在秋季早晨多吃粥,因为粥的主料多是大米或者糯米,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泻秋凉、防秋燥的功能。糖尿病患者早晨不宜喝粥,因为粥的加工时间相对较长,米中的淀粉有些分解成了短链的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会很快分解成葡萄糖,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我们介绍几款好做好喝的粥品、代茶饮,它们都有健脾润燥的作用,帮助大家健康度过干燥秋季。  相似文献   

20.
今年初,西安市第92中学初二一个班发生集体服用安定药片事件。那天下午,正在授课的教师发现有些孩子昏昏沉沉,原来他们听说安定片中含有吗啡,吃了可以提神,课前便你几片我几片吃起来,最多的吃了60片。校方随即将学生送往医院,才使他们全部脱险。此事只是我国药物滥用现象中的一例。可以说,人类现在正面临药物滥用的挑战。1989年12月,美联社对六大洲12o多个新闻机构进行了一次关于该年世界十大新闻的民意调查。结果“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吸毒或药物滥用问题及伴随而来的暴力”位其中。我国情况也并不乐观,据了解,近零米,各类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