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诗的象征     
<正> 象征,本来是“自然的人化”的一种形式。在历史的最初年代里,原始人不把自己和自然分开,他们常常把自然力量加以人格化。原始人认为,人类除了肉体之外,还有不死的灵魂,其他自然物也是如此。这种“万物有灵”论的思想,导致了图腾崇拜的产生。图腾崇拜的对象,大都是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在原始人的心目,这些被崇拜的自然物,实际上被赋予了另一种意义。例如,古埃及人以鹰为图腾,把鹰看成是神鹰,认为它是一种保护神。  相似文献   

2.
“一切宗教的信仰,皆因灵魂观念而起,一切宗教的神灵,皆为灵魂观念所化,而所有这一切都发端于原始人对于生死、梦幻等生理一心理现象不可避免的无知。”~①按照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和宗教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的看法,宗教起源于万物有灵。泰勒认为,原始人根据睡眠、出神、疾病、死亡、梦幻等生理心理现象的观察,推论出与身体不同的灵魂观念,然后把灵魂观念应用于万物,产生了万物有灵论;应用于死去的祖先,产生了祖先崇拜与纯粹神灵观念;应用于非生命的自然物,产生了自然神和自然崇拜;以后发展为种类神崇拜和多神教、至上…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女性文学写作阵营中,陈染卓尔不群,她主张的个人化写作曾引起批评界的众声喧哗。她的女性文本常常以个人独特的生存体验折射女性集体的生存体验,女性意识比较纯粹。陈染尊崇越是个人的越是全人类的,在创作中她始终保持着内省的姿势,将思悟作为一个个人自身的价值,寻索着人类精神的家园,从而力求抵达“如同飞着”的文学境界。  相似文献   

4.
传统哲学的当代意义,其真实的根据在于哲学问题的人类性和哲学思想的独创性。作者认为,传统哲学的当代性,首先是根源于其深层的、深厚的、深刻的人类性,因此越是人类的,越是当代的;其次是源于对人类性问题的时代性课题的理论自觉,因此越是自己时代的,越是当代的;再次是源于对人类性问题的个体性求索,因此越是具有独创性的,越是当代的。  相似文献   

5.
论维柯的诗性语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语言与原始人的思维是同一的,原始的语言即诗,它具有情感性、意象性和描绘性等特征,并以诗性形式影响和构筑着原始人的各种活动,从而成为人类社会最主要的生活向导。维柯的诗性语言观是西方20世纪语言学转向的先声,是对人文主义修辞学传统的捍卫。  相似文献   

6.
朱全国 《理论界》2007,(4):199-200
隐喻与文学关系紧密,是文学存在的根基之一,本文从原始语言及其运用入手,基于语言与思维不可分割的关系,分析了原始语言与隐喻的密切关系,认为隐喻与语言的产生是一致的,即隐喻产生于原始人的原始思维之中,是原始人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它同时也体现出情感性、整体性与相似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小说中的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话语、民间伦理话语、原始人性话语和原始自然意识组成了民间话语的基本结构,对此,我们应该在现代性话语重建的基本关怀下进行相当切实的审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皮亚杰如何把儿童与原始人之间的类比同科学历史理论联系起来,也就是分析了皮亚杰对海克尔重演律的理解,重演律认为个体发生重演了种系发生。通过这一分析,我们再现了皮亚杰如何形成和表达他的逻辑地位概念。换言之,我们试图再现皮亚杰的未被对象化的选择和立场,它们决定着他科学和认识论著述中的逻辑概念。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哈国的权力分享和分配既不公平,也不公正,高层权力部门极端哈萨克化,俄罗斯人被排挤出权力核心,其他少数民族尽管有强烈的参政意识,但他们基本处于权力的边缘.这种权力结构严重影响着哈国的民族关系,影响着社会的团结和稳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赫哲族的日月星宿神话、山川树木神话、风雨雷火神话的分析,认为该神话是原始人想像的产物,是自然崇拜结果,反映了民族文化特色和赫哲族先人的原始思维。  相似文献   

11.
三、主体观念的发展道路原始人的主体观念,就是原始人关于自身的观念,包括他们对自身智能、感情、意志、力量的认识和体验。原始人正是在这些方面表现了自身的主动性或能动性,因而表现了他们在自然界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如前所述,原始人的主体观念产生于他们制造工具的...  相似文献   

12.
真理意识十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理意识十论董玉整真理意识是人们关于真理的意识,是人们对于真理的态度、观念、信念等等心理品质的集合。真理意识的层次和性质,内在地规定着人们掌握真理、运用和发展真理的进程和状态,内在地规定了真理的现实运动和现实价值。因为,真理意识是真理向实践运动、真理...  相似文献   

13.
假如说,诗性人生是魏晋美学的第一个发现,那么自然山水则是魏晋美学的第二个发现。1 自然山水是诗性人生的合乎逻辑的继续。我过去曾经剖析:从先秦美学到魏晋美学,潜蕴着一个从本体视境到价值取向的嬗变,亦即从自然本体到艺术本体的嬗变。诗性人生正是这一嬗变所带来的第一个发现。那么,事情是不是就到此为止了呢?显然不是。在这里,至关重要的是:在中国美学,所谓审美活动(艺术、诗性)截然不同于西方美学所指的内涵。不是“适人之适”,而是“自适之适”。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的内涵并非自由,而是自在;并非价值生成,而是价值消解;并非“为学日益”,而是“为道日损”。因此,正象我们在陶渊明那里所看到的:越是自在的就越是美的,越是自在的就越是诗性的。人生的审美化就是人生的自在化。这样,  相似文献   

14.
邬焜 《学术界》2006,8(5):99-108
科学越是试图对宏观以外的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科学就越是需要首先预设存在一个自在的外部世界的本体论前提。正如不能因为科学的相对性而拒斥科学一样,也不能因为自然哲学的相对性而拒斥自然哲学。唯物本体论方法要求我们从自然本体的角度,以自然的名义表述自然。综合的系统观念不应当预设任何形式的实体的先在性和本源性,而应该强调所有事物都是在特定关系与过程中综合建构和生成着的综合体。价值现象并不仅仅与有目的系统相关,目的本身也并不是价值,仅仅是在价值选择基础上所产生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宗白华对中国艺术的空间意识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周易》和道家的思想中为其寻找文化的根源,认为《周易》的宇宙时空观和道家的空间意识是中国艺术时间化的空间观的根据,分析了中国绘画、书法、建筑等的空间意识,阐释了中国艺术的空间意识是一种时间化的空间意识,这也正是中国艺术的基本象征物。  相似文献   

16.
通常人们认为,符号的认识功能仅只在于它是人类借以传递、存贮和加工信息的主要手段。符号的认识功能无疑是包含这一方面的。但是,符号是主体和客体之间认识关系和本身得以确立和实现的中介,因而符号的主要认识功能应是分化功能、内化功能、社会化功能与信息化功能。 一、符号的分化功能 主、客体之间认识关系的确立是以主、客体二者的分化为先决条件的。主、客体的分化不是与人类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同步发生的。外部世界客观存在着这个经验事实并不构成主、客体分化的前提条件。事实上,原始人所感知的外部世界与我们所感知的物理世界全然不同。对原始人来说,纯物理的现象是没有的,每个存在物、每种自然现象都具  相似文献   

17.
第一编远古时期的文学第一章概述布依族同其他民族一样,经历过漫长的原始社会。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现今布依族地区就发现了“猫猫洞文化”、“穿洞文化”和“飞虎山文化”从“猫猫洞文化”和“穿洞文化”遗址发掘出来的旧石器末期的文化遗物证明,距今一万多年以前,在现今布依族地区就有原始人居住。那时候,这些地区群山巍峨,河流婉蜒曲折。山上有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栖息着牛、鹿、象、麂、野猪等动物;河里长着青绿的苔藓植物,鱼的种类也相当繁多,原始人除了部分采集外,绝大部分是靠渔猎生活。他们的生产工具与同期其他  相似文献   

18.
网络与真理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玉整 《学术界》2005,(1):106-114
本文认为 ,真理意识是人们对于真理的态度、观念、信念等等心理品质的集合 ,是人们对于真理的自觉。在网络时代 ,一方面真理意识出现了分裂 ,表现为真理虚拟化、瞬间化、点击化、程序化、克隆化、片段化和多元化的特征 ;同时 ,真理意识也出现了整合 ,表现为真理无界化、契约化、群体化、管理化、实践化、社会化和整体化的特征。这种真理意识的分裂和整合实际上是同一个真理发展过程的两个方面 ,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正视这个过程 ,对于我们理解网络时代真理生成、存续、运演、发展和拓展的轨迹 ,在更加广泛的意义上理解真理的意义与价值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冯举 《天府新论》1994,(3):32-36
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冯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两者之间决不是互相排斥,而基本上是互相促进的。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20.
贺兰山岩画式样结构的特点是简单 ,不同式样之间的区别不大 ,主要是借助于逐渐增加一些附加成分而完成。岩画式样结构的这一特点及其由简趋繁的演变规律 ,说明大部分贺兰山岩画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作品。原始人逐渐萌生的追求岩画形式感优势的意识 ,是贺兰山岩画式样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