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族的民俗文化金聪“本主”崇拜是白族民间传承最久远,最广泛,也是最能体现民族凝聚力的群众性民俗活动之一。白族“本主”崇拜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现今有的村寨本主依然是山、树、蛇、龙等。随着历史的发展,“本主”崇拜溶进了对英雄人物和为本民族...  相似文献   

2.
“绕三灵”是大理白族独有的民族节日,更是白族传统民间文化的大合集。“绕三灵”仪式活动中的白族舞蹈作为白族文化符号载体和民族表征,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本文以舞蹈人类学为理论基础,以“绕三灵”仪式活动中的”舞蹈”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产生、发展的历史面貌,望对今后“绕三灵”的发展与传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贵州高原苗岭山区是苗族和侗族的聚居地,那里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森林。被誉为“苗族村寨博物馆”的雷山县郎德寨,森林覆盖率高达75%;一些偏远村寨的森林覆盖率甚至比郎德还高。这一方面要庆幸苗侗民族慧眼识珠,选中了这样一方风水宝地作为自己的生息之所;另一方面又得益于苗侗民族古已有之的环保意识——这种意识,经过多年的积淀已形成为一种文化,我们不妨称它为“树文化”。事实上,苗侗民族的树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表现在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4.
我的民族白族是一个有着4000年悠久历史的民族,也是自古以来就居住在以洱海为中心的滇西高原湖泊群边的土著居民之一。我们民族崇尚白色,自称“白”、“白人”、“白子”。白族不仅是洱海地区的土著居民,而且是这一带种植水稻的古老民族。我们的先民居住地区虽然地处横断山脉,但雨量充沛,草木茂盛,还有多种金属矿藏供人冶炼、制作工具。这有利的地理环境成为古人类最理想、最美好的生息繁衍之地。但人类日渐发展,进入文明社会以后,  相似文献   

5.
知识荟萃     
“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白族喜爱的住房组合形式.照壁又雅称“文壁”,它象一面大屏风竖立在大院一边,俨然可观.在那白净的粉壁上,有“鸟语花香”、“紫气东来”、“清白传家”、“毓秀群芳”等墨题,书法流畅,寓意清雅. 白族照壁在建造上要与主房协调,位置要适当,和全院相映成辉.在造型上,要力求达到最理想的民族美学境界.有些民间建筑师,要用毕生精力来研究照壁的建筑艺术.有一种叫“一高两低”的照壁形式.“一高”是  相似文献   

6.
桑植白族文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植白族,七百余年前落籍桑植以后,与当地汉族、土家族、苗族互相学习、和睦相处,却仍然保持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桑植白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民族主体精神的表现,它始终维系、协调和推动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反映着白族的整体精神面貌和根本性格。一、整体意识白族人民认为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有维护国、族、家整体利益的义务,整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为了整体利益,个人不惜牺牲以赴,个体的价值通过整体利益实现。白族谚语这样承传:“有天才有地,有国才有家”、“志士保国、庸人护家”。《武陵谷姓白族志·先训》中载有这样两条:…  相似文献   

7.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张炯,邱宏光白族,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最古老、文化最发达的民族之一。白族自称“兹”、“尼”、“伙”,意为白人。春秋战国之际的“”,西汉史籍中所说的“”、“昆明”,三国两晋时的“”、“爨”,唐宋时的“白蛮”等,一般认为是白族的先民”...  相似文献   

8.
汉族人口进入云南很早。两汉,就有大量的汉人进入,但魏晋期间,进入云南的汉族与当地民族迅速融合,处于“夷化”过程之中。唐宋时期,云南有南诏、大理地方民族政权,它们都是白族建立的政权,这一时期既是云南白族形成、壮大和发展的时期,也是云南汉族的“夷化”进一步加深,出现“白族化”倾向的时期:一方面表现为唐以前进入云南的汉人与当地民族融合为“白蛮”,成为白族形成初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唐宋时期仍有几十万汉人由于战乱、饥荒流落或市诏。大理政权的掳掠进入云南,但他们地位低下,没有政治权力,缺乏经济基础,被南诏统治者分散杂处于当地民族中,极易被融合和同化,最终基本被融合到白族之中。元代,云南重新回到中央政权的直接统治下,又有大批的汉人以镇守军队、统治官吏和商旅流民的形式进入云南,他们地位较高.有政权力量保护,加上元代云南实行了与内地基本一致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生产关系和儒学文化氛围与内地逐渐接近,进入云南的汉人能够终元一代“保其世籍”不改,标志着云南汉族“白族化”倾向的基本中断,走上了与云南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民间歌谣蕴藏极其丰富。如藏族的“鲁“、壮族的“欢“、白族的“白曲”、苗族的“飞歌”、布依族的“笔管歌”、瑶族的“香俚歌”等都风格各异,色彩纷呈,高昂豪放的曲调,受到了各民族群众的喜爱。在此,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鲜为人知的回族民谣,即传诵于陕西回族民间的“曲儿”。  相似文献   

10.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各具特色。但仍可以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种: 歌舞式即通过对歌、舞蹈和既歌又舞等方式,男女青年进行谈情说爱。它流行于壮、白、土家、苗、畲、佤、傣、侗、京、拉祜、哈尼等等民族,是一种普遍盛行的恋爱方式。对歌式又可分为直接口头和间接奏乐对歌式。前者如壮族“三月三”和“赶风流”、苗族“香炉山上爬坡节”、侗族“行歌坐月”等;后者如土家族“吹咚咚奎”、白族“吹叶唤情人”、苗族“芦笙节”、傣族“吹金竹笛”等。青年男女通过舞蹈和载歌载舞谈情说爱,是我国许多少数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并且有些还接近现代交谊方式。譬如布依族传统节日“跳花会”期间,男女青年身肴盛装,欢聚于跳花场,吹“嘞友”,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开发对于中国民族地区传统文化资源而言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的有效手段,符合民族文化变迁规律,更是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一个千年古村——诺邓白族村的发展为例,在保护诺邓白族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瑰丽的自然景观中,探索诺邓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旅游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湖南西部民族地区主要包括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与张家界市在内的少数民族地区,共辖24个县、市、区,630个乡镇。该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等。1999年该地区GDP为326.76亿元,仅占全省总量的10%;人均GDP为3649元,为全省人均GDP的71%。湘西地处武陵山区,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社会等原因,湘西是我国有名的“老、少、边、穷”地区。面对进入21世纪、加入世贸组织、西部大开发等机遇与挑战,如何加快这一地区的发展就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新时期,湘西民族地区应选择新的发展战略,其中的战略思路之一就是加快发展民族旅游业,民族地区要努力使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火把节,是云南彝族、白族、纳西族、傈僳族、拉祜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古代又称其为“星回节”。关于它的起源,各民族说法不同:彝族是为除虫害、庆丰收;彝族支系撒尼人则是为庆贺撤尼英雄用羊角火烧死欺压撒尼人的魔王;白族是为纪念白  相似文献   

14.
白族花俗     
生活在云南滇西北地区的白族,是个喜爱花卉的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白族祖先以花卉为载体,创造出的“花语”和“花饮”,堪称花俗文化中的两大奇葩。 花语 花语,是人们用一些花花草草的表征、内涵来表情达意、沟通心扉的无声文字——它通过约定俗成的沿袭传承,成为了一种定型的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花语的“词汇”相当丰富,凡天下的花卉,经人们组合成或花环、或花篮、或兽、或禽、或物的各种图谱,就变成了最富于感情的无声诗章。花语的词汇分为单词——一物表达一种涵意,和复合语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组合成的图谱来表达情意。单词重于表意,复合语词长于传情。丰富的花卉资源,  相似文献   

15.
"民族山乡好气派,特色产业块连块,公路绕山通农家,白族民房亮山寨;民族山乡好气派,千米新街建起来,中烟广场新建忙,百姓生活好自在……"这是2012年2月18日恩施州鹤峰县卫生局13名干部来到铁炉白族乡唐家村修堰塘、促春耕时,大伙儿即兴作的一段顺口溜。近几年来,铁炉白族乡党委、政府一班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举发展旗,打民族牌,走特色路,富白族乡"的总体思路不动摇,抢抓民族机遇,加快本地发展,使年轻的白族山乡呈现出跨越发展的靓丽  相似文献   

16.
居住在云南苍山洱海之间的白族农民,栽培水稻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水稻生产的丰富经验。大米是白族人民喜爱的主要食粮之一。在白族聚居的坝区,一些农村长期保留着“栽秧节”、“栽秧赛”等美好的传统习俗。每当栽秧大忙季节,一丘丘水田里,白族农民随着插秧的节奏,即兴唱起优美动听的白族调,还有人专门弹起龙头三弦,为唱调子的人们起引和伴奏,这时,满田满坝呈现出一片欢悦而繁忙的景象。解放以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十分重视水稻生产。全州水稻产量每年都占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左右,提供的商品稻谷也比较多,水稻生产在粮食生产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  相似文献   

17.
民族内部不同支系对所属民族的认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白族支系那马人的语言、艺术形式等的调查来呈现那马人的族群认同。那马人并非不认同于白族这一民族身份,他们只是根据不同的场合情境选择突出白族身份还是那马人身份。那马人不断强调与大理白族之间的差异是其摆脱和改变群体利益边缘化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8.
火把节漫笔     
节日,是民族的盛典。在中华民族这棵大树上,各民族都以自己独特的节日风俗而大放异彩。我曾经领受过跑马溜溜的山上藏族“转山会”的虔诚;观光过苍山洱海边白族“三月街”的风流;接受过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的洗礼;体验过大小凉山彝族“火把节”的狂欢……这些,都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其中,最为热烈,最为奔放的莫过于“火把节”了!  相似文献   

19.
白族种植水稻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的学者称白族为历史上的“水稻农耕民族”。因此,白族人民的习俗,特别是节日,多与水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绕三炅白族话叫“观上览”,意即逛三个园子。实际上,这是繁忙的水稻农事之前的游春活动,也是栽插水稻前祈祝丰收的仪式。从农历4月23起,一连举行三天。头一天,盛装的男女老少排成长蛇阵,边唱边舞,从苍山五台峰下的喜州圣源寺出发。第二天到洱海边的村庄河涘城。第三天沿洱海边到大理三塔附近的马久邑。三天内晓行夜宿,吹吹打打,边歌边舞。“绕  相似文献   

20.
十月十五日,麦地坪赶庙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俊德 《民族论坛》2003,(11):16-16
农历十月十五日,到麦地坪赶庙会,成为金秋十月张家界白族人最乐意的去处。麦地坪是桑植的一个白族乡,庙会这天,家家户户杀猪宰鸭,用白族人的豪爽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到处人山人海,笑语欢歌,买卖繁忙。麦地坪庙会,也叫“本主会”,是白族纪念本主(即祖先)的一种祭祀活动。据《桑植县志》载:桑植白族始于云南大理。1271年,蒙古大汗对南宋大举进攻,忽必烈派大将兀良合台就地征募了一支二万余人的“寸白军”,不久“寸白军”遭到解散,不少军士流落长江两岸,湖南白族始祖谷均万、钟迁一、王鹏凯等人来到桑植,开荒斩草。三位祖先以狮子岩、錾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