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脑力劳动也是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力劳动是实践,这是公认的。那么,脑力劳动是不是实践呢?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而且也应当包括脑力劳动。在理论上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四化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脑力劳动的实质和作用来看,它理所当然地要算作一种实践活动。我们知道,所谓脑力劳动,指的就是那种以消耗脑力为主的劳动,如管理国家事务,组织生产以及从事政治文化和科学研究等活动。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脑力劳动者可  相似文献   

2.
科学认识脑力劳动的经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力劳动是人类历史上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劳动形式和实践形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共同创造价值和社会财富,同属生产性劳动。脑力劳动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脑力劳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经济活动中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实践含义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的实践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的,人类实践的领域是在不断拓广的,由此决定了作为理论概括的实践概念及其含义也应该随之丰富和发展。目前正在日益广泛进行的新技术革命,就使人们的实践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比如,和信息打交道就越来越成为人们主要的活动方式和工作内容。相反,和物质打交道的,特别是在生产领域中直接引起物质对象变化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则越来越多地被自动控制系统及机器人所代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把实践只看作是客观物质性活动,就会把许多人与信息打交道的活动排除于“实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是建立在现代技术设备和社会分工协作的基础上的。小生产方式下,独立的劳动者控制了整个劳动过程;资本主义时期,产品是由工人共同劳动完成的。机器大生产中,科学技术大规模地进入直接生产过程,劳动者之间就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分工:一部分劳动者在直接生产过程中从事越来越简单的操作,操纵机器从事生产商品(这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另一部分劳动者则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工艺改进、产品开发等脑力劳动。前者主要是着眼于在生产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发挥最大的生产能力;后者则着  相似文献   

5.
(一) 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问题上,以往人们从横向角度看问题、将实践方式区分为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三种基本形式。而笔者认为,实践方式还可以从纵向角度划分为体力型实践、智力型实践和审美型实践三种基本形式。体力型实践是指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处于一定历史时代的人们,依靠自己的体力从自然中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从社会中争得生存权力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于维持生计、创造文明、确实发挥了相当重要的历史作用。智力型实践是指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处于一定历史时代的人们在一定文明的基础上,依靠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工具,在更广的范围内、更深的层次上向自然和社会进军,比体力型实践劳动方式更为先进、劳动效益更为显著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表现为复杂、片面、诡计,有时比较自私,所以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时,把这种实践活动称之为“浪费神经和大脑”的实践活动(《资本论》第3卷,第105页)。而审美型实践是指人类在“整体化”、“全面性”、“终极关怀”的意义上“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实践活  相似文献   

6.
旧石器时代考古是考古学上石器时代的最早阶段,也是人类历史的开端时期。它是研究人类自身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当人类在地球上开始脱离动物界时起,人类从一开始就和第四纪地质结下了不解之缘。第四纪是人类的产生和开始生活的时代,它也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高度发展的时代,人类的出现是这个时代最突出的事件。所以对西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由于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的发展,以及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创立,把人类的思维科学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现代思维科学通过现代科学系统功能,正越来越显示出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控制力量。这种新情况的出现,是否会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性的基本原理呢?这是当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认为:现代思维科学的发展并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基本原理,因为思维活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经济.由于信息化发展和知识作用的提高,出现了产业结构软化,即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和物质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多,例如:对于农牧渔业来讲,由于生物工程技术、遗传工程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应用,使农牧渔业日益向着工厂化、离土化、人口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大大减少了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在工业部门中,由于生产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从产品研究开发设计,加工制造到质量检验的整个生产过程日趋软化,出现了大量由电脑操纵的无人车间、无人工厂,体力劳动者逐渐减少.在社会成员的组成中,由工业经济社会以劳动大众为主体转变为知识经济下的脑力劳动为主.  相似文献   

9.
寇立河 《江淮论坛》2000,2(1):85-86
道德活动同其他任何活动一样 ,有着自己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表面上看 ,道德活动都是具体的、个别的 ,有着各自的动机和目的、过程和方向 ,似乎很难把握住其发展的规律。其实 ,道德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一个方面 ,具有不可否认的规律性。道德活动的历史发展是从个人的朴素情感、直观认识和简单行为开始的 ,循着越来越丰富、理智、内在、复杂和能动的过程不断变化 ,最终成为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方式。从逻辑上看 ,人们对道德活动的认识开始于具体的感性表象 ,经过抽象再到现实的具体 ,这是由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决定的。“历史从哪里开始 ,思想…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人的本质力量外显与体现的成果,是生命力延续的媒介。人通过创造性的主体活动部分地实现着理想目标,在生命力延续过程中完成着一次次的蜕变。人的本质对象化过程同时就是文化活动的大量存在。历史的过程是行动的过程。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恃其感性的活动及在此基础上累积演化的一定的理知行为,寻求着选择着未来的切近或迢遥的路程。人类正在不断增强着的主体意识的支配导向下,去实践并改造经验对象(依次递进的人化自然),最终与动物界脱离,走向文明的历程,迈向文化的阶梯。从而,人的感性和理性活动及其体系便构成了文化的核心内容。一个时代的文化,有着因社会内容的变动所带来的个性特征和时代差异,又有承启文化发展、蕴含传统的内涵。这其中,哲学信仰、价值取向构成时代社会思潮和学术文化发展的中心轴和结穴点,附着于具体文化内容的文化诸形式便依此变化发展,并规定着它的目标和位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主要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推动我国生产力现代化的思想理论和客观实践。 科学技术生产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以消耗人的脑力为主的复杂型劳动过程,它同一般其它体力生产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科学技术生产劳动是生产性劳动。科学技术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从事科技工作的知识分子的劳动是一切劳动中最富于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这种劳动及其成果能够生产巨大的生产力,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因此,科技生产又是生产生产力的生产,是生产的生产。面对现实,在整个社会生产劳动中,脑力劳动的比重逐步增加;在社会产品中从事复杂型脑力劳动的人员比重逐步增加;在社会产品中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量逐步增加。这就是生产劳动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从劳动的自然形式看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特点有 :生产商品的劳动越来越以脑力劳动为主 ;劳动成为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科技劳动逐渐成为价值创造的主导因素 ;直接操作劳动正在让位于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 ;劳动协作更多地在不同的时空中进行等。从劳动的社会形式看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特点有 :由市场关系联结的两个层次的联合劳动是社会主义劳动的本质特征 ;多种社会形式的劳动并存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是劳动阶级内部的分工 ;经营管理劳动是生产商品的总体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的有效性由世界市场来决定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循环发展螺旋上升的永无止境的过程。就每一具体认识过程而言,人类的认识依据其反映客观对象的深刻程度不同而划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大阶段。对于感性认识过程,人们又依据其把握客观外在对象的不同形式而将其区分为三个小阶段:即反映客观事物个别特性的感觉,将各种感觉组合起来形成反映客观事物整体特性的知觉,以及暂时脱离客观对象而将其形象地再现出来的表象。将感性认识区分为感觉、知觉、表象三个阶段,表明感性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依次递进的发展过程。那么,作为人类认识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的理性认识,是否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理性认识是否  相似文献   

14.
思维方式是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影响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思维方式的变革问题,希望进一步明确我国的传统思维方式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从当前的一些研究成果来看,要明确这种关系,还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以下问题:一、如何理解思维方式才能正确地把握它的本质?二、如何理解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诸因素的关系?三、如何评价我国的传统思维方式?下面,我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法律在社会控制系统中应占什么地位?廿多年来一直没有在理论上作出明确的回答。因此,弄清这一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一 人类自脱离动物界以来,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下进行群体生活。在群体生活中活动着的个人,“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的或凭激  相似文献   

16.
人生学论纲     
<正> 一、人生学的兴起 (一)历史已经步入主体论时代人刚刚从动物界提升出来,面对崭新的大千世界,就开始思考着世界是什么?自身是什么?自身与这世界的关系是什么?人类认识的侧重点经历了三次大转移,即由古代的本体论(即世界是什么?直观加思辩。)转向近代的认识论(即认识与世界的关系是什么?实证加分析。)进而转向现代的主体论(即主体是什么?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什么?系统控制加动态综合。)这,便是人类的认识史。现实的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主体是指实践者、认识者,即实践和认识活动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于力 《理论界》2005,(5):114-114
“老师讲,学生听;黑板写,本子记”的传统教学模式能否突破?“教师应有‘一桶水’还是要成为‘一条流动的河’”的争论有没有定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载体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前途在哪里?这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经常研究和探讨的课题。跨入新世纪以来,一个被称为“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改革成果开始由点带面在大中小学和幼儿园繁衍开来,为上述这些问题提供出越来越清晰的答案。课堂界线“模糊”从最初研究活动方式的出现到研究型课程的架构,不仅表现为学生课程表的变化,更是引发了一场教学的革命,过去一味由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单一…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类不断进行实践活动的历史。人的实践活动是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什么是主体意识?它是人们对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的地位、作用、趋向、关系的认识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人的主体意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向前发展,而社会历史的发展越来越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意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三十多年来,封建道德的幽灵始终在中国大地上游荡。它的流毒极大地压抑了人们的主体意识。其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19.
陈征教授是当代中国研究马克思主义著名的经济学家,"现代科学劳动论"是陈征教授在研究《资本论》过程中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在从一般劳动理论到现代科学劳动理论的创建过程中,陈征教授不仅坚持和捍卫了马克思关于"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的重要观点,而且随着新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开创性提出了"商品价值创造由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重要论断,指出现代科学劳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分子阶层的产生和形成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的社会形态。在各个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下,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此,不能从知识分子的一般规定性出发去论证社会主义条件下知识分子阶层的性质,对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知识分子要作具体的历史分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基本上是脱离直接生产劳动并依附于剥削阶级的在原始社会里,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