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既具有丰富实践内涵,又具有重大理论创新的文献。它以一系列新的思想和新的观点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执政理论。科学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认真学习《决定》,掌握党的发展了的执政理论,对于搞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杜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它在正确回答“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一重大战略问题时,深刻地阐述了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执政方式和执政使命,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执政理论。党的发展的执政理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完整科学的概念。五种执政能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以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关系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动态体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以提高五种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达到一个新水平的标志。同时,科学发展观也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先进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历史性时刻的时代课题。深化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广东省《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课题组坚持政治性与学术性相统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以及从世界眼光出发的研究原则,着重从执政经验与执政理论、执政主体与执政资源、执政风险和执政机遇、执政成本与执政效益、执政战略与执政策略等方面深化执政理论研究,最鲜明的特色是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先进性建设、以及建设政党文化等方面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怎样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精神指引下,不断深化对我们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如何在探索执政规律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新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庄家祥先生的《共产党执政规律论纲》(以下简称《论纲》),正回应并详尽系统地阐释了这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理论问题。通读全书,作者对党的执政规律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提出的一些观点,确实大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一是新在勇于探索的理论构架。敢于直面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热点问题的缜密思索,是该新著的一…  相似文献   

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约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既有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又有体制原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是要创新党的执政理念;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要加强党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四是要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8.
申钧  张萍 《社会科学论坛》2005,(5):125-126,134
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党中央在党的建设中思考问题的焦点已集中到党的执政问题上,进而突出了执政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决定》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到更高的位置,是四中全会非常突出的亮点。解读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有一个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执政的基本经验、根本指导思想及执政总方针和总政策的理论概括和升华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 ,不仅明确提出在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还提出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我们党执政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1.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 ,胡锦涛提出了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同时 ,也要注意加强对党的执政理论的研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着重研究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 ,这些重大问题也是党的执政理论面临的重大课题。党的执政理论 ,包涵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资源、执政方略、执政方式和执政体制等六个组成部分。侧重对党的执政理念与执政基础的概念界定、基本内涵、发展脉络及发展前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加强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加强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及加强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和保证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也是如此。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专题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进入新世纪之初,我们党鲜明提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要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有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措施和手段;二是要有检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高低的标准。就第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也是当前深入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规定的必读书目之一。《决定》对我们基层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积极贯彻,全面落实,努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点是执政为民执政能力,是一个政党掌握和运用国家机器,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政治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本领和水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我们中国共产党来说,执政能力就是…  相似文献   

16.
徐红专  周圣亮 《学术界》2005,(4):192-198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考颇多,形成了执政能力建设指导思想、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方式、执政组织基础、执政社会基础、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思想。这些重要思想是依据党的建设理论、总结历史经验和执政规律基础上根据实践产生的,对于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 ,西方新的政治分析框架 ,即治理和善治理论 ,开始变得日益引人注目 ,并被认为是替代传统的政府统治理论的新思想。随着我国不断加速融入全球治理进程 ,善治也终将成为我国公共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善治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一定的制约与依存关系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带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课题 ,其本质内涵在于立足国情实际、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要求出发 ,不断培养提升党在执政实践中的谋略与制胜能力 ,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创造坚实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善治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逻辑联系的基础上 ,提出了善治理念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路径选择 ,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是我国走向善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长期过程。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所列的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以及国家主权和安全等方面的“五项能力”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内在地包含了“执政目标”、“实现方式”和“政党能力”三个层面的意蕴。因此,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所蕴含的丰富而具体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目标作出全面而深入的揭示,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9个部分中,专门用1个部分论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都十分重大。《决定》有关“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的论述,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纳人党的执政能力的范畴,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  相似文献   

20.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作出相应全面部署的同时,又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并在全党分期分批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新鲜经验。本文着重从“党的执政意识的新觉醒”和“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两个角度,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成为今天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集中体现和检验,而党的先进性建设又成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和思想灵魂的统一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