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九五一年签订的《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为《十七条协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不仅为彻底驱逐帝国主义在西藏的侵略势力,挫败他们妄图分裂西藏的阴谋,使西藏人民永远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以及解决由于帝国主义挑拨而造成的藏  相似文献   

2.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以下简称《十七条协议》或《协议》)。从此,西藏民族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大家庭中,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这是西藏民族历史和西藏与祖国关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年来,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国家和全国各族  相似文献   

3.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自此西藏民族永远脱离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平等联合友爱合作的大家庭中,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十七条协议>是西藏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平解放"的实现为西藏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60年来的实践 说明,<十七条协议>的各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四十周年。这个协议的签订和随之而来的西藏和平解放,是西藏历史发展的划时代的转折。 四十年来,西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完成了中国大陆的统一。西藏人民在祖国各族人民大家庭中,与各兄弟民族建立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为中国各族人民的解放和进步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为西藏的解放和进步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在西藏历史上有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其一,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和原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从此,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西藏人民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和羁绊,实现了包括藏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大团结,开辟了西藏进步和繁荣的广泛前景。其二,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了背叛祖国的全面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的转折。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和重要组成部分。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势力侵入了中国,并插手西藏。帝国主义的侵略、欺骗和挑拨,在西藏上层中培植了一股亲帝分离势力,妄图把西藏从祖国大家庭中分离出去。1949年,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国的人民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在胜利的形势下,一些地区以和平的  相似文献   

7.
试述十七条协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1年5月23日是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的最富有历史意义的光辉日子,是将帝国主义势力驱逐出西藏,西藏民族得以和平解放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永远值得纪念和欢庆的日子。四十年来,西藏的光辉历程早已证明了十七条协议所规定的各项基本原则是具有恒久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意义永远也不会混灭,反而越发显示其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8.
恪守“十七条协议”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势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十年前,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西藏民族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回到祖国大家庭。这是西藏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是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9.
西藏和平解放30年后,我们来庆祝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协议的签字,是有着重大意义的。西藏的和平解放完成了祖国大陆统一的大业,为西藏民族的发展繁荣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30年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签订这个协议是完全正确的,这个协议已经成为西藏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文献。我当时作为西藏地方政府的首席代表,参加了这个协议的谈判和签字,为祖国和西藏人民,做了应该做的事,尽了应该尽的责任,至今为此感到宽慰和荣幸。  相似文献   

10.
西藏和平解放具有伟大历史意义。它宣告旧西藏历史的结束,新西藏的诞生。从此西藏民族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与中华各民族团结一致,根据协议精神建设和发展新西藏,并取得辉煌成就。 对于西藏和平解放,广大藏族人民是衷心拥护的。这包括占藏族绝大多数的农牧民和其他劳动人民,也包括许多中上层藏族爱国开明人士,其中有世俗贵族和地方政府官员,也包括参政的爱国僧人和以三大寺为代表的许多爱国僧侣上层。他们之所以热烈拥护西藏和  相似文献   

11.
1951年5月23日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十七条协议的签订,是使西藏人民摆脱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羁绊,为西藏进行社会改革创造必要前提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在大陆进入最后胜利阶段的里程碑。 然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决不甘心退出中国的。他们竭力阻挠我国的解放事业,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动员国际力量干预我国和平解放西藏,并在西藏内部策动一系列的分裂活动,这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12.
四十年前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定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是西藏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点,它标志着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回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为西藏的进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四十年来,西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和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西藏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剖析攻击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条协议的主要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1年5月23日是—个值得热烈庆祝的日子,这一天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它开辟了西藏历史的新纪元。从此西藏各族人民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与我国各民族一道,根据协议精神建设和发展新西藏。四十年来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伟大变化和成就,今昔对比,怎能不令人欢呼呢!  相似文献   

14.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被驱逐出西藏。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统治集团公然撕毁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发动武装叛乱,妄图分裂祖国,阻挡西藏革命的进程,挽救封建农奴制即将崩溃的命运。西藏上层反动集团所打响的第一枪,成了埋葬农奴制的丧钟。人民解放军在百万农奴和各界爱国人士的支持下,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平息了叛乱。随之进行的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反动、黑暗、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回顾新中国50年来的成长发展,回顾西藏人…  相似文献   

15.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同年10月,中央人民解放军依照“十七条协议”胜利进驻拉萨,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大业,巩固了国防、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十七条协议这是西藏与祖国关系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是西藏人民永远结束黑暗、痛苦,走向光明、  相似文献   

16.
1951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的《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把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法律地位以法律形式进一步固定下来了。使帝国主义和外国反动派妄图阻挠中国在自己的领土上行使主权,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变西藏为  相似文献   

17.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自此西藏民族永远脱离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平等联合友爱合作的大家庭中,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这个西藏民族历史和西藏与祖国关系史上划时期的事件,我怀着十分高兴的心情,向  相似文献   

18.
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在帝国主义和外国反动势力的支持下,不顾西藏人民的意愿,背叛祖国,破坏统一,公然撕毁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于3月20日凌晨,指挥西藏地方武装和叛乱分子向驻拉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央驻拉萨的机关发动了全面进攻。  相似文献   

19.
和平解放对西藏社会进程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西藏历史划时代的转折点,开辟了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新时代.和平解放标志着西藏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被分裂的命运,回到了祖国大家庭中.和平解放为西藏进行民主改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必要的历史前提;为百万农奴大翻身、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为西藏日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和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0.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正式签字生效,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的签订是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党中央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已经着手准备进军西藏,警告西藏地方当局停止分裂活动.建国之初又制订了解放西藏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努力争取西藏上层僧俗人士的配合,作好和平谈判及以军事战争促和平解放的两手准备."协议"的签订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斗争过程,回顾这段历史,对于今天的反分裂斗争,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