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227年,诸葛亮在南征凯旋、北伐临行前给后主刘禅的前《出师表》中,曾以"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来概括他南征用兵的艰险。在一擒一纵孟获之后,孟获以泸水为天然屏障阻挡蜀军。据专家考证,这里所说的泸水,就是现在的金沙江。郦道元的《水经注》里说:泸水特有瘴气,三、四月"经之必死",五月以后",行者差得无害"。泸水有毒,也许还与西南地区的地质生态  相似文献   

2.
国家级"非遗"名录《羌戈大战》,多年来被视为羌族先民由北方南下岷江上游战胜当地土著"戈基"人而定居其地的重要证据。本文经深入分析认为,现今流传的羌族史诗《羌戈大战》及其传说内容,以羌族英雄史诗《迟基格布》传说为基础,融合了"野人"传说、羌族部分先民的南迁祖源记忆和"白狗"羌人东迁进入岷江上游时与戈基人的战争传说等内容。《羌戈大战》的主要内容源自"迟基格布"南征传说,应为"迟戈大战",反映的是岷江上游羌人部落之间的战争而非异族间的战争。迟基与戈基同为本土古蜀人支系"冉駹"部落,羌族自称的"尔玛"、"日麦"为"冉駹"的同音异写。  相似文献   

3.
打箭炉,即今康定。明初即有此称,有清一代,一直沿用,改称康定,则是清末的事。 打箭炉一名的由来,《辞源》释:“相传诸葛亮用兵西南遣将郭达造箭于此。”此说源于清代的史籍。《御制炉定桥碑记》说:“打箭炉未详所始。蜀人传诸葛武乡侯亮铸军器于此,故名。”《西藏图考》也说:“打箭炉,俗传诸葛武侯南征遣将军郭达造箭于此。”《卫藏通志》的说法更详:“打箭炉,相传汉诸葛武侯南征,遣将郭达安炉打箭之地”。(引文的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蜀人传”、“俗传”、“相传”,用词的不同,反映了这一  相似文献   

4.
范成大入桂为吏,游历并在诗文中记述、歌咏过大量旅游资源。以南岳衡山、石鼓书院、祁阳浯溪、仰山梯田四个景点为重点,考察范成大《骖鸾录》及其《南征小集》所见旅游资源,可对当地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增添这些旅游景区的文化意蕴和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5.
南征是广州国民政府统一广东过程中一次重要的军事斗争。国民政府的南征军在共产党人的帮助和各界民众的推动下,挥师南征迅速取得胜利。南征的胜利,不但在军事上解除了广州国民政府出师北伐的后顾之忧,奠定国民革命北伐军成功北上的后方基地,促进了两广的统一,推广了“扶助农工”政策,加强了国民政府与民众合作,对日后北伐的成功进行和新的国民革命热潮的掀起,起到了推促作用。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7,(2):16-21
马援南征交趾是东汉时期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然而史籍对其出发地点、行军路线均语焉不详。综合各种史料可知,马援此次南征,当是在晥城平叛之后。其行军路线乃是径直自晥城出发,溯江水而上,再循湘水、漓水至苍梧郡广信县;然后又顺北流江、南流江而下,沿海边陆路进入交趾地区,其道在十万大山以东以南;最后追击"二征"余党进入九真郡,南至胥浦等地。马援的军事行动限于交趾、九真二郡,并未深入日南地区。马援此次南征的路线,其在合浦入交趾之前皆是循秦汉时期的主要交通路线,马援所走的这条道路,是秦汉时期沟通内地与岭南、交趾等地区的常道,这样的选择,也与马援行军所要求的时效性、信息通达度等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7.
同一问题,《文镜秘府论》西卷《文笔十病得失》前半和《文二十八种病》前"八病"引刘善经说有不同,《文笔十病得失》前半论蜂腰和日本《省试诗论》所引《文笔式》一致,"文笔十病得失"的标题可能就指《文笔式》之十病得失,因此,《文笔十病得失》前半当出典《文笔式》。北卷《论对属》应该是初唐时的理论,第二段起的正文可能出《笔札华梁》,但注文的作者可能是《文笔式》。  相似文献   

8.
"课前演讲"在《果树栽培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课前10分钟演讲在《果树栽培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效果,实践证明"课前演讲"是提高学生学习《果树栽培学》的学习兴趣和锻炼综合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鲁迅的小说《伤逝》以女性追逐爱情自由的表层,揭示出女性从独立出走而后又回归的悲剧; 20世纪80年代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小说对《伤逝》中子君的命运延续构思出多种可能性; 21世纪秦雯编剧的《我的前半生》电视剧在尊重亦舒的"子君"出走方式的基础上,创作出女性追求精神与物质独立的必然性。"子君"作为鲁迅笔下"娜拉出走"的典型女性,囿于五四初期思想启蒙的软弱性的时代背景,在出走后"无路可走"。在亦舒《我的前半生》小说及其原著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中,由多位女性在实践着"子君"出走之路的多重性与虚幻性,反映出不同时期女性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出走"、追求独立时突破局限和障碍的艰难和循环反复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俱舍论.破执我品》与《俱舍论》全论的关系,首先对日僧快道林常所提出、印顺法师所继承和主张的"《破执我品》是独立于《俱舍论》的论著"这一看法予以逐条批驳;继而提出:就《俱舍论》的主旨"人无我"而论,前八品与《破执我品》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与阐释上的互补性,《破执我品》是《俱舍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前八品的提炼和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1.
何其芳一生的散文创作主要结集为《画梦录》、《还乡杂记》、《星火集》和《星火集续编》,一般把前两部集子归为前期散文,而把后两部归为后期散文.前期散文以"梦"为刻意营造的意象,而后期散文则闪烁着"星星之火",通过对前后期散文特点的比较,指出"梦"与"星火"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论语》释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书名中的"论"字作"伦理"解、"讨论"解、"杂陈"解、"选择"解都是不正确的,只有"编纂"义是正解.这牵涉到词汇上的本义后见现象:即引申义使用在前,本义大量使用在后.《论语》的"语"字取对话义.此外,《论语》的定名时间在西汉,属于书名的定名在后,成书在前.  相似文献   

13.
杨慎《词品》录有"晓星明灭,白露点、秋风落叶"一词,未具调名,《古今词话》、《古今词统》诸书录此词多题作《柳梢青》;但《全唐诗》、《历代诗余》录此词题作《贺圣朝》,且前两句倒置作"白露点、晓星明灭";《鸣鹤余音》、《花草稡编》录此词作《柳梢青》,起句多"依稀"二字。在全面比较了此词的异文和体格后指出此词是《柳梢青》而非《贺圣朝》,《全唐诗》调名题《贺圣朝》为误抄所致,《历代诗余》据此孤例定出《贺圣朝》之"又一体"不足为训。  相似文献   

14.
目前 ,学术界有人认为公元 2 0 8年曹操南征荆州是一个错误的决策 ,这导致了其兵败赤壁。曹操正确的决策应该是重兵西向 ,攻取汉中 ;也有人认为 ,曹操在占领江陵后 ,磨磨蹭蹭 ,耽误了几个月的时间 ,以至贻误战机 ,终致赤壁之败。本文认为 ,曹操南征荆州非常及时 ,也非常成功 ,赤壁之败不是南征荆州决策的失误 ,而是曹操在占据荆州后 ,立足未稳便急躁东进造成的恶果。  相似文献   

15.
长寿之道     
《老友》2007,(5)
"秋翁"健康长寿"五乐经"○甘云芝"秋翁"是电影《秋翁遇仙记》的花匠。1997年,前抚州市文联主席吴林抒为我写了一篇《文化宫里的秋翁》一文,发表在北京《中华之魂》杂志和《抚州日报》等报刊上。从此"秋翁"就成为抚州市老工人对我的昵称,我虽愧不敢当,倡也大胆地以此为我的笔名。  相似文献   

16.
绿茶书情     
正2018年北京图书订货会近日开幕,新一轮新书将蜂拥而来,本书单精选即将面市的18本新书,和大家一起开启新一年的阅读旅程。"寻找中国"丛书:《环绕上海》《行将消失的中国景象》《运河人家》李辉主编海天出版社2018年1月"寻找中国"第一辑包括《环绕上海》《行将消失的中国景象》《运河人家》,丛书遴选了一批百年前的外国人所写的有关中国的作品。百年前的中国,一代又一代西方人走进中国,  相似文献   

17.
《少年Pi的奇幻漂流》通过对三大宗教以及《奥德修纪》、《白鲸》、《老人与海》等前文本的借鉴与挪用构成其与哲学、宗教、神学或显性或隐性的互文关系。互文性突破了历时性空间的阻隔,通过对"前理解信息库"的改造实现了前文本与现文本的对话与融合,在"文本间性"的基础上促进了生态神学伦理机制的生成,为丰富现代生态学理论作出了努力。此外,互文性叙事也拉近了读者对不同时期文本阅读和理解的距离,进而构成一个混杂着前文本和现文本的新型审美关系,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筑构和衍生出文本新的审美空间和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8.
杜贵晨 《南都学坛》2013,33(1):51-56
《三国志平话》不仅作为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的过渡有重要价值,而且比较前后二者,其内容多特异之处:如写关羽被骂"胡汉"、貂蝉是吕布原配、诸葛亮曾发明"风轮"、"木牛流马"用杵击打控制等,皆与前之《三国志》和后之《三国演义》不同,值得注意;三国故事中有三个"空城计",反复表现"疏不间亲"。  相似文献   

19.
王安忆的小说与上海的地方性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小说《天香》更可以看作是上海的秘史。作为"开埠"前的上海书写的一种,《天香》呈现了上海的核心气质——"精致"。这不仅表现在器物和人物的精致,还表现在人情的精致。上海的这种"精致",不仅来自"开埠"后的西洋文化的影响,更来自于"开埠"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  相似文献   

20.
《论语·乡党》与《仪礼》《礼记》的相关篇章在文本上具有互文性,其中《乡党》篇与《礼记》相关篇章均系孔门观礼笔记改写、编纂而成。在文献记载中,孔子传承西周礼容传习的制度,在日常的教学与生活中演习、展现礼容。孔门弟子观礼时实录的笔记,成为编纂《乡党》篇的"公共素材";而《仪礼》成书前一些别本单行的篇章,也在其编纂过程中得到利用。《乡党》篇采用的"公共素材"主要为观礼记行的笔记,其在语言形式上,是对古"语"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