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Kress&vanLeeuwen提出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借鉴Jones的多模态内容分析方法研究纸质版教科书《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语篇的多模态性,阐述文字和图像模态之间意义建构的互动机制.分析教育语篇的多模态性有助于学习者准确识读语篇意义,促进学习者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Kress和van Leeuwen创建的视觉语法是研究多模态语篇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关爱老人公益广告《打包篇》的视觉图像的互动意义、语言的互动意义和视觉模式和语言模式的互动关系,探讨了视觉——语言模式是如何相互合作共同构建动态多模态语篇的框架下的互动意义,阐明把多模态语篇分析运用到动态语篇即电视公益广告中不仅扩展了多模态语篇分析的运用也表明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运用到动态多模态语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交流方式逐渐地多模态化,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也随之由原来的单模态的文字扩展到包括图片、声音、颜色、影像等在内的多模态语言。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功能为基础,以Kress和van Leeuwen创建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三个方面分析一则多模态平面商业广告,探讨多模态广告语篇的整体意义构建,从而验证多模态语篇中各种符号资源之间的互动和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4.
网页宣传册这一信息载体主要以多模态形式呈现,其不仅富含所要传递的信息,也包含丰富的人际意义。本文以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理论、Kress和van Leeuwen视觉语法中的互动意义理论为基础,辅以人际符际互补理论,从多模态角度出发,探讨多模态世卫组织网页宣传册人际意义构建及其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文本模态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视觉模态则侧重读者体验;两种模态在构建人际意义时协调互补,相互加强。该个案分析不仅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多模态文本人际意义的可行性,拓宽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领域,也为世卫组织网页宣传册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视觉图像分析语法为框架分析了"BMW之悦"多模态广告中互动意义的构建,探讨了广告传达的品牌内涵,验证了系统功能学理论分析多模态广告语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Forceville提出的多模态隐喻,使隐喻的研究结合了视觉、听觉等不同模态来进行。由图形和文字等视觉符号组成的企业标识中有典型的多模态隐喻的运用。从多模态隐喻所涉及的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企业标识所处的特定语境以及各模态之间相互作用三个角度对中国三大电信企业标识中的多模态隐喻意义建构进行解读,以期达到为多模态隐喻的实际应用以及企业标识的综合研究提供参考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态度意义的多模态分析框架,借助多模态话语分析软件Elan 6.0对中国日报推出的系列纪录片《发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中人物的态度意义进行多模态分析,旨在探索其态度意义多模态构建方式,揭示其建构的国家经济形象。研究发现:该纪录片中的态度意义以正面鉴赏、正面判定为主,多由诱发条件与态度表达共同建构,体现了多模态资源的协调与互动,可引发观众的正面评价,塑造中国开放、多元、创新、高效、科学发展的经济形象,有助于我国国家形象的对外建构和宣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虽然开始关注漫画语篇中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但大多是从元功能的再现功能、互动功能和构成功能三大方面进行较宏观的大致分析,对漫画话语的再现功能意义解读得不够详尽,另一方面,也多以政治漫画为分析对象,较少探讨其他漫画的多模态意义。因此,本文选取《PHD漫画》中的一幅例图为分析对象,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再现功能角度,较详细地解读该漫画的再现意义,以期促进漫画语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教师与学习者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是多模态的。为了调查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手势语的使用特征,以多模态互动分析为理论基础,构建多模态英语课堂话语分析框架,并应用标注软件ELAN 5.9对所选样本中的四名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视频进行逐帧编码、转录和分析。结果显示:四名大学英语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手势类型均为节拍性手势,然后依次是隐喻性手势、指示性手势和象似性手势,不同类型的手势承担着不同的认知功能。其中,教师在教学呈现环节使用的手势频率明显高于导入环节。教师通过使用指示性手势实现前景高层活动的转换,引导学习者在不同教学环节的注意度,表明多模态英语课堂话语分析框架对教师共言手势研究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巴拿马裁缝》(The Tailor of Panama)电影海报属于典型的多模态语篇。文章用Kress & 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框架理论,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分析海报语篇的意义构建以及宣传功能的实现,从而验证多模态语篇中各种符号资源之间的互动和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1.
融媒体是词典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机遇。目前对数字化词典的讨论普遍聚焦于多媒体词典或多模态词典,模糊了媒体融合背景下词典编纂出版的多媒体与多模态的功能差异,使得数字化词典停留在一个较低发展阶段。文章在对数字化词典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在词典编纂方面主要存在混淆多媒体和多模态的概念内涵、缺乏媒体融合的多模态词典文本、词典文本的组织单位和形态不一致以及缺乏对用户群体的精准服务等问题,而在词典出版方面主要存在编纂出版平台不统一、词典用户个性化知识需求尚待满足、词典文本的新媒介尚待挖掘和盈利新模式尚待开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外语教学词典是针对外语学习的需要而编纂的 ,词条中蕴含着学生外语学习所必需的各类信息 ,了解词典的信息编排结构、正确地解读或掌握这些知识信息 ,对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十分有益。然而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选择词典比较盲目 (随大流 ) ,也不太了解词典的宏观和微观结构 ,无法有效地使用词典。本文就是针对这一问题 ,从教学词典中的语法信息和话语信息两个方面 ,谈谈如何利用词典帮助培养大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词典查询与英语教学词典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国外词典查询研究的成果,并结合英语教学词典的编纂惯例,论述了如何选择词典和尽快查找生词和词义,解读词典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查阅和使用英语教学词典。  相似文献   

14.
电子词典的种类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技术的发展使词典的载体、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首先对电子词典进行了大致分类,然后从内部结构和界面结构两方面对电子词典的结构作了简单介绍,最后展望了电子词典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词典使用是翻译中的一项重要策略。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翻译中的词典使用情况。研究发现:学生拥有的词典数量、类型偏少,部分词典使用频率低,不能满足翻译需要;学生对翻译中词典使用策略的认知模糊,在词义提取、信息线索的利用等方面存在问题;教师的引导作用未充分发挥,客观上致使一些学生不能主动、独立查阅词典。建议重新定位词典使用策略、发挥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多途径普及词典知识,以充分发挥词典作为一种学习策略的功能及其对翻译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编纂词典或决定词典收入何种信息内容的时候,词典的预期使用者和他们对词典的期望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作为英语学习者的主要参考书的英语学习词典当然也毫不例外。对词典预期使用者的问卷调查无疑是获取此类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就是在对词典使用者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量化研究,目的是为了考查英语学习词典设置文化信息的必要性以及试图找出词典使用者最喜欢的处理文化信息的方式或途径。问卷所得的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英语文化背景信息是大多数英语学习者的客观需求,因此在英语学习词典中设置该项内容是非常必要的;此外,问卷所得数据还说明通过例证来传递文化信息是词典使用者普遍接受的做法。这些调查发现对于在英语学习词典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关文化信息内容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类大脑心理词库延伸的电子辞书,其知识内容组织方式应和人类心理词库的知识结构一致;在辞书编篡过程中,应充分展现电子媒介超链接、非线性内容组织方式和多媒体整合等独特优势,重视辞书查阅过程中词典用户多种感官的参与、互动;同时,力求摆脱传统纸质辞书知识内容组织方式的束缚。  相似文献   

18.
迄今各种语文辞书不下数千种,但经过修订的却很少,究其原因是靠手工修订,学术水平难有大的提高。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电子语料库已完全能满足语文辞书编纂修订的需要,积极探讨和推进辞书编纂修订手段的现代化,亟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古汉英粤方言字典的电子化及其保护与应用研究》是广州大学图书馆承担该校科研项目之一。该课题根据 19- 2 0世纪的三部粤语方言词典的编纂特点以及研究者的要求 ,设计了《古粤方言词典语料库》系统的数据结构 ,并实现了词汇检索、词汇统计等系统功能 ,使这三本珍贵的粤方言词典得以数字化。这是对地方文献古籍工具书保护研究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20.
译学词典研究作为翻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是译界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在回顾总结译学词典编纂历史的基础上,对国内译学词典的理论研究进行了集中梳理,概括为三个方面:1.译界学者的译学词典意识逐渐增强;2.从评价性的实用型研究过渡到兼顾宏观和微观结构的系统化研究;3.呈现跨学科性的多元化研究趋势。最后文章从研究的深度、范围和力度三个方面对未来译学词典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