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清代女子上装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女装是我国古代女装发展的巅峰之作,其华美的服饰在我国民族服饰中也独树一帜,清代女子上装更是对现代服装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女装款式和清代女装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阐述了清代服饰在我国服饰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清代的经济、政治、满汉文化的融合对清代女子上装的变革所起的作用,以及清代服饰对我国现代服饰的影响,指出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清代服饰对于现代服饰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清代赋学中的几个理论问题,包括清代赋学的复兴与帝王的作用,清代的学术流变与赋学发展史的分期,清代的赋体分类,清赋时代不能看成是八股文赋时代,清代律赋对唐代律赋的继承和超越等,是对清代赋学鸟瞰式的观察与体认.  相似文献   

3.
清代档案工作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清代档案机构设置、清代档案管理制度以及清代档案利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以了解清代档案工作制度,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清代史学处于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终结时期,深入研究、把握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的史学,对于认知和建构整个中国古代史学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近十年来,学术界在清代史学史领域里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成绩斐然,成果突出。具体表现在对清代史家个案研究全面化、对清代史学历程的总体和分期研究、对清代史学流派研究的深入、清代民族史学研究的初步开展四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清代城市在中国城市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关于清代城市的分期问题,根据清代城市的时代特点,可以从大的方面分为两个时期,即清代中前期的城市和清代后期的城市.关于清代城市的特点,笔者认为前中期是沿着封建传统城市的道路发展的,后期直至灭亡则很好的体现了向现代城市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清代选学的兴盛源于对六朝文学的重视和对其文学观念与生活态度的追捧。清代骈文大多模拟清代选学 ,同时又在其基础上有选择和甄别  相似文献   

7.
文学史的研究包括文学创作史和文学接受史两方面.对文学接受活动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把握文学史发展的动态过程.而对清代词坛而言.唐宋词选本深刻地影响了清代词学的走向,故本文以<绝妙好词>在清代的接受状况为个案,考察其在清代的接受和传播情况.<绝妙好词>重行于世当是在1678-1684年之间,其在清代接受活动的对象主体主要是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正是在对前代词学的接受吸取中,清代词家逐渐完善了自己的词学理论,清代成为一个词学空前繁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对于清代司法审判的性质和裁判依据一直以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对其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指导今天的司法实践。本文把清代的司法审判还原到清代的社会现实来进行实证研究,重点的探讨了清代官员断案的基准和其中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清代书吏倡兴的原因入手,对清代的书吏进行了社会考察,揭示了清代书吏之弊的社会原因和由此引发的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10.
清代统治青藏高原后,采取了政教合一制度。通过此政策的实施,加强了清代对青藏高原的管辖。但清代的政教合一制度在西藏和青海的实行又略有不同,文章主要探讨了清代在青海藏族聚居区实行的政教合一制度的情况、作用及特点。  相似文献   

11.
青海佑宁寺著名僧人二世土观阿旺曲吉嘉措是藏传佛教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是清代八大驻京呼图克图之一。他一生的功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佑宁寺发展的贡献,他担任该寺法台期间,大兴讲修之风,是佑宁寺历史上最为兴旺的时期之一,后来罗布藏丹津事件中佑宁寺等寺院毁于战火,也是在阿旺曲吉嘉措的努力周旋下才得以重建,保住了安多地区格鲁派的法脉传承;二是阿旺曲吉嘉措驻京供职期间,以政府代表身份护送达赖喇嘛入藏,积极协助达赖坐床事宜,返回京城后受封为“禅师”,向政府进言有关藏区事务的建议,成为中央与地方交流的桥梁,为清政府加强对青海、西藏等地区的管理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今新疆吉木萨尔县是古代北庭,中央王朝在北庭地区的经营和统辖,以汉、唐、元、清四代最具代表性。古代北庭石窟寺,历经唐、宋、元等时期的繁荣兴盛,入明以后,该地佛教及寺庙逐渐湮没无闻。清朝重新统一新疆后,当地百姓把唐代石窟寺遗存作为文化遗产加以利用,重构为吉木萨尔千佛寺,以六月六庙会为中心的民间宗教活动在乾隆晚期出现,嘉庆、道光年间初步形成。民国前期,吉木萨尔千佛寺的六月六庙会进入了极盛时期。吉木萨尔的千佛寺和庙会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现实存在的文化,反映了北庭石窟寺文化遗产的历史传承生态。  相似文献   

13.
莫力庙(集宁寺)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30公里莫力庙乡。它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兴盛时在内蒙古东部地区成为同拉萨三大寺和塔尔寺、拉卜楞寺以及五台山相媲美的朝圣之地,"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2007年重新开始修复工作。本文拟对莫力庙的历史与现状做概述性介绍。  相似文献   

14.
从现有资料与考古发掘看,岱庙鲁班殿创建于清康熙年间,重修于嘉庆年间,后又曾扩建,终毁于民国时期,历二百余载。在此期间,因鲁班祭祀活动,而催生鲁班神会,鲁班神会又促进了岱庙鲁班祭祀的组织化和常态化。明清以来,鲁班信仰在工匠群体中深入发展,同时传统农耕社会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依然根深蒂固,工匠们力图将祀行业神之鲁班殿筑于国家正统祭祀大庙,以求社会对其行业及从业者的认可与尊重,岱庙鲁班殿即为一例。   相似文献   

15.
朝阳在前燕至清代的1500多年间,一直是东北亚地区的佛教圣地和佛教文化传播中心,并对中原和东北亚佛教的交流与发展起过重要桥梁作用,在中国佛教发展吏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朝阳有东北最早的佛教寺院——龙翔佛寺;有比唐玄奘还早200多年的去西天取经第一人——昙无竭;在北塔和南塔中,分别发现了释迦牟尼佛舍利和锭光佛舍利。朝阳悠久灿烂的佛教文化历来备受学界关注,本文拟从佛教在古代朝阳传播的历史进程中,分析佛教文化在古代朝阳发展兴盛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日本学者气贺泽保规先生在《武则天的感业寺出家问题与德业寺》一文中认为,唐太宗驾崩后,作为太宗才人的武则天并未出家感业寺,而是栖身于长安城休祥坊母亲家中,"感业寺是在强烈意识着德业寺的心理状况下虚构的寺名"。揆诸史实,武则天出家为尼于感业寺,确凿无疑。感业寺不是"一个架空的影子寺院",并非人为虚构,它位于唐长安禁苑内,遗址在今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街道办事处感业寺小学内。感业寺与德业寺没有必然联系,都是唐长安禁苑内的宫人尼寺而已。  相似文献   

17.
大同华严寺,是辽代在旧寺院基础上兴建的具有与皇家祖庙功能相结合的寺院。在辽、金、元时期,寺院规模宏大,高僧辈出。元末明初遭毁坏后未能完整修复,明中期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以海慧殿修复、大雄宝殿内塑像的工程最大,布局上受禅宗的一些影响。清代华严寺单体建筑变小,布局上反映的教义较复杂,加入儒、释、道等多种复杂成分。  相似文献   

18.
祖庙庙会是佛山有史以来最大的综合性庙会,它最兴盛的时期在明清,民国停办。2005年恢复举办。复兴的庙会既继承了传统庙会的内涵,也注入了新的文化气息,形成了新的仪式内容和特点。虽然复兴的祖庙庙会仍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但其文化性、民俗性的特点明显加强了。复兴的祖庙庙会也会一如既往地在佛山社会文化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武侯祠、庙是三国末期以后为由巴蜀而荆襄进而普及到全国的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宇。明清时期四川武侯祠、庙大量涌现,官民共祭,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化地理现象。武侯祠、庙不仅是各地统治者教化民众的工具,也是民间百姓对诸葛亮信仰认可的表现。本文从历史、人文、地理的角度阐释明清时期武侯祠、庙在四川地区的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揭示出武侯祠、庙的分布差异及其与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表明,对诸葛亮的祭祀与崇拜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已经深入到城乡社会各个角落,成为中国民间精神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折射了诸葛亮在中国历久弥新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德庆悦城龙母祖庙历代碑刻甚多,对研究岭南历史文化及书法艺术有很高的价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碑刻大多佚失,目前仅余清刻《明洪武诏书》碑一块。该碑分上下两部分,分别刻有《孝通庙尚书省牒》与宋人吴揆《赐额记》二通碑文,但因时间久远而出现剥泐或阙字。根据不同版本文献及散藏民间的拓本,可互参校正碑刻原文,并探究碑刻出处、历史背景、撰写人事迹,从而为研究龙母祖庙的历史沿革及岭南地区古代历史文化、宗教、人物职官等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