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国家大力推进区域发展机制体制创新的背景下,浙江特色小镇从提出设想到落实推进,引发各界广泛关注。有别于传统的行政镇、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特色小镇是一种新的发展主体、新的产业平台、新的品质空间和新的制度探索。在探讨特色小镇的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调查,从供给侧改革的视阈阐述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的经验和面临的现实困境,从而提出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要突出"三生融合""三品同建"以及"三创同聚"的理念,并从特色产业培育、公共服务完善、生态环境优化、地方文化复兴、品质环境塑造、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和创意理念植入等多个方面,阐述了扩大供给方式,提高供给质量和供给品质,切实推动我国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城镇相比,特色小镇除了注重生产功能之外,更注重生活功能,它追求特色化或主题化发展,追求产业中高端化、人口素质中高端化、生活品质化、生态环境景观化,兼具生产、生活、生态、休闲、文化五大功能.特色小镇主要是因为特定的生产集聚和生活集聚而产生的.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只有当城市化率达到一定的水平,人类进入到工业化后期和逆城市化之后,特色小镇才会规模化出现.特色小镇是逆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流出的蓄水池,后工业社会产业转移与升级的第二空间,旅居时代人们精神生活的家园.在我国特色小镇是小城镇建设和重点镇建设的升级版,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选择,也是中小城镇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自2016年国家多次发布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通知以来,特色小镇已成为社会投资建设的热点,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一种创新发展模式。平安寨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至今已具有较大规模,在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和市场需求、政策导向的推动下,建设旅游特色小镇成为平安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结合平安寨旅游发展实际情况,在完善特色旅游产业体系、促进人口集聚、拓宽资金来源及解决土地用地等问题的前提下,进行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以期促进平安寨旅游产业升级和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文创兴镇”的新方式对由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民俗节庆等主导形成的非遗小镇进行改造,在小镇内居民与外部社会力量相互合作下,将文化创意、现代设计与前沿科技融入非遗小镇创新发展之中.立足于特色小镇的“产、城、人、文”功能融合,“文创兴镇”推动非遗小镇发展的系统路径主要包括:促进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和创造转化,加快高端要素的开放整合与高效利用,推动产业发展的特色主导和融合集聚,促进城镇空间的景观优化和文创营造等,以此实现非遗小镇在内容、要素、产业、空间等层面的文创化.  相似文献   

5.
“田园城市理论”视域下浙江特色小镇发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形成了发达国家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城市发展理论体系,构建了城乡统筹的城镇化建设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向往。浙江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创新,符合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浙江"特色小镇"的建设和"田园城市"的理论与实践有一定的契合,是符合人的城市化规律的创新。浙江特色小镇今后发展的趋势是"以人为核心,实现城镇化与产城融合"。  相似文献   

6.
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融合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特色小镇发展中也暴露出了“房地产化”、过急过快、经营混乱等众多问题,建设特色小镇需要理性思考。从“行动—规则”视角对特色小镇背景、内涵、成功及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是个体行动和行动协调所形成的自组织系统,特色小镇的特色是内生于动态演化的自组织系统。成功的特色小镇一定是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作用,发挥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发挥了企业家创新精神。失败的特色小镇并未形成特色产业支撑的自组织系统,没有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特别是企业家的创新作用。因此,基于“行动—规则”视角,我国特色小镇应坚持理性发展、因地制宜、市场运作和政府引导等原则,合理规划、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特色小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重大创新,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手。系统梳理国家有关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土地流转、融资模式、财税支持、人口流动方面的政策,并以云贵川地区为例,比较三省政策差异,发现云贵川地区在贯彻国家政策的同时,形成了各自的政策特色。云南省从项目融资、贷款贴息、税收减免方面对特色小镇给予重点支持;贵州强调争取国家金融支持的同时,启动"险资入黔"战略;四川强调建立城镇发展基金及资产证券化手段,并率先出台特色小镇十三五规划。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仍然存在管理主体多元,责任不清、各部委竞相推出特色小镇,缺乏统一标准、政策共性有余,地方个性不足等问题。可以尝试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特色小镇管理委员会"三级管理体系、建立特色小镇实施主体的正负双面清单以及地方政策创新的特色清单,加强特色小镇的风险防范和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探索,特色小镇以特色产业链为核心,融合其他创新资源成为"小空间大聚集"的创新生态区。在"互联网+"时代,"小实体大网络"的众创平台可以获取创意、实现开放式协同创造、孵化创新创业型企业,对特色小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特色小镇众创平台的运营创新中,认知盈余是主要创新资源,小镇创客是核心创新主体,"三个端口两个转换"是重要的创新基础。特色小镇应基于全球产业发展的视角定位特色产业链,基于新生产组织方式进行相应的社区规划并加强创客服务工作,以更好推进特色小镇众创平台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场景营造对创造人地共生所需的文化空间具有形塑作用,是统合文化生产与消费、激活多方主体参与、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机制。特色小镇是当代中国城镇化的一种发展模式,既是打通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空间支撑节点,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还是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承接地。场景理论的应用,推动着特色小镇的建设从以空间扩张为特征的第一阶段向以文化内涵建设为特征的第二阶段演进。城市近郊特色小镇作为一种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文化空间,与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存在诸多协同。在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统筹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总体战略高质量落地的过程中,以场景营造推动城市近郊特色小镇建设中主体价值的重点突出,避免特色小镇的价值分散与符号游离,重视与城市主体文化生态的协同,强化空间规划和错位发展,围绕特色符号构建产业价值链,是调整城乡产业空间布局、探索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乡村振兴的新的理论解释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特色小镇建设被认为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和手段。2021年6月2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公布了全省17个特色小镇和24个特色小镇创建对象,达州巴文化特色小镇名列全省特色小镇创建对象之一。在总结国内特色小镇经验的基础上,创建巴文化特色小镇,要做好政策保障、规划引领、资源整合,把巴文化特色小镇建成为产业特色突出、百姓共建共享的新型城镇化的样板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