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普世价值"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围绕人权、自由、民主、法治、宪政等是否属于普世价值,何以成为普世价值以及普世价值论争的核心是什么等问题,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针对学者争论的问题,本文进行了归纳、梳理,以期厘清学术界在普世价值问题上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正像个体的"言语"不同于社会的"语言",商品对个体的"使用价值"不同于作为社会关系的"价值"一样,价值哲学中的"价值"是社会关系价值,它不同于物对人的"价值事实"。人的普遍需要是个体层次的物对人的关系的"普遍事实",而不是社会关系层次的"普世价值"。以普遍人性与普遍理性为基础的"绝对普世价值"是不存在的,而作为评判社会关系行为的共同准则的"相对普世价值"是否存在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应当在人类历史实践发展中考察其存在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只有在和平与发展作为全球化主题的当代,才产生了对"相对普世价值"的社会需要和生成条件。以自由、法治、民主三层构成的近代西方社会价值标准,适合于个人本位的、具有法治与基督教传统的早期资本主义移民社会,已经不适应于金融资本与垄断资本网络支配的当代社会,更非全球"普世价值"。各国传统价值将在当代实践中发生巨大变革,进而融入正在生成的当代"相对普世价值"之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日趋热烈.西方学者大力宣扬"人权、自由、平等"等天赋观念是人类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共有的普世价值,并打着所谓的神圣而崇高的"普世价值"的旗号指责其他非西方国家,甚至干预其文化主权与独立性.如何正确分析评价西方学者宣称的"普世价值"观,已经成为现阶段我们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问题.这甚至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道路问题.  相似文献   

4.
公共性视野中的普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性具有历史性、主体间性、生成性、批判性的特点,公共性视野和方法改变了民事、观念的合法性根据,即任何未经批判性讨论的先验设定都是非法的.在公共性的视野中考察普世价值问题,即会发现,不仅任何被揭示的普世价值都可能只是一种存在假象的普世价值观,而且"普世"的"世"本身是历史的产物.在公共性视野中,普世价值可区分为底线的普世价值、现实发现的普世价值、远未生成的普世价值三个层面.对于不同层面的普世价值,我们应该有不同的态度.而共同的态度就是坚持公共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资产阶级"普世价值"虚伪性与生俱来,并蕴含在它的所谓经济自由、政治民主、普世伦理以及科技价值中立等之中.资产阶级运利贪婪的本性决定其价值普世性的虚假幻象不会自行消失,它仍然会用异己本质的外观来掩盖自己的本质,并且求助于伪善和诡辩,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从根本上揭示西方"普世价值"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6.
讨论普世价值首先应明确一些基本的前提性观念,否则会造成一些无谓的误解和争论.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在人的自然规定性方面,人类存在着共同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承认普世价值的存在并肯定其意义.就人的社会性存在而言,人类没有普遍的共同性,在这样的意义上,历史唯物主义反对普世价值.由于现实的人是自然规定性和社会规定性的统一,很容易出现以人的自然的普遍性代替人的社会的普遍性的“越界”现象,把仅仅基于特定社会需要的价值观念以普世价值的名义来进行所谓的“普世化”.承认普世价值的存在既不意味着普世价值就能够有效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动也不意味着普世价值就应当成为价值体系建设的核心导向.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下学界热议的问题之一,普世价值具有十分丰富的意蕴。与价值自身内涵及特点的复杂性直接关联,普世价值也至少具有元价值、人本价值和责任价值三个层面。它们分别构成人们对价值哲学创建,对和谐世界诉求,对全球问题共担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价值从来都是具体、历史和阶级的,抽象的普世价值并不存在。普世价值的实质是全球化背景下推行西方社会的价值取向。在实践中要坚持用阶级分析方法分析普世价值问题,警惕淡化意识形态现象和去意识形态化倾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为人们所接受、认同和掌握。  相似文献   

9.
普世价值的客观存在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传统形而上学思维的影响,“普世价值”被看成是一种超验的、自在而在的“价值自性”或“绝对理念”,其实普世价值根本上只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根源于人类现实生活所形成的一种普世性的价值共识。普世价值的客观存在是不可否认的,其存在具有共识性、全球性、自发性、时代性和原则性等主要特点。普世价值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就在于,它为全球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提供共同的价值前提,也为每一时代的人类生活提供基本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0.
大致而言,意识形态旨在解释并改变世界,它力图从理论上澄清认识论的基础,进而试图从实践中改变社会。囿于时代限度和阶级立场,人们对意识形态的概念界定众说纷纭,但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始终是清晰的,它有时呈现为"进步的"价值判断,有时则嬗变为"虚假的"思想统治。新时期的意识形态更是"无处不在",它不仅悄然进入人们的无意识层面,编织为极具舆论导向性的核心价值观,并且构筑起一个国家或者某种社会的"制度精神"。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普世价值"就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它既论证着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又在全球范围内诱导推行垄断资本的"自由、民主和人权"。我们应该在防范"和平演变"的战略高度上抵御"普世价值"的肆意渗透,切实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弘扬。  相似文献   

11.
关于"普世价值"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普世价值的"普遍性"品质,认为它既是我们这个时代区别于既往时代的时代精神,又是当今每个民族-国家都共同面临的问题.普世价值不是西方民族-国家的专利,它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不能拱手让西方发达国家占据道义制高点.普世价值具有家族多样性特质.普世价值的具体实践是一种实践智慧活动,它不能离开具体的时空场景条件.  相似文献   

12.
普世价值的存在由于有极为牢固的现实基础,因而是毋庸置疑的.普世价值的存在有其特有的方式,这就是它始终存在于各种具体、特殊价值和价值形态之中,与特殊价值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由于价值本身的普遍与特殊的矛盾对立关系,使得普世价值具有了"自由存在状态或形式".普世价值的存在从理论逻辑方面来说,可以反对价值理论方面的相对主义,避免某些人将某种特殊价值说成是普世价值;从实践方面看,有利于我们积极参与国际新秩序的制定和对执政党现行大政方针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多样性与普世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江 《河北学刊》2007,27(1):56-59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文化多样性一直被否认,各文化共同体都力图把自己的价值说成是普世价值。但一个多世纪以来,用文化多样性否定普世价值存在的思潮兴盛起来。当今世界已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全球文化整合成为新的命题,为此必须钩稽和建构普世的核心价值。历史上诸多寻求普世价值的方法都无法从必然性角度说明价值的普世性,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需要”概念出发,从价值产生的客观社会需要中才能钩稽出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4.
欧阳剑波 《天府新论》2009,(4):114-116,124
关于文化普世价值的争议,已成为当今文化发展与价值认识的一个重要领域.科学、理性地分析与评判文化普世价值,澄清关于普世价值的疑惑,既有助于正确处理东西方文化多样性、差异性和共性的关系,也有助于我们在文化建设进程中吸收优质文化资源,建构和谐文化主流价值体系并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传播、接受和认同.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中国一些学者提出和宣扬所谓“普世价值”,是一个有特定含义和企图的思想陷阱。从其本质看,所谓“普世价值”就是把西方的特别是美国意识形态中的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中性化、普遍化、神圣化、绝对化为一种超阶级、超时代、超越历史条件的“普世价值”,企图用以误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即企图以这种“普世价值”作为“价值尺度”、作为“政治准则”,来“设计”中国的“基本制度”,通过曲解中国正在进行的“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公开主张中国从经济、政治、文化上实现所谓“价值回归”、“融入人类文明主流”,也就是要“西化”和“分化”中国,实行私有化和“全盘西化”的附庸资本主义制度。论文在深入分析了“普世价值”的久远历史根源和现实政治背景,以及思想文化的历史继承性与剥削阶级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的基础上,从学理上揭示和论证了“普世价值”的片面性和荒谬性。  相似文献   

16.
真,作为批评范畴的话语,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系统里一直处于边缘位置,与"言志"、"缘情"、"意象"、"意境"、"神韵"等相比,只起敲边鼓作用.至于客现现实一面,因为它被吸附在诗话、词话等感悟式、印象式、抒情式文学批评中,始终与主观情感捆绑在一起,所以较少指涉客观世界.只是到了近现代,中国近现代生死存亡危急的现实语境才催生了"真"的客观性内涵,使它急速上升为居主导地位的文学批评话语.它迅速地越过抒情文学传统,与现实主义挂钩,其内涵直指"人生"、"平民"等文学的"普世价值",成为批评艺苑中一道主风景线.但是随着政治现实需要的加强,它逐渐被刺离了"人生"内涵,外延也被限定在革命范畴之内,沦落为政治工具符号.但如果文学之真一旦偏离了人生、平民、人道、人类等文学的"普世价值",那么它就失去了文学存在的意义.因此追溯"真"批评话语模式转变的历史,对于我们清楚地认识文学为人生、为平民、为人类的"普世价值"的永恒意义,扭转当代文学中粉饰、娱乐、游戏、谋利的文学短视潮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韩禄 《天府新论》2010,(5):6-10
民主是当今世界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之一。民主虽然一般被认为起源于古代希腊,但民主的本质却蕴含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民主有价值,但不具有"普世价值"。近代英法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平等"、"自由"等民主观,成为现代资产阶级贩卖民主的资本。从民主的实质——工具来看,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一定要认清西方国家推销民主的企图。  相似文献   

18.
谢文郁 《文史哲》2013,(1):15-21,165
普世价值文明转型模式和核心价值文明自觉模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对话模式。前者实际上是把西方文明的某些核心价值奉为普世价值,并要求弱势文明以此为标准进行改革和转型,最后融入这些所谓的"普世价值"之中。这种对话模式容易引发文明间的外部对抗,妨碍对话各方深入认识自己的核心价值,并掩盖自身的视觉盲点。后者则强调各文明在对话交流中反省自身原始责任意识,认识自己的核心价值,在对照中揭示自身视觉盲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更新。核心价值文明自觉模式应该成为未来文明对话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19.
钟芸 《晋阳学刊》2009,(6):69-73
普世价值乃是对整个人类而言具有普遍性、普适性和必然性的价值,是能够得到基本共识和具有约束力的共同价值观。它不仅仅是一个指认价值普遍性的概念,而且还是一个吁求人们去追求的价值理念。人类生活实践的具体历史性、文化霸权的图谋和战略、价值多样(元)性的事实和取向,都不足以成为反对普世价值的充足理由。普世价值之所以值得我们去追寻,乃是因为人类从一开始就以个体性的存在生活在不同层次的社会共同体之中。当人类社会因世界历史的转变和全球化的推进而会聚到全球性共同体时,人类由此获得了一种世界性的生存方式,普世价值的追求也就具有了历史的必然性。这种追求必须以尊重文明多样性为前提,并且对价值的多样(元)性作出规约,以使人类面对共同的挑战、解决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和开创共同的未来。中华民族必将为普世价值的理念及其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价值概念的主体哲学辨析是价值观念实践效能发挥的前提.在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视野中审视价值领域的相关概念:共同价值基于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诉求的中国价值倡议,普世价值是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自我美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现阶段人民共同诉求的民族性价值凝结.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我们宏观把握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者关系的哲学基点.充分确认人类共同价值,吸收和批判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应然的价值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