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同一性的衡量标准是健康的自我意识、有效的他人镜像以及与认知一致的道德行为等。不能正确利用网络的青少年,会产生道德自我意识的危机、他人镜像的混乱以及道德行为偏离等同一性危机。德育工作者应该善于利用网络平台,采取措施来重建青少年的道德同一性。  相似文献   

2.
尤尼斯对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青少年做了多项研究并提出其青少年道德发展理论。此理论重视道德行为对道德培养的作用,认为应当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社会交往,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促进青少年道德同一性的发展。借鉴此理论,我国当前德育应当关注德育时效性,重视道德行为训练及公德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时代,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现象犬量存在,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势在必行.本文旨在通过研究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现象,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青少年自身等诸环节中找到解决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途径与对策,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以期使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走到符合道德要求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理论,通过分析湖北省武汉市流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即流动青少年自我意识存在矛盾、自我与社会认知存在偏差、家庭教育方式及亲子关系存在问题、农民工子弟学校师资缺乏及教学条件落后、缺乏与城市同龄人的沟通交流、流动青少年聚集的社区基本设施不足、卫生条件较差和社会主流文化对流动青少年群体的负面评价等因素,探讨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流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策略,优化流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流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从青少年道德人格结构和发展的过程看,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的核心,它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诸要素的整合力量,也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同一化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探索我国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结构,运用访谈法、问卷法对1000多名包括中学生、大学生在内的青少年进行自我同一性结构的大样本研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青少年学生自我同一性结构的八因素结构模型为最优模型。我国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结构包括自我方向感、自我价值感等八个因素,问卷从自我同一性危机的程度揭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程度,为自我同一性这一抽象的概念提供了易于理解的新视角,是适于我国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自我同一性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7.
“发现儿童”之后如何“理解儿童”是广大教育研究者们一直思考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则聚焦儿童的某些“特殊行为”,从儿童丰富的情绪体验出发尝试理解他们的行为意图。研究发现:“特殊行为”是教师作为他人的立场判定的,儿童“特殊行为”的背后隐藏着其原有的自我同一性失衡断裂的危机,儿童采取这些“特殊行为”是为重建自我同一性进行的尝试。这启示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与保护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注意引导儿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眼中的“我”。教育工作者应当对儿童的“特殊行为”从儿童情绪体验意义出发,站在儿童立场上进行理解,切忌妄加指责,贴上道德标签。  相似文献   

8.
道德态度是个体对社会道德规则、道德观念和道德现象稳固的内在心理倾向,它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倾向构成。道德态度具备社会性、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四个基本特征,具备社会适应、自我防御、价值表现、认知导向四个基本功能,具有影响道德判断和选择、影响道德行为方式两个主要作用。道德态度与道德价值观有所区别,但联系更为密切。道德态度与道德行为通常具有一致性,但二者的背离也比较常见。道德态度的形成要经历顺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其形成的心理机制主要是强化与观察学习的交互作用,其影响的内部因素在于思维能力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分化以及社会经验,外部因素在于父母、教师、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和社会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9.
网络的出现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转变 ,它在带给人们无限憧憬的同时 ,也对传统的道德生活形成冲击 ,使得人们在道德主体意识、道德行为、道德规范领域面临着种种的挑战和危机。本文试就这些道德问题 ,做了几点思考 ,提出了强化相关法律建设、提高技术监控能力、强化主流文化意识导向、强化青少年一代的引导等措施 ,以求对解决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一、自我的恒定性的剖析自我的同一性包括自我的恒定性和可变性 ,没有可变性 ,人就不可能向前发展 ,要了解个体的发展 ,必须解决自我的同一性问题。自我的同一性是指“自己意识到自己作为与别人相区别的客体物而真正存在”① ,如自己关心自己将成为怎样的人 ,也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同时还能意识到自我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象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是同一个自我 ,并且将自己与所属集团视为一体 ,产生“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国家”等自我意识。如果自我的同一性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就有利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 ,反之 ,则往往形成同一性危机。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