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三个方面简略地评述了《土族文学史》一书 ,认为这部开山之作以史实为根据确认土族族源 ;内容丰富 ,史料翔实 ;文学分期的划分合理  相似文献   

2.
回鹘世俗文书研究工作最初是以俄国伟大的却又有缺陷的突厥学泰斗弗里德里希·威廉·拉德洛夫(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拉德洛夫,1837~1918年)的研究为开端。他在1897~1909年间对文书的研究工作,除两件例外,直到其卒后才编成《回鹘文献集》(1928年,简称《US》或《文献》)一书。从这部保存着最大量的并且十分便于利用的回鹘世俗文书的著作开始我们的讨论,是再恰当不过了。《回鹘文献集》的内容如下:拉德洛夫研究过的第一组文书包括罗巴罗夫斯基-科兹洛夫探险获得的文书,其中两件  相似文献   

3.
《中国翻译》杂志1986年第3期刊登了一篇题为《译名“东土耳其斯坦”并非大错》的文章。这自然会引起有关学者尤其是新疆史学界和语言学界的关注。英文“East turkestan”一名是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属于地理科学范畴,理应译作“东突厥斯坦”,将其译成“东土耳其斯坦”是不正确的。“Turkestan”一名是由两个不同的词构成的,即“Turk”和“estan”。“Turk”一名为突厥语,它最初只是一个姓阿史那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名称。据《周书·突厥传》记载:“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公元552年,突厥汗国建立后,“突厥”一词始用于汗国中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逐渐  相似文献   

4.
周穆王西游     
周穆王西游,与西王母瑶池相会,这是许多人所知道的。而详尽记载这一故事的,就是《穆天子传》这部书。因此,在讲穆王西游之前,先要介绍一下这部书。《穆天子传》也叫《周王游记》、《周王传》、《穆王传》或《周穆王传》等,是春秋战国时期记述西周穆王西行的一部游记。成书后长期埋于地下,直到公元278年(西晋咸宁四年)才从今天河南汲县的一座战国古墓(魏襄王墓)中发现。这部书内容丰富,情节动人,后人辗转传抄,争相研读,啧啧称道。东晋著名大诗人陶渊明赋诗  相似文献   

5.
突厥狼图腾文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狼图腾文化起源考述 众所周知,突厥是以狼为图腾的,但对其成因却很少有人探讨。或认为突厥“大柢犬狼之族,繁于北方,故浑沌草昧者引以为徵,是固不足深求,亦无可置信”——干脆不予重视;或简单从狼与游牧民族生活的关系方面加以解释——这亦未免有此牵强,因为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游牧民族并非全是以狼为图腾的。如黠戛斯人曾以雪豹和牛为图腾,哈萨克人的先祖则曾以白天鹅为图腾。突厥以狼为图腾,当有其特殊的原因。 《周书》卷五十《突厥传》载:“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后为邻国所破,尽灭其族。有一儿年且十岁,兵人见其小,不忍杀之,乃刖其足,弃草泽中;  相似文献   

6.
一、“塔塔尔”一词最早在文献上的出现中国唐末会具(841—847)时期的《赐回鹘嗢没斯特勤等召书》中提到有一个回鹘左厢部落叫“黑车子达怛”(见《会昌一品集》卷五,《元朝史》上册第3页,韩儒林),这是对长城以北诸民族历史记载最详细的中文文献上首次提到“塔塔尔”.可是,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点立的突厥汗国时期的《阙特勤碑》(用突厥鲁尼文、即鄂尔浑文书写的)其中提到四邻各部时,称东邻为“三十姓塔塔尔”(Otuztatar).这个碑是732年所立,比前述史料早一百年.由此可见,“塔塔尔”一词最早出现在突厥文献中.当时,突厥人把什么民族称做塔塔尔人呢?根据中国学者的详细考证:1、韩儒林根据碑文中出现的各部排列顺序指出,三十姓达怛的地理位还应在骨利干(Khurgan),南契丹之北,正好与唐书所载室韦诸部地理位置相当.这就是说,当时中国唐代文献里称作“室韦”的民族,突厥称为“塔塔尔”.  相似文献   

7.
以新的视角探索中国民族史的一个断面──评《宋辽金时期民族史》田卫疆由陈佳华、蔡家艺、莫俊卿和杨保隆诸先生撰写的《宋辽金时期民族史》一书新近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承担的院级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历代民族史丛书》之一部分,这部新作...  相似文献   

8.
突厥之君主观〔日]护雅夫著朱悦梅,白牛译本文旨在通过阐明鄂尔浑碑铭,如们调特勤碑》(]豌)、《毗伽可汗碑》(毗)和(欲谷碑》(嘲)中的"qUi"一词的含义来研究突厥汗国的君主观念。突厥人心目中的"美德"一、突厥民族以何为美德,答案可见以下诸文献:文献...  相似文献   

9.
文明的入门     
无疑各自都感到了紧要。所以一个多世纪以来,许多专门大家都不倦地撰写中亚的入门书。时至今日又是一个世纪过去了,已经可以说,诸如巴托尔德的《中亚突厥史十二讲》、拉铁摩尔的《中国的边疆》、羽田亨的《西域文明史概论》,已是经受了时光考验的大师著述。与大师们的时代不同,近期这个地域成了热点,所以新疆书出版得很多。旨在概要的,可举  相似文献   

10.
奥古斯特·倍倍尔(1840—1913)是著名的《妇女与社会主义》一书的作者。如果不掌握民族学资料、不能从历史-民族学角度进行广泛总结,倍倍尔是写不出这部名著的。虽然这部著作是在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发表前五年写成的,但就其内容来说恰好是那部名著的继续。本书不仅前几章完全建立在民族学材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民族史学家、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林斡教授新著《东胡史》一书已于1990年11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继《匈奴通史》(前曾出版《匈奴史》)、《突厥史》之后,第三本关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专著,也是我国民族史学界系统研究东胡史的第一本专著。全书218000字,除“前言”和“内容提要”外,共分十四章:早期东  相似文献   

12.
问题的提起一位大学教授将《格萨尔王传》的《世界公桑》之部译成了汉文,这是对兄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的一大贡献。对此,表示由衷地高兴。据说,在译文的“前言”里说:“史诗中屡次出现‘噶伦’字样,……而噶伦官职的设置,也自清朝初年开始。因此,我们的初步看法是,这部史诗成为完本的写作时期,当在十八世纪以后。”就我个人来讲,对《格萨尔王传》并没有研究过,《世界公桑》这部书究竟成书于  相似文献   

13.
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编辑,由杨静仁同志作序的《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一书,经过编委会同志们近7年的艰苦努力,今年6月4日终于正式出版发行了。这部书是《当代中国》大型丛书中的一卷。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  相似文献   

14.
涉及蒙古祖先传说的前人研究成果颇丰,其中以陈寅恪《〈彰所知论〉与〈蒙古源流〉》及韩儒林《突厥蒙古之祖先传说》两篇文章尤为精要。14世纪伊利汗国官修《史集》作为元史主要文献之一,具有独特的史学价值:《史集》依据蒙古祖先传说交代了其诸部分类,尤其是其记载保留了大量可与《元秘史》《元史》等东方文献记载对勘的部族源流传说;同时《史集》为蒙古祖先传说提供了完整的解说构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爬梳《史集》成书以前涉及蒙古、突厥祖先传说的波斯及希伯来文献,试探《史集》所提供的文献、口传信息以外的线索,从另一层面进一步补充《史集》成书的背景轮廓。  相似文献   

15.
《土尔克杂学》,原名《土尔克菲扎依力》或《土尔克穆合塔孜尔》。因其包括的内容较广、且属杂记文体和杂史性质的文献,故又多称《杂学》。它是我国撒拉族在中世纪时使用的以阿拉伯、波斯文字母为基础的一种拼音文字——土尔克文字写成的手本。它不仅是研究撒拉族历史、宗教、文学和社会风俗习惯的珍贵文献、也是研究撒拉族语言文字难得的珍贵资料。严格说来,《土尔克杂学》本身虽然不是旧书面撒拉尔语文献,但它却包含了古代撒拉尔语的语言材料,可以说,很可能中世纪的撒拉尔语和这一文献的语言,是突厥乌古斯部撒鲁尔人13—14世纪使用的语言或方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15世纪突厥语言学名著《两种语言之辩》(Muhakεmεtul-Luεtεjn)的内容及其句法特点进行研究。本文作者认为,15世纪维吾尔族语言大师阿里希尔·纳瓦依公元1449年撰写的《两种语言之辩》不仅仅是一部比较语言学著作,而且它又是一部阐述了纳瓦依本人的语言观、创作思想及其主要文学作品的自我评价和总结的佳作。因此,该著作对于纳瓦依散文语言的研究,乃至突厥语言发展史的研究都有着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突厥语言的共时研究 在语音学研究领域,比较显著的进展有:(1)开始用实验语音学的手段、方法分析语音。鲍怀翘、阿西木的论文《维吾尔语元音声学初步分析》是这一方面的开创性论文,其中提出的观点、得出的结论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它开辟了用实验语音学的手段研究分析突厥语语音的新途径;(2)关于元音和谐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吴宏伟在《突厥语族元音和谐与附加成分元音并存——分立现象的关系》等论文中以大量诸突厥语的材料说明元音和谐不等于同化作用,而是语音搭配的客观规律,但从语言的历史演变来看,某些突厥语言的元音和谐,特别是唇状和谐,还应看作是同化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已故民族语言学家、教育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森先生所著《突厥语言研究文集》于近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李森教授曾任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中国突厥语研究会顾问、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员。他在中国民族语言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创设了北京大学东语系维吾尔专业和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突厥语教研室,一生致力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言的教学与研究。这部文集是中央民族大学学术文库中一部重要著作,其中凝聚了老一辈学者的心血。著名东方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为文集作序,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为文集题词:著…  相似文献   

19.
一、彭亨州是坎帕尔人在马来半岛上的第一个落脚点马来半岛上的两个马来种族是早己众所周知的。他们的绝大多数来源于马来群岛上的一些大小岛屿,特别是来自印度尼西亚。关于这一点,《马来民族》这部书已讲得非常清楚了。书中说,马来半岛上的马来族,绝大多数是来自马来群岛,特别是来自爪哇和苏门答腊。  相似文献   

20.
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被突厥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关于雁门之围的解除,史学界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李世民的功劳。其根据则是《旧唐书》卷2《太宗纪》所载史料。其文云:“大业末,炀帝于雁门为突厥所围,太宗应募救援,隶屯卫将军云定兴营。将行,谓定兴曰:‘必赍旗鼓以设疑兵。且始毕可汗举国之师,敢围天子,必以国家仓卒无援。我张军容,令数十里幡旗相续,夜则钲尘鼓相应,虏必谓救兵云集,望钲尘而遁矣。不然,彼众我寡,悉军来战,必不能支矣。’定兴从焉。师次崞县,突厥候骑驰告始毕曰:王师大至。由是解围而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