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温雅 《山西老年》2011,(11):49-49
筷子,古称箸,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独特餐具,西方有学者赞扬筷箸是古老的东方文明代表,是华夏民族聪明和智慧的结晶。关于筷子的起源也有不少传说。  相似文献   

2.
称谓语的特点及文化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夏民族的称谓语是十分复杂的,本篇就家庭称谓语、姓氏称谓语、尊谦称谓语、性别称谓语四个方面来谈其特点。称谓语不仅反映了汉民族的家族血缘关系,更显现出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它是探讨民族文化史的一条隧道,揭示出了华夏民族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蛋俗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家族蛋俗起源于远古时期华夏民族的宇宙卵崇拜,主要表现在婚仪及生育习俗中,对土家族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产生过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重述神话通过再现人类先祖的心路历程,唤醒了华夏民族的集体记忆。《碧奴》、《后羿》和《人间》三部作品以崭新的时代精神重新构建了华夏民族的古老神话,引起了民众内心深处对华夏民族情感的共鸣,更寄托着当代人的文化守望和精神反思。本文运用民俗理论和原型批评的方法,深刻剖析了这三部作品中的人性欲望,揭示人类文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彰显民众内心深处朴素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5.
纸扎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其与华夏民族的民风民俗紧密相连。纸扎文化缘起于原始宗教的巫术祭祀活动,后随着汉代纸张的发明与普及,实体纸扎逐渐产生,并在宋元时期得到迅速发展,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至今,仍有多个地域存在着纸扎文化。总体来说,民俗纸扎是古老的华夏民族民风民俗的延续与展现,是“活化石”。  相似文献   

6.
敦煌飞天是中国飞天艺术的代表,其中唐代飞天所披帔帛造型婉转流畅,是其最突出的特色。飞天及其帔帛的艺术造型渗透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精神内涵,彰显了华夏民族造型艺术的精髓,也为现代艺术造型和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秦汉是华夏民族婚姻文化定型的时代。在几百年里,礼教和法律结合起来,确立了婚姻形态、方式、制度的基本规范。成婚的礼仪是这套规范的一个方面,以"六礼"为典范的规矩得以固定下来。但另一方面,非"礼"的习俗依然存在,边族也有其自己的习惯。因此,秦汉时代的成婚方式仍在发展中。  相似文献   

8.
论“华夏”     
华夏文化的具体形式,体现为华美的礼服和庄重的礼仪形式;华夏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与活力,是华夏民族区别于其他族群的根本性内涵。华夏文化复兴的责任,理所当然地应该由华夏民族担负起来。复兴华夏文化,复兴华夏服饰,复兴华夏礼仪,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纵向和横向的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如何处理好华夏民族与其它民族的关系,这是历来撰史者们需要认真考虑而不可回避的问题。司马迁首创民族史传,详叙汉朝各周边民族史,并以其卓越的史识和进步的民族思想,从探求治国之道的角度出发,很好地处理了华夏民族与其它民族的关系,这在中国史学史上开了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的先河。今天,我们对司马迁进步的民族思想进行总结、探讨,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民间美术色彩的表现功能与文化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间美术色彩是创作者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文化语言,有装饰、象征等多重功能。民间美术色彩选择既不是纯客观视觉的,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以伦理化和宗教化的色彩选择习俗为根据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趋吉避凶的世俗心理铸成古人的色彩观念,制约着华夏民族的色彩选择,也赋予民间美术色彩以多重表现功能和丰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华胥氏的历史传说与考古文化史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胥氏在历史传说中是伏羲氏的母亲。其实,华胥氏是氏族或部落之名,“华胥氏”就是“花须氏”,亦即“花芯氏”,即崇拜“花芯”的氏族部落。该氏族部落首领是华夏民族重要的始祖之一;庙底沟类型仰韶文化彩陶以“花叶”纹为主,应是华胥氏族的主要后裔;甘肃秦安大地湾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中,出土的“华胥氏”女神像说明该类文化居民也是华胥氏后裔,为“华胥氏”是华夏民族的共祖提供了依据;蓝田是古人类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华胥氏后裔的繁育之所。  相似文献   

12.
陕西作为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拥有着雄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的食文化特色也是在中外民族交流中不断碰撞和发展的结果。其中,陕北的饸饹与羊肉;关中的回坊清真八大碗以及陕南的炒腊肉就集中体现了陕西三大地的春节食文化特色。本文以陕西三大地区的春节特色食物为线索。旨在展示陕春节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社祭与中国龙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这是历史留给上十亿“龙的传人”的一个谜团。中外众多学者曾作了有益的探索,但一直未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实际上,龙的起源与中国古代的社祭习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先秦材料看,华夏民族的龙神话、传说相当纷繁而多彩,没有哪一个民族赶得上他们。因此,我们只有顺着华夏民族迁徙发展的历史脉络,才有可能寻找到龙的“源头”。华夏民族主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古典美学重要范畴和文学艺术突出追求的意境,孕育于华夏民族渊深莫测的思想文化,意境的生成必有运筹得宜的艺术时空、虚实相生的形象体系和弥漫无际的主体情韵  相似文献   

15.
吴晓 《21世纪》2013,(3):65-66
追溯三皇五帝,回望殷商周武.笑谈七雄争霸,手掂秦砖汉瓦,望眼魏晋高风,穿过唐宋晓月,走过秦川古道,踏着明清烟雨.书法艺术一直是华夏民族一块绚烂的瑰宝。  相似文献   

16.
书法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包融了华夏民族古老文化的全部内容,而且将这古老而又博大的文化以一种喜闻乐见,又如此简略的形式展示于世人,确实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相比的,是华夏民族聪明智慧的体现。中国书法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从这些传说中,更多地体现出人们对书法艺术的热爱,这种力量才是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的真正动力。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07,(6):4-13
中华民族第一次的生存大危机发生在春秋中期。周王室东迁洛阳后百余年间,王权的衰落与诸侯国内部的争斗,使得对外夷的防范早已形同虚设。野蛮部族如汪洋大海般从四面进逼中原。那时侯,岭南、江南、东海、陇西、高原、草原,无处不敌:南苗、东夷、西戎、北胡,四方皆夷。大约数以百计的野蛮部族从各个方向向中原蚕食,华夏民族危在旦夕!这时候,却恰恰正是中原世界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前夜,各种形式的新旧较量都正在激烈进行。  相似文献   

18.
将天地一气视为世间万物之生命本原,这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理解和解释世界的一种根本“视界”。作品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生命之象——天地万物生命本原意蕴的一种表现形式或呈现形态。因此,以象或气象概念作为对作品存在或呈现形态的一种审美价值认定,是构成中国传统诗学作品论的一块重要基石,集中体现了华夏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对文学作品的独特审美要求。这主要表现在整体性、生动性、新颖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老子道家以其对宇宙人生的独特思考和富有魅力的人生哲学而得以绵延不绝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效法自然以实现人生超越的思想是道教全部理论和实践的哲学基础及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事实上,魏晋玄学以后,道家之学主要地就是通过道教而得以延续并发展的。道教利用并神化老子和老子之道,其渲染的“老子化胡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道教与佛教关系的复杂性及其对道教发展的影响,也表现出了中外文化交流中传统文化的一种心态,它的最早提出,具有将外来佛教纳入华夏文化系统之中的意义,这与华夏民族历史地形成的自我中心论和大一统观及其在文化观上的表现——华夏文化正统论有关。  相似文献   

20.
西部诗歌以苍茫辽阔的自然景观为诗情触发点,以现代意识审视我们民族生存的环境和人民的生活斗争,具有昂扬、激越的雄性精神.它通过自强不息的硬汉子形象和雄性意象展现出的雄性精神不仅是西部坚挺的雄性气质的象征,也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精神的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