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辩证唯物主义是制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理论基础。对《决定》精神的理解和贯彻执行也应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本文拟就此谈一些认识。一、用共性和个性辩证统一的观点理解和贯彻《决定》《决定》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制定《决定》的“总要求”。理解和贯彻《决定》,一定要把握这个总要求。这个总要求,反映了共性和个性辩证统一的观点。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说:“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我们党所一贯遵循的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觉的十三大决定实行党政分开,这是我国党政领导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实行党政分开,要求党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必须作相应的改变。党将通过什么样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来实现自己对于整个国家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作用呢?这里,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从总体上,首先,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必须符合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政治组织,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  相似文献   

3.
养老保险社会化既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属性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因此 ,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遵循“新”“活”“缓”的原则 ,积极推进养老保险社会化改革。关键在于将养老保险推向社会 ,形成网络化服务 ;不断强化养老保险基金的社会化管理并加强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共同为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服务。就侧重点而言,生活方式是以建构“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新型社会行为方式为目标,即在原有优秀文化精神财富基础上产生新的文化成果;社会文化则主要着眼于“活动”,即为最广大的社会成员提供形式多样的、可以自由选择参与的、以自我实践自我欣赏自我教育为主的自我文化体验的机会。 社会文化是思想道德建设、生活观念建设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的道德伦理观念和生活观念指导、制约着生活方式,规定着生活方式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总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生活方式质的优越性的根本体现。它们直接调解着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规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审美观念。思想道德建发不仅是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党的14大报告提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并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求人们全面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也是一种改革)的重大意义,在这个问题上求得共识,纠正误解。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实现这一基本原则,关键在于从时代要求和社会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探索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力源泉;永葆这一活力源泉,关键在于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建设的基本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强固这一根本保证,关键在于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和创造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必须按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进一步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以利于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近几年来,赣州地区正是从这个“总要求”出发,遵照中央、省委的部署,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采取了一些灵活而又符合区情的措施,从国内外大胆地引进资金和技术,去年一至八月,全区共有外引内联项目达192项,其中引进外资项  相似文献   

8.
论毛泽东思想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理论成果,虽然该理论产生于民主革命时期,但对如今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路线”要求“以人为本”,推进民生工程新发展,实现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毛泽东思想的“党的建设”理论要求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建设,开创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走自己的路,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自己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宝贵经验,更是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全面改革、从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原则。邓小平同志说得好:“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已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毛泽东留给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求人们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个关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在这个问题上的失误也给我们党的事业带来过沉痛的教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对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我们继续坚持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推进机构改革。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又作出了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大决定。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96页)新一轮机构改革被称为“第七次革命”,它无疑将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保证这一轮机构改革顺利实施并取得成功,需要我们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要一起抓,这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方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重要战略方针,最根本的就是正确认识并处理经济改革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一方面坚持在改革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坚持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过程中紧密联系改革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不仅是推动改革,促进四化建设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迫切需要。随着城市全面改革的开展,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七五”计划的建议,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体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所确立的基本指导原则和各项方针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七五”计划的实施,必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但是,实现这一目标也决不是轻而易举的,还必须动员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协力,艰苦奋斗,勤俭建  相似文献   

14.
当前正在蓬勃开展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的一次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大变革。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所指:出的“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这场改革的深入发展不仅正在改变着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一系列环节,而且也正在改变着与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许多方  相似文献   

15.
<正> 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既要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又要加强重点建设、技术改造和智力开发,在物质技术条件方面为九十年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准备必要的后续能力,同时使人民生活继续有所改善。实现上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和开拓前进的精神,按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总方针,从  相似文献   

16.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描绘了全面改革的宏伟蓝图,一个深刻影响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改革洪流已经兴起。它冲破了一切“左”的思想的束缚,冲破了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上不适合实际情况的固定观念,改变了那种已被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僵死模式,使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充满了生机和希望。改革浪潮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改革既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实践基础上对以往经验的再总结;又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规律的再探索。无论是对以往经验的再总结,还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再探索,都是认识进一步深化的标志。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认识发展的辩证法。结束“文化大革命”八年来,我们经历了认识上拨乱反正和实践上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7.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纲领;行政管理建设,无疑必须遵循这一指导原则。建立科学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必须从实际出发,创造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模式,这就需要对已有的体制进行改革。在我国,把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是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2—1983年大规模的机构改革,为建立行政管理学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改革的实践也向  相似文献   

18.
一、在日益发展着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两种文明建设关系之间的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上的反映。如坚持按劳分配制度、贯彻物质利益原则,与提倡共产主义大公无私的劳动态度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就是治穷致富、增加收入,与反对“一切向钱看”的关系以及鼓励消费、美化生活与勤俭建国、艰苦奋斗之间的关系等等。它们之间又矛盾、又统一,构成了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一种对立统一关系。按照这两个方面内在的必然联系而给以辩证统一的理解,那就将有助于顺利发展两个文明的建设,实现十二大提出的总任务。同时还须明确,物质文明进展的程度如何,是区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先进或落后的标志。但决定一个国家的文明是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保证社会主义方  相似文献   

19.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它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实践证明,尊重这一客观规律,按照按劳分配原则的要求办事,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就高,就能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违背这一规律的要求,挫伤劳动群众的积极性,就会延缓以至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因此,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加快我国四个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 ,主要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以现代文明作为审视民主政治的标识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用经济方式来解决政治问题 ,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思维范式的转换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式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 ,通过政治体制改革 ,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在社会稳定的状态中实现政治发展 ,这是目标、原则、途径和特征辩证统一的科学的发展观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以渐进改革作为选择方式 ,务实主义的观念模式 ,试验性的方案选择和迂回式的改革发展战略 ,共同形成了中国政治体制渐进改革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