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月3日,北川县委农办主任董玉飞在暂住地自杀身亡。这是首例北川灾后政府官员轻生事件。董玉飞的自杀凸显了灾后心理救助工作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2.
2009年4月20日,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在家中自缢身亡。这是继去年10月北川县委农办主任董玉飞、绵阳市政府人事教育处处长何宗华之后,又一位灾区官员自杀的案例.也给灾区基层干部心理援助再度发出了紧急警报。  相似文献   

3.
看到论坛上关于青年人自杀的帖子,在这个时代,已经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了,每个人身边或所在的学校都可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看到报道中的大学生自杀是因为压力大,找不到工作,感到无助。我想起了前几年同系的学妹自杀时写下的帖子,她是这么写的:“我列出一张单子,左边写着活下去的理由,右边写着离开世界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工作人员自杀是个人精神健康问题和工作、生活压力过重相互作用的结果。自杀以及导致自杀的精神健康问题,对员工的生命健康和生产效率造成巨大损失。研究表明,一旦有一名员工自杀,他周围的10~20名员工将产生自杀倾向,同时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尽管不是每件自杀或自杀尝试都可以防止,但如果及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能够减少员工自杀的频率。  相似文献   

5.
必须直面的现实 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在这严冬来临之际,地震重灾区北川县,又一个生命选择极端手段恨别人间——北川县邓家海光村村民朱华会上吊自杀。这是四川灾区近两个月来,继北川县政府官员董玉飞自缢身亡、都江堰市受灾伤员罗桂琼跳楼自杀、北川县擂鼓镇村民杨俊杀妻后自戕、绵阳市政府官员何宗华跳楼自杀后发生的第五起自杀事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学生自杀事件屡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突发事件的影响和网络媒体的影响等,都是导致学生自杀的原因。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自杀现象的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通过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对生命进行多方位思考,"重"视生命教育、"开"设校园大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机构等有效的对策来预防和减少自杀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7.
传统自杀学大体有两个基本模式:社会学的与精神医学的。依照涂尔干确立的基本框架,社会学家往往从社会整合的角度理解自杀率的增加,精神医学家则喜欢从抑郁症的角度谈论自杀。但对于当代中国的自杀现象,这两个基本模式都不适用。在自杀率比较高的地方,我们看不到社会整合出了什么严重的问题,而且相当多的自杀者并没有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疾病。更重要的是,人们既不会从社会整合的角度,也不会从抑郁症的角度来理解自杀。这些都要求我们,要理解中国的自杀问题,首先要超越上述两个模式,从问题本身出发。  相似文献   

8.
儿子13岁,脾气突然特别暴躁,开始早恋、动不动逃课。我一说他,他就说学习压力大得要命,我要再给他压力,他就自杀。一说到"自杀",我只好妥协,有时还满足他无理的要求。儿子也觉得这招很好用,动不动就闹自杀。即使知道他是吓唬我,我也非常害怕他某天来真的,所以只好一次次受他摆布。这样下去,如何是好?看得出来,平时你们很溺爱儿子,不然就不会被他牵着鼻子走而不知所措。现在  相似文献   

9.
苏子后  钟声 《女性天地》2008,(10):30-31
2008年7月3日凌晨2时许,北京市朝阳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收治了一位割颈动脉自杀的患者。令医生惊讶的是,这名不满11岁的女童,上月初也曾因割脉自杀被送来抢救!  相似文献   

10.
保险法中自杀免责条款一直是学界热议的话题,而在实践理赔过程中,被保险人自杀成了保险人免责的挡箭牌,自杀被保险人一律拒之于理赔之门外。从法理上说.被保险人自杀是否一律成为保险人的免责事由以及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的自杀应否承担保险责任,本文拟围绕这两个问题略作浅析。  相似文献   

11.
夏芒 《金色年华》2007,(9):13-14
“我想自杀。”一个男声开口就这么说。这是我做咨询员以来,求助者开门见山谈自杀的第一例。我心惊了一下,但很快意识到可能是发生了什么,让他难以应对。  相似文献   

12.
目前,自杀已成为全球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过去的50年里,自杀率上升了60%,全球每天平均有3000人自杀。几乎在所有国家,自杀风险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很多国家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自杀率最高。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老年人口的增多,我国老年自杀问题也日趋突出,老年人群体已成为我国自杀率最高的群体。几年前就已公布并被广泛引用的数据显示,我国5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自杀人数超过10万,占所有自杀者比例的36%。据2004年卫生部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3.
《中外书摘》2014,(12):36-38
一2002年,客居中国近二十年的加拿大医生费力鹏(michael phillips)和他的中国同事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中国自杀率:1995—1999》一文,正式向世界公布,中国的自杀率已达十万分之二十三(大约相当于美国的两倍);中国一夜之间变成了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同年年底,费力鹏大夫又在回龙观医院主持成立了“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相似文献   

14.
研究自杀大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对预防大学生自杀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大学生自杀案例进行剖析的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杀行为“因穷至卑”和“因穷自杀”现象不明显;不同原因自杀的心理动机存在差异,并且主要集中在“情感挫折”、“学习就业压力”、“个人心理障碍”、“家庭原因”和“生理健康”5类。自杀大学生的心理状态随着自杀意念的发生发展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他们在实施自杀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复杂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王雪梅 《现代交际》2014,(12):197-198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壮大,高职院校学生数量也随之增加,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群体,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优质的专业性人才。但是这部分群体年龄层偏低,对待事物的认识以及自身的思想意识不够成熟,存在执拗和偏激,在某种压力下易产生冲动心理,发生自杀和自残等惨剧,尤其是高职师范院校的女生。所以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走出心理误区和心理危机。这就给高职师范院校的工作提出了准则和要求,如何保护有心理危机的学生成了校方难题,同时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导刊》2008,(23):53-53
据统计,德国每47分钟就发生一起自杀事件,累计起来,一年的自杀事件高达1.1万起。统计还显示,65岁以上老人的自杀率明显上升:每3个自杀者中间就有一人年龄超过了65岁。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自杀现象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自杀意念率较高、明显的性别与地域差异、低龄化趋向、易受感染性、冲动性、原因的阶段性是其特点。导致青少年自杀有认知偏差、青春期内在冲突、不良个性特征与心理疾病等个体原因,有家庭结构残缺、关系不融洽及教养方式不当等家庭因素,有学业压力、教师素质、同伴影响的学校因素,同时与社会文化、现代传媒不良影响有关。社会工作介入的策略包括:倡导生命教育及形成预防机制以预防,采用区分对待、安抚陪伴、初次评估及支持系统的建构以干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据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介绍,自杀位居中国死亡原因排序第五位。在15岁至3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是最大死因。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自杀率。因此,了解一些有关自杀的预防和救助工作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肖保根 《职业》2010,(7):29-29
富土康的“N连跳”,让如何预防员工自杀的议题摆上了企业的日程。在这方面,“过来人”——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发展初期也走过弯路,在预防员工自杀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有些好的预防措施,很值得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好好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学生自杀现象在全国高校时有发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文中根据保卫处成功制止学生自杀的经验,浅析如何应对高校学生自杀行为及采取相关应急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