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兰兰 《科学发展》2023,(8):107-113
养老照护服务作为养老服务中最主要、最基础的服务项目,其发展程度和水平是养老产业总体发展状况的重要衡量指标,同时也是影响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导向因素。应充分发挥不同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的作用,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积极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大力促进具备市场潜力的养老照护产业发展,重点培育认知症照护、到宅助浴、老年营养膳食、非医康养等领域的品牌企业,以带动整个养老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率先探索“喘息服务”,给长期处于照护压力而身心疲惫或精神压抑的家羁给以“喘息“,由养老机构或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提供临时性上门替代,或直接送到机构接受照护服务。从2009年开始,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确立“美丽西湖、幸福养老”工作目标,切实强化政策措施,以理念创新带动工作创新,着力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创出了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政府主导、多元供给,城乡一体、制度统一,全程服务、品质为先的“西湖经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逐渐成为中国主要的养老模式,志愿者的身影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社区养老服务之中。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主要是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老年人提供社区养老服务,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的人。他们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多种多样,包括娱乐活动、讲座、亲情陪伴、免费的家政服务、免费的身体检查等等。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深圳市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意见》和《深圳养老设施专项规划2011-2020》,为推动深圳市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将老龄服务产业纳入未来产业培育计划 对于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产业,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如,结合深圳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老龄服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搭建老龄用品和养老服务供需对接平台,鼓励开展老龄生活照护、医疗康复、饮食服装、营养保健等方面老龄服务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探索建立老龄服务产业统计制度和统计方法,并将其列入GDP和社会消费总额统计的新类别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导刊》2013,(11):13-13
上海在全国首创老年照护等级评估地方标准,相关部门将根据评估结果为老人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6.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以社区为中心,养老服务由以社区为依托的各种社会力量来提供的一种养老模式。它是介于老人家庭照顾和老人社会机构照顾之间的一种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老人照顾方式,由正规服务、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网络,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帮助和支援,使他们能在其熟悉的社区环境下维持自己的生活,避免不必要的住院或隔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日常生活能够自理或部分能够自理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7.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又称托老所,是指社区内为老年人,尤其是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娱乐和交通接送等日间服务的场所。这种介于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之间的照料方式,既解决了老人日常照料的难题,又能缓解养老机构床位紧张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养老是全社会的责任,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由政府包办社会养老的模式已经力不从心。无论是养老的社会需求,还是政府的财力支持,都需要一个多元化、社会化的养老服务系统。引进民间资本参与社会养老,建设数量更多的养老服务设施,组织提供质量更优质的专业化家政服务、护理与个人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等养老服务,全面推动社会养老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有效道路。  相似文献   

9.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形式。老年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便捷、周到的社会化的各种为老服务,这是符合我国现实国情和传统文化的养老方式,也是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我们在建设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新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居家养老服务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商机。苏州市沧浪区虚拟养老院于20007年在全国率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公共呼叫平台加社会化养老服务方式创新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手段,扩大了居家养老服务的范畴,提升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卢敏  李文霞 《科学发展》2022,(2):105-112
在老年人口需求日趋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养老照护服务体系不应仅包括生活照料服务,还应包括康复、医疗、心理等方面的照护.随着现代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的变迁,空巢、独居、失独老年人群体的心理问题凸显,对老年人心理健康进行干预和照护的重要性正在增强.随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慢病并存趋势的发展,老年人对医疗护理和康复护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因此,加强养老护理员的医疗康复知识储备与技能提升,应当成为护理员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李秀丹 《老年世界》2013,(18):11-11
赤峰市的养老模式大体区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包括养老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养老公寓等多种形式。机构养老将是未来养老的一大主体方式。其优势在于,有专业机构、专业护理、专门的服务人员,具有专业手段和专业技能。使老人能够得到专人照料,突发情况能够得到及时处置。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市场推动的原则,依托老龄事业服务中心,采取有偿、低偿、无偿、义工和志愿者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为特困、高龄、孤寡、病残、空巢等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家政等服务,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颇具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例如:评估过程行政性浓厚,缺少对老年人的需求评估,公示环节也缺乏对老年人隐私的尊重;服务总体水平不高,不仅服务形式单一,大多是基础性的生活照料服务,服务质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服务提供是单向的,老年人被动接受服务,对服务的意见和诉求无法反馈;服务提供主体单一,仍由政府主导,医疗机构、专业机构参与较少。  相似文献   

14.
养老机构是指为老年人提供住养、生活护理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如老年社会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老年人服务中心等机构。在美国,根据养老机构的不同功能将其分成三类:第一类为技术护理照顾型养老机构,主要收养需要24小时精心医疗照顾但又不需要医院所提供的经常性医疗服务的老人;第二类为中级护理照顾型养老机构,  相似文献   

15.
在居家养老成为基本养老方式的当前。很多地方对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失能老人给予了特殊的优惠照顾。一些地方也开始全面探索居家失能老人的照护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推进,老年人养老方式亟待发生变革,拥有专业助人理念、知识与技巧的社会工作者正在以不同方式介入到养老事业领域,社工介入的必要性已在实践中得以证实,但社工介入老年服务需要技巧。  相似文献   

17.
席恒 《社会保障评论》2020,4(1):108-117
养老服务是不同供给主体将不同内容、质量和价格的养老产品或项目,以不同的方式配送到不同需求老年群体的过程。不同供给主体基于责任驱动和利益驱动,为需求主体提供适应性养老服务,是养老服务的基本逻辑。养老服务的实现,是在特定地域、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通过优化配置养老服务资源,聚集整合养老服务资本,来保障有质量、有尊严的老年生活。鉴于养老服务供给的多元性和需求的复杂性,养老服务的治理则需要运用先进的合作治理与参与治理理念、选择科学的治理工具和现代化的治理技术,保障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适应性匹配,进而保障养老服务实现方式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8.
近日,海南正式出台(《海南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规定,海南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收养“三无”老人今后将由政府买单。 办法规定,在当地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因床位、特殊护理等条件的限制,无法为收养人员提供基本的养老服务的情况下,经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申报,市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批准后,收养人员可到当地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接受养老服务。同时,  相似文献   

19.
回黎娟 《职业》2021,(5):93-94
21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对于家庭服务行业来说,是阿姨,是保姆。这里所说的阿姨、保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普通家政服务人员,而是涵盖更广、富有时代色彩的养老服务新型专业人才,他们是老年病医师、营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医师、职业护士以及智能化技师、文体教师等等。这是一支异军突起、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的人才队伍,但也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一块短板。针对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养老服务业是各类服务主体围绕老年人需求所开展的各类服务的综合。当前,上海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纯老家庭、独居老人较多,老龄人口总量大,养老服务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养老服务业发展要与培育养老文化相结合、与养老保障相结合、与住房政策相结合、与医疗护理相结合、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要通过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计划和制度的建立,推动政府主导的机构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强化社区居家养老,积极扶持家庭养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