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派小品散文主要是指以上海这个地域为主的小品散文创作 ,在二三十年代 ,海派小品散文的出现是大规模性登场的 ,这与上海作为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不无关系。海派文人无视当时文学主潮的铺天盖地 ,用热情的目光把小品散文发展到了极致 ,从而创造了继五四小品散文之后的又一个小品文的创造巅峰。一 个体与自我 :与闲适派比较谈所谓闲适派散文 ,即是在周作人的影响下 ,经 30年代林语堂、4 0年代梁实秋的大力倡导和发扬 ,从而贯穿于整个现代文学进程中的一种散文小品 ,闲适派散文与海派散文在漫长的时段几乎可以说是并存的 ,虽说海派散文…  相似文献   

2.
海派小品散文是20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文学的时代生命意象,本文试图把海派小品散文归入现代散文的大视野中,就"个体与自我"、"个体与社会"的问题,与闲适派及太白派作比,去把握海派小品散文的文学生命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3.
周作人等关于五四文学革命是历史的言志派文艺运动之复兴,晚明小品与英国随笔合成现代散文源流的主张,在现代散文研究中影响至深.近年随着闲适、抒情小品热的出现,这一观点更是经常被人称引细化.但是,从五四时期的历史语境、文化心态、文学观念以及阅读接受看,晚明小品的影响极为有限;而从散文品种的丰富繁多,风格体式的多样化看,晚明小品至多影响小品散文,严格讲只有言志派小品散文.五四散文以中国优秀的散文传统为基础,在承续清末新文体的同时,自觉吸取以英法随笔为主的外国散文观念,主动借鉴外国散文作品,从而完成了自身的理论建设和文体尝试,并由此获得了现代品性.  相似文献   

4.
现代散文是中外散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相互融合的产物。以初期的议论性散文特别是《语丝》派作家开创的"语丝文体"为发端,随后的"左联"作家群杂文、"鲁迅风"杂文和"野草派"杂文一脉相承,犀利透辟;一些学者融议论、抒情、叙事于一体的闲适派小品散文蕴藉睿智,耐人咀嚼;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和新月派的纯粹型散文,温柔敦厚,别具风采;而从散文团体中诞生的属于广义散文范畴的报告文学,在战争年代则兴盛一时,蔚为可观。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散文小品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早期的散文小品较为浮躁,有极强的感伤色彩,表现的感情偏重于个人的孤独苦闷。1927年后的则较为平静深沉,表现的感情也偏重于社会、国家。1933年后的一段隐居生活又使其散文小品带上了闲适情调。但闲适中不免有苦恼,是一种忧郁的闲适。郁达夫非常重视感情的抒发方式,或直抒,或触发式的倾诉,或蕴含式的显露,使用自如,恰到好处。对景物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郁达夫注重抓特征,注意运用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和情感的化入郁达夫散文小品的语体是“家常闲话”式的,行文舒展自如,语言清新纯朴,语调平和徐缓,有谈话风,给人以亲切感。  相似文献   

6.
“闲适”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不同于“载道”话语的“言志”散文;从狭义上讲,则是指那些取材于身边琐事,表现一种文人式的闲情逸致,以家常闲话式的笔调抒写的小品散文,本文所论新文学中的“闲适”散文,主要指狭义而言.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闲适小品散文中,休闲精神的意象表达除了饮酒、品茗,美食意象表现的休闲精神亦很突出.现代小品散文作家从日常家常小菜、寻常小吃中吃出滋味、品出乐趣,追求“吃的艺术”,将美食与饮酒、品茗一样视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休闲点缀,生活的艺术化使生命充满了诗意般的滋润,充满了诗意的休闲精神.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张恨水散文创作情况的全面统计及分类分析,指出其散文创作应如小说创作一样,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从广义散文与狭义散文创作等方面,总结了张恨水散文创作的成就,尤其以艺术散文《山窗小品》为代表,阐释了其冲淡闲适、注重趣味而又言之有物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9.
“白马湖派”是在现代散文诞生期创造的一种独具风格的文学样式,“白马湖派”散文体现流派特质的作家群体的存在,其审美风格清淡,追求真善美的人格类型,儒佛融通以至为文的佛禅运思方式等可与“语丝派”散文比肩。  相似文献   

10.
梁实秋40年代正式执笔散文创作,奇迹般地饮誉文坛。他的《雅舍小品》至今发行50余版,居中国现代散文发行之首位。之后一直笔耕不辍,又出版了《雅舍小品》的“续集”、“三集”、“四集”、“合集”及《清华八年》、《秋室杂文》、《槐园梦忆》、《雅舍谈吃》等10多册,构建了一个恢宏辽阔的散文艺术世界,使梁实秋当之无愧地成为卓有成就的散文大家。梁实秋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1.
在欧州文化气氛陶冶中成长起来的徐志摩,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也是独具风格的散文家。比起诗歌,他的散文更直接、更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复杂思想和人生态度。在他的思想中,“有三条积极的主线:爱祖国,反封建,讲‘人道’。”这三条里,爱国主义思想是最主要的,可以说始终贯穿了他的一生和他的文学创作。徐志摩是位至诚的爱国主义者。并且由于他眼界开阔,兼收并蓄,他的散文融和了东西方散文小品的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白话文战胜文言文,是体裁大解放,空前大发展阶段。这时,现代散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随后便出现了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高峰。正如鲁迅所说:“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  相似文献   

13.
忧患意识是儒家艺术精神的核心,周作人散文的忧患意识与儒家艺术精神具有渊源关系.早期杂文的感时忧国、闲适小品的人生忧思和抄书体散文的历史忧患贯穿在周作人的散文创作中.忧患意识也是周作人散文"浮躁凌厉"和"苦涩"特色的形成和转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散文写作是主体最大限度地扬弃共性化的东西向个性化的自我复归,是尽可能地遏制了某种社会性的投射之后对自己私人经验的挖掘、寻觅和占有,是现实化人生向审美化人生的一种过渡。周作人的散文,看似闲适散淡,其“个人主体”始终是话语的中心。周作人散文对“现代性”的运作方式,使日常生活琐事导向一种对“意义”的追寻。周作人强调散文的个人性或私人性,其实是散文家特有的主体性张扬,表现了他强烈的文体自觉  相似文献   

15.
在白马湖文学群体概念的表述中,主要有两种称谓:一谓“白马湖作家群”,二谓现代散文“白马湖派”。通过考察白马湖散文家群体之形成流派所显豁的共同美学追求与风格特征,讨论其认定流派的种种客观的学理依据,进而阐释现代散文“白马湖派”,作为一个体现流派特质的散文作家群体的存在,是无庸置疑的,其散文“白马湖派”的称谓是相宜的。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能够独树一帜、自成风格的散文大家。以周作人二十年代小品散文为本 ,研析其学者式的知识园地、“逸趣”盎然的艺术品格、舒缓自在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探讨周作人二十年代的小品散文的独特的精神内核及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诗人、剧作家郭沫若在散文创作方面也堪称一位大家。阿英说过:“郭沫若……他在作为主要的地位的诗人而外,要说他也是一个创作家,不如说他是一个散文小品的作者”。这评价很值得注意。郭沫若一生创作了文字浩翰的散文作品,有游记、杂感、自传、日记、随笔、抒情小品等多种样式。故阿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散文大国”,散文传统源远流长。先秦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振兴了散文黄金时代的雄风;崛起的唐宋散文,使散文更富有文学意昧和艺术品格,散文地位空前提高;明清小品,翻涌起古典散文长河又一个浪头;“五四”时期,散文又一次空前鼎盛起来,汇纳百川,丰富多样,散文作家灿如群星,散文佳作,令人目不暇接。散文在中  相似文献   

19.
徐渭的散文理论与秦汉派散文理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散文对秦汉派散文的超越不是表现在理论的创新上,而是表现在实践的突破上。秦汉派作家相对平静的情感不足以对从遥远时空借来的秦汉语体形成激活之力,徐渭则将被厄运激起的尖锐情感铸入古奥的秦汉语体,又以平民的野性和胆量将这一激情表现出来,创造出独具个性的散文作品真正达到了何景明提出的“自创一堂室,开一户牖,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境界。在这个意义上,徐渭散文实现了对秦汉派散文的超越,代表了明代散文复古运动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周作人心中“绅士鬼”抬头后散文文风由前期向后期转变 ,风格转向平柔、内省、中庸、隐晦、模糊、清苦和闲适。与“鲁迅风”散文风格相对而另成一格 ,文风柔淡犹疑有余 ,清醒、果断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