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本土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的小说《爱药》是一部显露奥吉布瓦族以及美国印第安文化精神的杰作。这种精神在露露·拉马丁的人格特质中获得辉煌再现,其狂浪不羁的原始生命力呈现于三重意象中:颠覆菲勒斯中心主义的文蒂格、印第安人的精神爱药——纳达文斯以及消解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马纳博卓。露露的形象,不但象征着此族裔遒劲征服、慧智包容以及自由杂糅的人格特征,而且隐喻着美国印第安民族的此种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2.
美国土著女作家波拉·甘·艾伦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多面手,她的文学创作、评论和教学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土著文学的经典化进程,对美国土著文学的发展功不可没。然而,遗憾的是,艾伦作为诗人的身份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艾伦一直不倦地书写着优美的诗歌。从1974年至2009年,她先后出版9部诗集。艾伦是土著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而她的诗歌在某种程度上则是对她大胆的土著女权主义理论的全面文本实践。艾伦的土著女权主义的核心理念——“母系宇宙”强化了女神和女人在宇宙中的力量,突出了土著美国人宇宙观中母系的核心价值,是艾伦建构印第安女性独特身份的法宝。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引发社会反主流思潮后,原来受压制的少数族裔文学开始受到关注.自从1969年美国本土作家莫马迪(N.Scott Momaday)的《黎明之屋》(House Made of Dawn)获普利策文学奖后,印第安文学开始复兴.莱斯利·马蒙·西尔科是众多印第安裔作家中令人瞩目的一位.本文试从分析西尔科的代表作《仪式》(Ceremony)入手,认识传统印第安母系社会以及一个印第安女性与自然有着紧密联系的神话世界.  相似文献   

4.
朗费罗的《海华沙之歌》被誉为美国的第一部史诗,其主要素材来源是斯库克拉夫特所收集的印第安神话传说.通过重构印第安神话传说《孟达明或印第安玉米的起源》中的禁食仪式,朗费罗将其中神圣的空间和神圣的时间这两个相互关联的主题移植到了《海华沙之歌》中,再现了印第安神话思维的基本特征,即神圣与世俗的对立.通过移植印第安神话传说的主题,朗费罗赋予了《海华沙之歌》鲜明的印第安色彩,从而使该诗获得了独特的美国文学气质.朗费罗的这一尝试为建构美国民族文学探寻到了一个积极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澳大利亚土著女性生命故事中,《我的位置》和《别把你的爱带到城里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展示土著民族在当代社会的真实生活状况,这两部作品都表达了对土著民族能否继续生存的关注,评论界为此也常把二者相提并论。然而,就土著民族的自我表现而言,这两部作品实际上代表了斯图尔特.豪的"表现"理论的不同阶段,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美国独立文学第一人库柏的经典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在语言描写,人物塑造,景物描绘等方面都有迥异于欧洲文学的独特面貌,把美国西部印第安土著居民的人情以及自然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本文赏析了《最后的莫西干人》在语言、人物、景物描写方面的特色,最后对作者库柏形成这种特色的创作心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美国当代印第安女作家西尔科创作的关切内容从最初的民族主义演进成一种融合观。这种转变在于,作家的视域不再局限于土著文化本身,也开始关注其他族裔、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危机。同时,她的创作博采西方文化的元素,如诺斯替主义,来探寻其与印第安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在其第三部小说《沙丘花园》中,西尔科在诺斯替主义的启示下,找到土著文化与之的契合点,并通过对传统基督教教义的颠覆及对诺斯替主义的重新肯定,将诺斯替主义转化为印第安文化中拯救的精神动力,从而实现其世界融合观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传统与现代的抉择——路易斯·厄德里齐的《爱之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美国印第安女作家路易斯·厄德里齐的《爱之药》探讨了回归印第安文化传统、追寻族裔文化身份的主题.厄德里齐在表述当代印第安人回归部族传统的强烈愿望的同时,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回归传统的失败及向白人文化的妥协,再现了《道斯法案》下保留区内处于两种文化夹缝中的印第安人的真实处境,也揭示出了印第安部族的未来生存之路,即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坚守本部族的传统,维护本族裔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当代著名印第安女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小说《爱药》对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作了二元对立的刻画。男性多无视印第安文化传统,性格暴戾,结果全都成了生活的失败者;而女性人物对待生活的态度更为积极,对印第安传统也更为敬畏。从小说中的四位男性和三位女性人物身上,反映出作者的女性主义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0.
当代美国印第安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印第安文学渊远流长,而其当代小说则是这个灭而未绝的民族的生命力的体现。标志着“印第安文学复兴”运动开始的《曙光之屋》,植根于印第安民族文化尤其是美学传统,借鉴了发达的欧美小说艺术,但超越了较狭隘的种族意识,塑造出艾贝尔这个具有历史感、多面性的“第四世界”的“人人”的艺术形象。在作者莫马戴周围,聚集了一个秉性各异、才华卓越的印第安作家群,他们通过各自的创作,不仅揭示出多灾多难的印第安民族当今的生存状态,而且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寻求怎样在当今这个后殖民时代超越历史地注定的生存困境,从其有特色的与白人文学平等的文学主体意识出发,重造美国印第安传统的现实感。  相似文献   

11.
米尔曼·帕里研究荷马史诗的一大成果是提出了“程式”这一概念,他据此认为荷马史诗与口头传统密切相关。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在《海华沙之歌》的创作中主动借鉴欧洲史诗的口头传统与格律,匠心独具地使用印第安术语,将这三者完美融合,创造了一系列程式,既革新了英语诗歌语言,又赋予了英语诗歌浓郁的印第安色彩,使《海华沙之歌》获得了迥异于英式诗歌的独特的原创性和鲜明的美国性。朗费罗将欧洲文学传统与美国本土文化元素完美嫁接,践行了他提出的构建美国民族文学的理论主张,为19世纪美国文学的本土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印第安女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的短篇小说《爱药》,在糖—鸡心—蒲公英的三重象征意象中,从危机—拯救—希冀的一体性关联里,展现了在白人文化异化和新殖民语境下年轻一代印第安人的文化自醒、族裔自尊以及身份自认;同时,主人公面对多重危机的拯救行为和其显露出对本族群文化的心理认同,也隐喻出已觉醒的当代印第安人所拥有的文化希冀。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后殖民视角出发,通过细读美国印第安女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奇的《痕迹》,探讨美国印第安人生存模式的变化和重构,揭露白人殖民者对印第安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唤起人们对当今美国印第安人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对如何保存和发展印第安传统文化的思考。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痕迹》这部小说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在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印第安文化应与其他文化积极交流,善于从其他文化中吸收有利于本族文化发展的积极成分,从而使美国印第安人在多元文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宗主国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文化,欧洲文化、土著的印第安文化、黑人带入的黑非洲文化,这四种文化融合成一种崭新的拉美文化,它本质上不是一种国家文化或民族文化,而是一种区域文化,拉美文学也是由若干民族、若干国家构成的、无国界的区域文学。外来化与本土化、后进性与突进性的长时期的矛盾运动,是拉美文学区域形成的基本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北美印第安文学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是利用与剥削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一体关系.通过对美国印第安当代女作家希尔科的小说《沙丘花园》的解析,从人与自然的物质性关系和精神联结两个方面,指出在印第安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智慧.传统的印第安人在物质上依赖大自然,在精神上也信靠、热爱大自然.白人殖民者和美国主流的工业文明,将土地和整个大自然看作是征服、利用和剥削的对象,而被剥夺了土地的印第安文化则将自然看作是自己的母亲和上帝.印第安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中所包含的伟大的神圣性、宗教性和救赎性,正是以贪婪纵欲、过度开发和利己主义的人类中心论为特征的现代社会所缺失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美国土著漂依布鲁艺术文化与中国远古文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土著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从中国经西伯利亚,横穿白令海峡迁徙到美洲大陆的.现存的印第安文化尚能见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印第安人原始宗教崇拜中的"萨满"形象可从中国早期艺术如青铜器纹饰中找到根据.印第安人的早期建筑、陶器也与中国半坡原始文化中的建筑、陶器相类似。由此可以猜测,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与美国土著印第安人拥有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17.
小说《日诞之地》是美国印第安作家莫马迪的代表作,蕴含着深厚的印第安文化。莫马迪在小说中生动描述了印第安狩猎、农耕文化,玉米舞、太阳舞、颂歌、奔跑仪式以及"神圣环形",这些传统文化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及对和谐的诉求;莫马迪将印第安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与主人公阿韦尔的成长经历结合起来,指出切断了与部落土地和文化的关联所致的疏离感是导致当代印第安人精神困惑的根源,只有回归土地、遵循部落传统,印第安人才能消除无根状态,重构身份和自我;小说所揭示的印第安文化对于面临生态困境和精神危机的当代人具有警醒和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美国本土文学在其最初的发展阶段一直试图与美国白人主流文化相融合。然而,近年来,美国本土文学展现出强烈的印第安意识。通过《你典当的我来赎回》这个由3个过程——无归属、寻找自我、回归印第安世界——构架而成的故事,亚力克西表现了无归属的印第安人如何依托印第安传统文化,找回自己本来具有的身份,从而赋予现实生活以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西雅图宣言》这部印第安生态文学中成就最高、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杰作,是一部指导人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永恒启示录。从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敬畏生命的伦理观以及深层生态精神这三个层面,对《西雅图宣言》中体现的印第安人影响深远的主流生态文化思想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在领略其深刻的生态文化思想意蕴的同时,挖掘其穿梭时空的巨大现实意义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和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20.
美国当代印第安作家以英语写作自己的部落故事,展现了当代印第安人在白人社会的生存遭遇与抗争。美国印第安保留地制度背后是明显的司法不公、种族歧视以及由此造成的印第安文化的缺场。厄德里克的小说《圆屋》控诉了印第安人遭受到的司法不公,揭示了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歧视,表达了当代印第安作家对印第安文化缺场的担忧和对印第安传统的眷恋。印第安人是美国成为强国之路的受害者,他们的文化在当代印第安文学家的笔下以最顽强的姿态生存下来,并且开出最美的民族文化之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